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希望这些钱能早一点到缉毒干警的手中,多少改善些生活,身体棒棒的,好去把那些毒枭打得落花流水!
女儿是善良的,我们真心希望她能永远保护好心中这颗爱的种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呢?建议父母们在教育过程中注意:
(1)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奉献,只知道索取,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2)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对孩子提出的需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否定,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父母不要预先为孩子承诺太多,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面面俱到,不要总想着孩子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一切东西都来得太容易,也不懂得珍惜。
(3)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传。
平常心才是正常心
在浙江金华发生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曾震惊全国。徐力学习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妈妈很着急,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打球,让他一定要保持在前十名。孩子做不到。有一天,徐力刚出门,想起来电视上转播足球赛,还有一点时间,想回家看两眼。刚要打开电视,他妈妈就说,你就知道看电视,你老看电视能学习好吗?
孩子十七岁正是青春期,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热血冲头。徐力顺手抄起家里的木榔头,对着妈妈的脑袋砸过去!一边打还一边说:“让你说!让你说!”把他妈妈打得鲜血直流、脑袋开花。这时候他意识到打得很厉害,把木榔头一扔,发了疯一样跑出去了。
后来徐力说,他知道他妈妈当时没有死,他在想要不要回去救妈妈。他思考的结果是不能回去。他说我妈妈要是醒过来了,饶不了我。因为他妈妈说过“你是我生的,我打死你都没关系”。他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回家的时候他妈妈已经死了。
他爸爸是开长途汽车的,很少在家。徐力把他妈妈装在一个箱子里,给家里留了个纸条,说我和妈妈到杭州看病去了。之所以会发生这件事情,他妈妈说孩子时控制不住自己,老嫌孩子没有出息;徐力也不能控制自己。徐力因为杀母被判了十五年,后来表现好减刑几年,现在还在监狱里。
说起来,徐力杀母的原因极其简单,只是因为不能忍受母亲的唠叨。因为他担负不起母亲那沉甸甸的期望--必须考进班里的前10名。在极度的疯狂和压抑中,徐力走向了毁灭。
从表面上看,徐力杀母只是一起很偶然的案件,实际上却存在着很多必然因素。徐力的母亲缺乏一种对待孩子的平常心,什么都想追求最好的,什么都想拿第一,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选择和孩子的实际能力,事事都想控制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最终,这样的教育只能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孩子们唱歌:“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还有一首歌,唱的是“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中国的许多学校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竞争。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子,数学成绩最好,有一天没来上课,同学们很奇怪,她学习这么好怎么不来上课?老师解释说她爷爷去世了。只听见全班一片欢呼声:“她爷爷可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觉得,她数学老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数学教授,我们没法儿超过她。现在她爷爷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所以孩子们高兴得欢呼。老师听得毛骨悚然,这是一群孩子呢,还是一群小狼在嗷嗷叫?
再想想看,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里考第一呢?在一个班里,有人数学特棒,有人语文特棒,有人外语特棒,这是很容易出现的现象。这就等于在孩子的面前有三座大山,他很难翻越。他就有一种失败感,他就恨那些同学,就盼着他们出事。这样一分析,孩子们也是迫不得已。如果没有拿第一的压力,孩子们应该不会产生这样的扭曲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