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王梓夫 > 漕运码头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七


  第05章

  甘戎得了疑心病,用陈天伦的话说,还病得不轻。她没日没夜地在漕运码头上转着,看到哪个女孩儿都像兰儿,看谁都像是劫持兰儿的人。如果她认定了一个人可疑,就一直跟踪着人家,直到把人家的底细弄得水落石出为止。

  她嫌女孩子家在码头上晃来晃去不方便,就换上一身男装,长袍马褂,青衿小帽,一副俊俏的读书人模样。这样一来,不但十分方便,到哪儿还都能受到欢迎。

  这一天傍晚,她又盯上了一个人。

  此人是从漕船上下来的,后面还跟着两个随从,两个随从一个背着竹篓,一个背着包袱。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怀疑上了这一伙儿人,她甚至觉得那个竹篓里就藏着兰儿。

  这三个人走过石坝,又穿过土坝,再往前走就进了大王庙。大王庙在通州城东关外河沿,因它前面的两扇门脸上各雕着一个蛤蟆,当地人便称之为蛤蟆寺。蛤蟆寺前面有一个黄色的亭子,亭子里面竖着块石碑,碑上刻着有关漕运的法律规定。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漕船以外的所有客船、货船均不得在亭子以北靠岸,以免贻误漕粮的收兑。亭子北边,就是著名的土石两坝了。

  大王庙或曰蛤蟆寺是运丁们顶礼膜拜、进香献供的地方,各帮漕船按规定日期抵通之后,都要进庙拜大王。

  甘戎尾随着这三个人进了蛤蟆寺,紧驱几步,躲在了庙门后面。庙里有正殿一座配殿两座,中间还有一个戏楼。在正殿与配殿之间,都是游廊相接,回廊九曲,富丽堂皇,彩漆油绘,香烟缭绕。

  三个人进了庙门进了正殿,甘戎也随之闪进来,潜伏在大王塑像的后面。为首那个人先向大王进了香,然后又从随从手里接过一个竹子编织的盘子,盘子上面盖着一块黄绫子。那个人将竹盘子上面的黄绫子揭开,双手高高捧起,恭恭敬敬地向着大王跪下来。甘戎定睛一看,原来竹盘里装着的是一条青花蛇,她不由得身上哆嗦了一下。这运丁们也真怪,用什么进供不好,为什么单单用这可怕的蛇呢?甘戎天不怕地不怕鬼神不怕,却偏偏怕蛇。她不愿意在这里久留,这大王庙里邪祟太重,便悄悄地溜了出来。

  甘戎出了蛤蟆寺,还是放不下那三个人。时间不长,那三个人从庙里出来了,又径直朝黄亭子南边的一家饭店里走去。甘戎又趁机跟踪上来。

  这家饭店叫天河楼,是漕运码头上有名的高档饭庄。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飞檐翘脊,雕梁画栋。楼的基座一半跨着堤岸,一半悬在水上。这家饭店的东家姓侯,山西人,除了这家饭店,还在城里开着钱庄,是个富甲一方的人物。这里的厨师据说有好几位是从皇宫里出来的,都有几手做菜的绝活儿。而到这里来用餐的,多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和达官贵人,再有就是码头上的政要和帮首了。这里指的是大餐,都说店大欺客,天河楼却不是这样。侯老板非常明白得人得财的道理,所以立下了严格的店规店章:童叟无欺,贫富咸迎。

  大餐之外,亦有家常菜肴,专门为接待那些阮囊羞涩的风雅之士。甚或贩夫走卒,流浪艺人,进得门来也会收到笑脸迎接。买卖不分大小,赚一文钱获一份人心。天河楼的生意重要,可名声信誉更重要。

  饭店的高档还有一点可以证明,高悬在楼眉上的“天河楼”三个镏金大字,竟然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在大运河登舟,天河楼都要准备几个精致可口的菜肴奉献上去,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

