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湘西道教胜迹

作者:临 渊




  滔滔沅江,一泻千里,源出云贵高原,支流甚多,流到湘西辰溪县城处,有辰水汇入。在两水交汇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历史名山,叫“大酉山”。此山下有观,因山得名“大酉观”,系宋代以来湘西一带著名的道教场所,昔时湘西各地打醮都要到大酉观取“皇表”。
  关于大酉山,清乾隆三十年(1765)《辰州府志》载:“自铜仁万山来至县南酉向结为大山。山下有洞,名大酉洞,深广二里,石简倒垂,泉岩雷轰,奇形怪状,莫可名悉。昔产丹砂,自洞水流出,《广记》云:第二十六洞天,穴生云母,崖滴丹砂,即此地也。”
  大酉山何以成为历史名山?清道光元年(1821)《辰溪县志》载: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曾封禅大酉山。大酉山何以值得真宗皇帝封禅?首先是因为大酉山的大酉洞是著名的“二酉藏书”古址之一;其次是尧舜时代的先贤善卷曾隐大酉山,并在此躬耕炼炉,直到终老仙逝,下葬此山。《庄子·让王》中写道:“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此深山乃辰阳当时处于原始森林中之大酉山也。大酉山因善卷的事迹和善卷墓和祠而受人景仰。早在唐代大历年间就有了善卷祠祭祀善卷。唐代著名道士辰阳人瞿柏庭曾在大酉山上依善卷祠修道。甚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也曾在大酉山修道,在龟山炼丹,龟山因此又叫丹山。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大酉洞被列为道教第二十六小洞天,称“大酉华妙洞天”。
  正因为大酉山的名气,正因为真宗皇帝封禅大酉山,邑人才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在大酉山下修建了道教场所,称“大酉观”。几经沧桑,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建,后毁坏。清乾隆年间(1736-1795)邑人复修。1986年坍塌,1995年邑人按原样重建,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之大酉观,坐西朝东,正面院墙中央为“八”字形大门,大门上方有横写的“大酉观”三个字,为隶书体;三个字上方绘有“八仙飘海”的彩色浮雕,形象惟妙惟肖。门上左右两侧墙中嵌有柱子,有浮雕龙盘于其上,两龙的头在门上方正中处相对,中间有一宝珠,意为“双龙抢宝”。再两侧——上为古装人的浮雕,下为山水画浮雕,古色古香。进入门内,首为檐廊,两端立有门神各一尊;中间为天井,两端为厢房;后方为正殿,供有道教真人坐式木塑像五尊,两侧为厢房;左厢房有阶梯通往二楼,楼上供有木制玉皇大帝塑像;二楼正面墙上正中书有“尊无二上”四个字,两端右为“阴阳图”,左为“八卦图”。与大酉观正楼并排的是王母楼。
  王母楼正面院墙有一门,门上书有横写的“怡心堂”三个字;门两侧书有楹联:“一钵饭安贫乐道,三盅茶出尘离俗”。门的再上方为竖写的“王母楼”三个字,两边各有一幅“仙女奔月”和“天女散花”的彩塑浮雕,墙顶塑有立体状的丹凤朝阳。进入门内,一楼为膳房,房后左侧有阶梯上二楼,楼内供有西王母和侍女塑像各一尊。
  大酉观历史悠久,自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始建,900余年以来,几经兴废,如今又逢青春,香客盈门,呈现昔时盛况。大酉观依山临水,那高高翘起的翼角,直刺苍穹的观尖,栩栩如生的美丽浮雕,给游客以无限之遐想,历为地方官吏、文人墨客过境必游之地。
  (作者单位:湖南省辰溪县政协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