第39节:课堂学不到东西



  熊丙奇很显然,国内教授的收入待遇难以与美国大学教授相比。这也被认为是难以保证教授队伍质量,让教授所有精力都投入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有生存才有发展,“仓廪实则知礼节”,目前大学资源还不充足,我们不可能向教授提出高标准,尤其是高的伦理标准。

  郑元芳办教育确实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所在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每年的总经费达到24亿美金,其中,约9亿美金来自学费和州政府的投入,其余的则来自教授的科研经费、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收费,以及社会捐赠。从目前情况看,要大幅度提高国内教授的收入,让他们做到一个人的收入可以让4口之家过上像美国一样舒适的生活,还不现实。但国内大学教授的工资待遇正在不断提高并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我认为现在的水平已具备了高的伦理标准的基础。

  熊丙奇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由于工资待遇不高,有的教授可能会去兼职,而由于兼职,可能敷衍教学,培养研究生不认真,科研质量也不高。

  郑元芳较高的收入以及较高的标准,应该是对等的。但是,从教授的角度看,作为社会精神的象征,不能因为收入不够高,而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甚至干出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当然,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也可以说是社会道德水准的缩影,要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这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同样是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在美国,车子来了,大家不会一哄而上,会很自觉地维持秩序,可在事业上他们却十分强调竞争,在追求高水平的研究、发表高质量的文章、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上,可以说丝毫不让。但这种竞争不是无序的,有公平、合理的规则,大家都必须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而一旦违背游戏规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熊丙奇你在美国期间,遇到过多少学术道德问题?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郑元芳学术道德问题,在美国很少发生。我听到的大概有两起,一起发生在一名学生身上,博士论文抄袭别人的著作;另一起发生在一个知名学者身上,有人检举这名知名学者在申请国家科学基金的研究计划中,抄袭了他人的点子。国家科学基金会审查属实后,作出的处罚是,十年之内不能申请该基金。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严厉的处罚,几乎可以说已经将其踢出了学术圈。

  原因17:课堂,学不到东西

  年轻人是有一腔热血的,问题是,为什么这腔热血没有爆发出来呢?没有变成他们现在应该有的一个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呢?这是我们教育上的问题。

  四年前,刘西拉教授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对大学教学不满意,觉得大学课程没有什么收获。

  四年后,刘西拉教授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四年级比较好的学生中,再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不满意或者基本不满意。而且,这些参加调查的都是班上比较好的学生。

  再过一个四年,如果再进行一次关于大学教学的学生调查,按照现在的趋势,我们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有学生因此说:大学,对于没进的学生,是天堂;对于进入的学生,是地狱,在浑浑噩噩中消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对话观点:

  开放环境下的思想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不能灌输,而是要在比较中鉴别。

  如果连课都不好好备,这样的老师就没有资格教学生。一个不称职的老师,还谈什么思想教育?老师连专业课都教不好,你怎么去以身作则?有些老师靠点名才能保证出勤率,如果你是这样的老师,我觉得你很可怜。

  我觉得在各行各业包括公务员在内,中国的教师还是各种人群里面最优秀的团体之一,我们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老师,关键是要有好的制度,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对话人:刘西拉、朱永新

  熊丙奇你认为今天的大学生素养出现了哪些问题?

  刘西拉从大学生的状态来看,总的感觉是现在的学生讲物质的多了,讲精神层面的少了。具体来讲,我觉得精神的东西太少是指在奋斗的目标、追求的目标这些方面,高尚的东西太少了,物质的东西、短期的东西相对比较多,这似乎是一个总的趋势。但是,问题不是出在年轻一代,而是出在学校和我们教师身上。

  熊丙奇大学生的素质与他们生长的氛围,与学校、社会有很大关系。

  刘西拉我们的年轻一代,还是有一腔热血的,他们也热爱自己的祖国,也想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如果你直接接触学生,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我举一个例子,我每年给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甚至给同济大学的一年级学生讲“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的最后一讲就是讲的素质。而素质的第一条,我说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讲这一条的时候,我曾经举过几个例子,讲到我的同学是怎么在西北奋斗了一辈子,也讲到我的学生从国外拿了博士学位回来以后,到现在还念念不忘他自己的家乡,甚至还希望可以到家乡去工作:“清华大学不缺副教授、教授,但是我们家乡缺我。”我讲这些例子的时候,一年级大学生,清华的、交大的、同济的有很多都掉了眼泪。就是说,年轻人是有一腔热血的,问题是,为什么这腔热血没有爆发出来呢?没有变成他们现在应该有的一个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育上的问题。社会在进步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们现在是开放的社会,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大学生的素养问题,不能责怪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