  甘戎见那三个人进了天河楼,也大摇大摆地踱了进去。一进门,就吓了她一跳。满店的小伙计个个聪明伶俐、干净利索、嘴勤脚快,见有客人进来,齐刷刷地喊了起来:“里面请啊,您哪……”紧接着,又是一片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凉拌粉皮,拉薄剁窄,多加芥茉……”,“我的那个菜马前啊……”这叫做鸣堂,京城的大饭馆里多是这个规矩。做生意讲究红火,饭菜飘香,刀勺乱响,满堂热闹,显得格外有生气。北京人好摆谱,把吃饭当成乐子,当成交际,当成身份。到这样的饭店里,这么多人前呼后拥着,左右伺候着,听着顺耳,吃着舒坦,花钱不冤,特别的有“爷份儿”。所以饭吃完了,都扔下几个赏钱,玩的就是这个派。这时候,堂头一声高喊:“刘四爷看赏,大洋两块……”堂头的话音未落,满堂伙计,伙房厨师,洗菜的,刷碗的,打杂的,包括账房先生,甚至饭店的东家都一齐高喊:“谢谢啦……”就这满堂欢实劲儿,让赏了钱的客人觉得脸上特别有光彩,心满意足地出了大门,下次吃饭肯定还到这里扔钱。

  甘戎虽说出身在官宦人家,又娇生惯养,锦衣玉食,可是到大饭店来的机会并不多。越是大家的女子,越是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行不露足,笑不露齿。多亏甘戎是满族旗装,才能有此方便。

  一个小伙计把她朝一张靠窗子的座位那边领,她却摇了摇头,拣账桌附近的一张桌子上坐下来。小伙子在她面前一站,将手里的白手巾往左肩上一搭,热情地说:“您想要点儿什么?”

  甘戎一愣,她本来没想到这里吃饭,可是跑了半天,肚子也确实饿了。吃点儿什么好呢?

  小伙计见她犹豫,就满口生花地向她报起了菜名:“凉菜有酱牛肉、熏小鱼儿、辣肚丝儿、花生仁儿……炒菜有焦溜肉片、京酱肉丝、宫爆鸡丁、葱爆羊肉、木须肉、摊黄菜、溜肝尖儿、炒腰花儿……”

  甘戎毕竟是大宅门里长大的,到哪儿都不怵阵、不怯场,还时不时地耍一下小姐的脾气。她的心思一直在被她跟踪的那三个人身上,哪有工夫听小伙计在她耳边乱鸹噪,她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制止了小伙计继续报菜名:“行了行了,你给我来半斤肉丝炒饼,一碗鸡蛋汤就行了。”

  大饭店的伙计就是不一般,尽管受到了顾客的白眼,可仍然是不急不火,满脸堆笑,丝毫没有减弱半点儿的热情,他听完甘戎点的饭食以后,马上冲后厨高喊着:“半斤肉丝炒饼,一碗甩果汤,马前啊……”

  甘戎这才知道,鸡蛋汤到饭店里该叫甩果汤。管它呢,爱叫什么叫什么。

  账桌前面那一幕却让甘戎有点儿惊心,三个人当中为首的那位正从包袱里往外掏着元宝,50两一锭的雪花银元宝,他一连掏出了8锭,齐刷刷地摆在了账桌上,像蹲上了八个白白嫩嫩的大胖小子。

  干瘦得如同笤帚疙瘩一样的帐房先生倒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轻描淡写地问:“就一桌?什么时候?”

  那位客人谦卑地问:“后天行吗?”

  账房先生摇起了头:“后天哪儿行?有的菜提前三天就得上灶,您还得给我们留点儿采买的工夫吧?”

  那位客人说:“那您说,最快什么时候?”

  账房先生说:“最快也得2月29,打着4天的工夫。”

  那位客人有点儿为难:“3月1号就开漕了,我怕来不及,这样吧……”那位客人说着,又掏出两锭元宝摆在帐桌上。

  账房先生并不为钱所动,他把摆满桌子上的所有元宝往外推了推,谦虚地说:“这实在难为小店了,还是请先生到一家大饭庄去吧。”

  那位客人急了:“什么大饭庄,在这漕运码头上,还有比天河楼更大的饭庄吗?”

  账房先生说:“当然有啦,妃子楼,漕运饭庄,可都是天字号的。”

  那位客人急忙说:“不不,求求您了,您多帮忙,29号就29号吧,我哪儿也不去,就认准您这儿了。”

  账房先生做出一副非常勉强的样子:“那就请先生留下尊姓大名吧。”

  那位客人说:“临清卫山东前帮领运官徐嘉传。”

  账房先生这才将那些元宝一个一个往钱柜里塞,那位客人千恩万谢,点头哈腰地走了。

  都说店大欺客,甘戎总算见识到了。可令她奇怪的是,这家大店对她这类小顾客倒是热情有加,对那位送来金山银山的大主顾怎么反倒板起了脸呢?

  那三个人在欢快的鸣堂声中出去了,甘戎急忙将盘子里的肉丝炒饼塞进嘴里,又端起鸡蛋汤往下冲了冲,也急急追了出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