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有的教授并不完全是通过市场来赚钱,而是利用国家的课题、科研项目来牟利。
茅于轼是的。一部分是从市场获得的,另一部分是利用权力和关系得到的。钻营权力和关系,现在更盛行。通过市场方式获得的,值得肯定,而通过权力和关系获得的,则是学术腐败。但市场也有市场的问题,它可能扭曲人的价值观念,只追求经济利益、眼前利益。
熊丙奇与你曾经经历过的教育相比,你觉得今天的大学教育如何?
茅于轼有几点差别。我读大学的时候,学生们对时事很关心,有一种报国之志。学生代表时代的方向,但从今天的大学生身上,我看不到他们对社会的热情。不仅仅是大学生,从小学生就开始了,一开口就是八股,就是“假大空”。这是第一点差别。第二个差别是,我当时在上海交大读书时,八百个学生是从两万名报考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有很多很好的老师。现在的好老师不多,而且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的扩招太快,房子几个月可以盖起来,但一个教师几个月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这些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再去教学生,这样一代影响一代,会是什么后果?还有一点差别,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很艰苦,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图书资料,但大家学习的劲头很高,记得当时是三十人住一个大房间,大部分学生都是穷孩子,夏天连蚊帐也买不起,宿舍周围是一块草地,蚊子很多,我们经常与同学开玩笑:看你脸上有多少个包,就能计算出昨天宿舍里有多少个蚊子。现在的学生,要讲享受,四个人一间宿舍还不满意,还要单间。而贫困学生这个群体,则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我曾经听到一个学校一年有三十几个学生自杀,具体的原因不是特别清楚,但有关媒体在报道贫困生的困境时,用了这个背景资料。我做过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接触过一些贫困学生。大学里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很穷,他们学习基础本来就比较差,学习条件又不如别人,有的还要打工挣钱解决生活困难,很自卑,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
原因10:滥用的学术标准
我们提拔干部,其他的可以看得很轻,却把学历看得很重,只要是有博士学位的就如何如何,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性的导向。
周星驰能不能当教授?
张铁林能不能当院长?
刘翔够不够格免试硕博连读?
在周星驰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教授(《周星驰历经“周星星同学”到“人大兼职教授”》,曾进,《外滩画报》,2005年1月4日)后,在张铁林当上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任高校院长引争议》,刘玮、雷丹,《新京报》,2005年1月21日。)后,在刘翔被华东师范大学免试硕博连读(《特殊人才特殊对待?透视刘翔“硕博连读”事件》,张嫣,《外滩画报》,2004年11月6日。)后,社会无一例外地给予了质疑或者辩论。质疑的核心是大学精神的堕落。
对此,我一直不解,这么大的事,难道校方没有规范的程序?如果有,那么,在此之前,校方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务聘任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势必已经发挥作用,按照学校的相关条例,充分讨论过这些明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要求。因此在面对媒体的质疑时,显然能够从容面对。可是在这样的质疑和争论中,我们看不到多少校方的声音。
也许,有五种可能:
一是校方不屑回击。
二是校方根本没有这样的程序,只是校领导与行政部门领导点头拍板。
三是校方走了这样的程序,教授、学者按照学术、学位有关规定,审议结果是完全合格,足以胜任。
四是校方走了这样的程序,教授、学者虽然心怀不满,可是不好违背领导的决定,最后通过。
五是校方走了这样的程序,教授、学者表达强烈不满,方案没有得到通过,可领导出于各种考虑,还是坚持原来的决定。
依据经验,在现实中,第二种可能最大,这类事情,虽然事关学术,可往往是行政领导做决定,他们压根没想到还要通过什么委员会讨论;第四种可能在有法律意识的领导那里可能发生,其实程序只是走走而已,大家配合配合。
对话观点:
一些局长、市长,甚至省长,往往在名片上印一个博士学位,这种情况,我觉得不是很正常。
从市场经济发展来看,我认为高校是不应该有行政级别的,因为行政级别对学术的尊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排除个别校长有良心,有上进心,有很强的责任感,他也许并不把行政级别当一回事,而把大学真正当作大学来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