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羽中
Z是广州一所知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本来大家都说这个专业找工作容易,当初报志愿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大热门,但而今Z却一直都在碰壁。他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读晚报的“人才”版,去每一个招聘会投简历。但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流走,他试过的30多份工作却没有一个能够落实,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只有三次。看见周围的同学纷纷拿到OFFER,Z愈发感到心灰意冷。他把希望寄托在公务员考试上,费了很大力气终于通过了笔试,但最终录取名单上还是没有他。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没有什么特长,过去几年没做过什么兼职,也不是学生干部。我只在学校里边有几个哥们儿,别的谁也不认识……虽然生活了四年,我觉得自己还是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可我的成绩不算差啊,我也有6级证书,为什么那些老板不注意我?我不知道我到底怎么了。”Z的语调非常低沉,四年前“金榜题名”时的得意,仿佛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
Z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在为大学生就业难头疼,甚至共和国的总理,每天最关心的数字也是大学生的签约率。
“当Z兴奋地接过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一定忘记了,随着连续数年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每一年都可以有几百万和他一样聪明的青年人进入大学校园。而在大学围墙之外,这个社会的变化又那么惊人。哪怕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也不再是注定的精英,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出类拔萃,我们就必须在校园里获得充分的锻炼。
大学教育是自助式的教育。越是知名的学府,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大,你尽可以努力地做学问、做社团,也可以逃课玩“传奇”、看《色即是空》。如果不出意外,大家都能在四年以后得到一纸学历证书,但这张纸的价值和意义却大不相同。每个月40000港币的薪水或者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不会平白无故地落到谁头上,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
我们敬重那些白发苍苍的教授,我们了解学术的寂寞与尊严,但我们不指望能从书本上得到有关人生的全部知识。狭隘地接受大学教育不可能使你的知识和素质有根本性的进步。
于是,你不可以懵懵懂懂人云亦云,不可以坐井观天逃避挑战,你最值得依靠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头脑和勇气。
self-education awareness对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或者说,我们要足够聪明,能为自己设计出完美的大学教育。在短短的四年间,我们将可以很有计划地去寻找机会,去建立关系,去利用资源,并通过自觉的训练,最终培养出过人的鉴别力、方向感和眼界。
就是基于上述的理由,我和张锐——两个刚刚完成本科教育的北大学生一起写作了这本小书。我们不认为自己的教育就是完美的,我们只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这本书里,也会特别强调那些令人懊悔的错误选择和刻骨铭心的挫折。成长的过程中,代价原本无可避免,但有很多付出其实只是美丽的陷阱,如果总是盲目冲动,那么付出之后还是不会知道自己需要收获什么,又可以收获什么。
在过去的四年间,我们在不断地进步,我们看得清楚自己的每一个脚印。理性的设计,使我们日益成熟,并尽可能地避免了遗憾。我们也总是在思考,在那么多的选择当中,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是必须放弃的;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又该怎么样去磨砺品性、学习技能,从而信心百倍地度过每一天。
在五光十色的大学校园里,在这喧嚣浮躁的年代里,我们才是主人,自己的主人。
真的希望,可以和更多新入大学或者正在准备高考的朋友一道来分享这些意味深长的故事,共同分析当日的得失。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一段路,而你的完美大学之旅,正待展开。
我们也要把这本书献给Z,还有和他一样在毕业时才开始后悔的那些朋友。刚刚二十出头的你,还有好多好多机会,你没有输,你也不准认输!但现在你必须认真思考:大学四年里,你到底错过了什么,而在此后的岁月,你又将如何为自己不完美的大学教育“补课”。
请把我们的这本小册子,当作“补习班”的“课程表”。
E-mail:renyz1980@china.com.cn
张锐:
美丽的校园、来自天南地北的有趣的同学、巨大的如迷宫一般的图书馆、白发苍苍睿智风趣的老教授、熄灯后唇枪舌剑的宿舍卧谈会……这些景象在我脑海里是如此的栩栩如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找了很多关系去打听北大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当得知高考成绩之后我说,让我到时一个人去大学报到吧。伟大的老爸老妈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