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为了圆女儿的复旦梦,高三那个寒假期间,她妈妈陪她去了一趟上海。女儿在复旦大学门口照了相,并摆在书桌上,每时每刻激励自己。高考前20天,我对她说:“墨子说得好,志不强者智不达。你既然梦想考入复旦大学,每天早晨起来,把复旦大学赠考生的三句话大喊三遍。”这三句话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了成功的人生!”女儿第一次去阳台上喊时,声音细小,毫无气势。我为她一遍遍加油,女儿声音越来越大,底气越来越足,逐步进入了精神抖擞的状态。高考时,女儿果然创造了奇迹,考试成绩整整上升了100分,以第一志愿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进入复旦大学之后,女儿写了一篇回忆文章,题为《高考:我人生中的一场精彩战役》。她写道:

  我的高考结果并不是最完美的,但对于我来说却实现了自身的突破。这个突破既指我选择离开家去上海读书,又指我克服了一切不稳定因素,考出了我的真实水平。高考的成功同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经历了高考,让我坚强了很多,我有信心再经历更大的挑战,并且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更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女儿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她的预言。尚未大学毕业,她已经成为一家著名媒体颇受欣赏的实习记者,独立做出一系列有较高难度的专题报道,真得让我这个老爸刮目相看。让我感动的是,女儿越来越懂事,对我的帮助越来越大。我曾多次感慨地说:“父母要学会享受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离孩子近一些,或许就是离现代化近一些。”

  中国古代圣哲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从教育的角度可以归结为一点,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在我看来,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校园。我们应当努力做到6个方面的和谐,即未成年人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和谐、未成年人教育要求与未成年人特点相和谐、亲子关系相和谐、师生关系相和谐、同伴关系相和谐、对孩子的成长期望与其发展潜能相和谐。

  好的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

  2005年5月1日于北京世纪城

  第一章真正的爱是无私的--付出真爱的五个原则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无畏的真爱。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是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说:“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这样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啥用!”

  这些固然是气话,却也反映出了家教的一个误区,即爱似乎是有条件的,至少要用好成绩来与父母交换爱。

  说句尖刻的话,我以为这种交换是对爱的亵渎。

  父母生了儿女,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唯一目标,是以爱育爱,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万万不可用统一的分数或名次来衡量。

  有一次女儿正在考试期间,我到外地出差去了。一天夜里,我给女儿打电话,问她考试情况。女儿沮丧地说:

  “老爸,你可要有点心理准备呀,我可能有一门课不及格。”

  “是吗?两门课不及格也没关系。你这段已经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师帮助分析一下,一定会赶上去的。”

  我平静地说着,女儿似乎也平静了一些。其实,我何尝不希望女儿成绩优异?可是如果我严加责备,除了增加女儿的紧张,又有什么益处呢?再说,女儿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我还能怎么怪她?

  回到北京,我四处托人,请了几位较高水平的老师,分别为女儿分析试卷,并加以点拨。结果,物理成绩稳步上升了,女儿也喜欢补物理的老师,因为那是一个欣赏学生型的老师。然而,数学依然僵在那里,女儿也不愿意去补数学的老师那里,因为那是一个严厉并寡言少语的老师,而且,她的教法女儿不习惯。

  尽管请老师不容易,请了又不想去更麻烦,我却没有责怪女儿。我与女儿分析了具体原因,发现是教与学方法的不适当。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深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因而不可统一模式。此外,为女儿请了多个数学老师,成效并不显著。我暗自检讨,也许是我不喜欢数学的恶习影响了女儿。不过,女儿今天的数学水平,对我来说早已是望尘莫及,已经不简单了,我怎么有理由责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