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一级行政机构



  熊丙奇高校合并本就是行政管理的结果,合并也自然成为一种政绩。大学其实成了一级政府,学校也就是官场。

  陈丹青是的,但我不怀疑这代领导人改善教育的迫切愿望,想把教育搞好。在经济领域,在外交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非常成功的措施。但是办教育是另外一回事。

  原因4:大学,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规律代替了学术规律。从校长到处长、科长,到院长、系主任,一级管一级,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取代了学术权力。大学教授没有治学权,没有治校权。这难以造就教育家,只能造就政治家、行政长官。

  一年多来,李教授一直气不顺。作为海归,他第一次去见校长,就让他等了两个多小时,校长约见他的时间一再被推后,要他耐心等待。事后,他知道,校长正在接待一个上级部门的科级干部,商谈一些重要事情。

  他怎么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是这种地位,事先约好的事会被硬生生地推后。对方不就是一个科长么!

  今年,他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也理解了校长大人的苦衷。原因是,他举办了一次成果鉴定会,邀请各方诸侯参加。在没有见到领导之前,唯一的沟通途径,就是领导的秘书。李教授才知道,别小看那些个科级领导,尤其是领导的秘书们,他会为你在更大的领导面前定调,决定你能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在今天的资源配置体制中,谁有资源配置权,谁能与资源配置权沾边,谁就是红人。校长把政府官员当红人,而校长以及校长身边的人,就是教授、院长的红人。上面要讨好红人,下面要做好红人,校长们自然忙碌万分。

  对话观点:

  大学校长是上级机关任命的,因此,他必须向上负责,听上面的话,要向上面跑。

  长期以来,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成为一个行政组织,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长官意志根深蒂固,学校必须跟着政府走,跟着权力走。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很多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在查“乱收费”查得很凶,为什么不查政府的投入足不足,到不到位呢?

  对话人:杨德广

  熊丙奇你担任过多年的大学校长,也出了不少教育专著和论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大学校长?

  杨德广他必须把80%以上的精力投入到搞教育管理中去,在其位谋其政,搞自己业务的时间不能超过20%。

  熊丙奇校长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杨德广我国绝大多数校长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很强,一年到头非常繁忙,非常辛苦,疲于奔命,废寝忘食。但是,我估计相当一部分校长能把50%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就已经不错了,其他精力一部分用在搞业务上,一部分花在出差开会、社交活动中。

  熊丙奇我们的校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会议、社交活动?

  杨德广校长是应该有社交活动,这是加强联络,沟通关系,争取项目、经费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些校长,会议太多,出差太多,向上跑关系太多。

  熊丙奇为什么会如此?

  杨德广这与我们校长的任命和学校的拨款机制有关系。大学校长是上级机关任命的,因此,他必须向上负责,听上面的话,要向上面跑。重点学科的审批、博士点的审批、科研项目的审批、新专业的审批等实权都在上级机关手中,因此校长(书记)必须多跑、多汇报。另外,大学的经费是靠政府拨的,就目前情况看,这种拨款体系还不规范、不科学,人为因素还比较多。有的校长与政府部门关系好,人头熟,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款。为了获得更多拨款,学校领导就要走上层路线,也因此而投入了很多精力。

  作者补记在“985”工程中,争取进入“985”行列,在高等教育界被认为是最大的公关活动,成为学校利益、地方利益、政府利益的一种博弈,是不少学校校长任期中的“头号政绩工程”。邓伟志教授告诉我:“我亲眼看见好多大学的领导人,在教育部的财务处长、司局长面前,有时在一个科长面前,也是毕恭毕敬的。我被邀请去一所大学参加校庆,这所大学的校长是我的朋友,参加完校庆后,他跟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第二天不能陪我了,要去陪教育部的财务处长。他觉得这个处长对学校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他就往那儿去了。”

  熊丙奇我们的校长是任命的。政府换一届,相应地,校长也要换一届。对于任期制,是值得讨论的,因为任期制,每个人都想在任期里干出一点业绩,所以就会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办法。事实上,三四年的任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再有才能的人也很难很好地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但没有任期,目前也不好办。有任期到时间了他下来,校长不会有太多意见,会心安理得的,如果超过任期多干几年,他会很高兴的。但是,如果没有任期,被学校解聘了,他会受不了,因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氛围。另外,官本位对大学的影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