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启迪人们:注意力旁落就记不住,记忆专家也概莫能外。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记住你想记的事情。
“在心理学家开会的高潮中,突然门被打开,一个农民跑了进来,随后一个握着手枪的黑人也追来,两人在房中扭打在一起。农民倒下了,黑人压在他身上开了枪。然后,两人冲出房间。”--整个过程约20秒,是预先精心设计安排好了的,并拍好了照片。
事件刚过,会议主持人即要求开会的全体心理学家--四十位(都是观察事物的专家,还善记忆)各自写出关于事件的详细报告交上来。四十份报告交上来,经过比照答案结果,发现:
仅有六篇准确地论述了整个过程,根据想像臆造的报告达十篇之多,其它的报告错误份额大都在五分之一以上。
实验结果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没注意就记不全”,即便是观察专家和记忆能手也是如此。要想全记住,就必须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的举措:
1、深透理解“注意被注意对象”的价值
模范教师在教学生小数点(.)这一新概念时,先将其重要性寓于歌谣中:“莫看圆点小,位置很重要。稍微有疏忽,错误可不小”,再与某工程师设计因点错小数点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结合起来讲解,使听课的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轻而易举地把小数点牢记于脑中。
2、把枯燥乏味的静态学记内容动态化
把枯燥乏味的静态学记内容动态化,可使记忆力集中。十九世纪英国的物理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善用此法,他说:“在研究电解质的时候,我就在头脑里浮现出原子活动的形象。”
3、唤起对被注意对象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深有体会地说:“在主动的注意中不是对象掌握了人,而是人掌握了对象。我越能掌握住自己和掌握住自己的注意,我就越能更顺利地达到目的。注意力涣散的人们,大部分同时也是性格软弱的、意志不足称道的人们。”
4、选择对注意力集中的有利环境
人们对注意力集中的环境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些著作是在窑洞里写就的;
树林能使高尔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说:“树林在我的心里引起了一种精神上安宁恬适的感觉,我的一切悲伤都消失在这种感觉里,不愉快的事统统忘掉了。同时提高了我的感受性:我的听觉和视觉变得敏锐多了,我的记忆力强得多了,我的头脑里贮存的印象也更加多了。”
5、将被注意的对象放在有奖竞答的活动中
将学记内容纳入到有组织的“应答的获胜者有奖”(争名次)的实践活动中,能引起参加活动者对学记内容的充分注意,并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记忆得很牢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