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武当道总徐本善

作者:王洪军




  徐本善是民国时期武当山最杰出的全山道总。在他就任武当山全山道总时,正值清末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灾匪患横行,武当道教宫观朝不保夕,道业衰败,幸赖徐本善不懈努力,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才没有解散,并曾显现复兴之势。此外,在中国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徐本善还不畏艰险,亲率道众援助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还因之献出了生命。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罕见专文论述。今据现有文献、金石碑铭及有关口碑材料,对武当道总徐本善的事迹略作考述。
  徐本善,号伟樵,河南杞县人,生于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幼习儒业,聪慧过人。及长,善医术,精拳法,入武当山紫霄宫,拜武当龙门派十四代传人王复渺为师,后为龙门派第十五代传人,嗣龙门派正宗。徐本善中等身材,体态略瘦,为人刚正不阿,性情忠厚,博闻强记,才思过人。出家数年,澄心定志,存想专精,修炼坚定,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深受师傅和同门的喜爱。光绪二十年(1894年)被委任为武当山全山总道总,以匡复武当道业为己任,在管理教务、维修宫观、培训道众、支援人民革命事业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了武当道众和邻近群众的普遍赞扬。
  
  一、清理道教,制定教规
  
  徐本善主持武当山宫观的时候,正是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的时期。武当道场管理混乱,道众良莠不齐,再加上兵匪骚扰,官霸掠夺,武当道业已走向衰颓败落。面对这一局面,徐本善认为只有加强宫观内部的管理,才能恢复业已破坏的道风,中兴武当道场。徐本善亲自参与制订了众多教规榜条,在《续修太和山全志》中有详细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探他的道教管理思想。
  在人事管理上,徐本善认为不论宗法等级尊卑都要尽职尽责,制订了上自监院下至十八头任人唯贤、量才选用的制度。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奖有所依,罚有所据,赏罚严明。《混元宗坛执事条教榜》云:“遂有称量之司,凡诵经礼忏,总是玄机。即运水搬柴,无非妙用。各展其才,勿被素餐之诮;同襄胜事,莫贻陨越之羞。所谓身不劳而功不大,行不广而志不坚……吾同侪各当其职。”对高功、书记、副经、斋堂、园头、门头、院头、司仓、迎宾、监院等制定了详尽的职责和处罚条例,“倘有疏虞,有罚不恕”。徐本善所订的执事条教榜不但体现了武当山宫观管理制度中组织的严密,纪律的严肃,赏罚的严明,而且在管理手段上体现了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色彩。在赏罚上不是一人说了算,而是交由公议、公处;若是誉为丛林栋梁、大众领袖的监院的失职行为,还要罪加一等而加倍罚斋。
  为了扭转道风,规戒道众,徐本善认为还必须制定严厉的清规戒律。但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徐本善区别子孙堂与丛林堂的不同情况,在各宫观内制定了不同的清规榜条。在《紫霄混元宗坛清规榜》、《五龙宫规条》等内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一般来说,丛林堂的戒律更严于子孙堂 ,这是因为丛林堂多为游方挂单之士,来自三山五岳,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若不严加规戒,势必会给武当清誉带来不良影响。但不论何种榜条,都以五戒推衍而成,轻者祭祖跪香,重者杖笞焚形,大多采用了封建肉体刑罚。
  从徐本善制订的清规榜条中,可以看出武当山子孙堂内戒律中基本上废除了残酷的焚形,只保留了某些跪香、杖革等肉体刑罚。这是因为子孙堂内的道众自幼拜师出家,在宫观内除存在宗法等级的高低外,还形成家族宗派的长幼,既受清规的约束,又有家法的管教,思想较纯正,一般能循规蹈矩,修持终身。而丛林堂内之羽士系来自各地的游方的黄冠,难免会有潜行混迹蓄意滋事害群的坏人,需严施戒律,否则就不足以正本清源,惩恶扬善。
  经过徐本善的不懈努力,武当道风大有改观,武当外出道人逐渐返回各宫观。据民国元年统计资料表明,其时武当全山有道众1014人,武当道业呈中兴之势。
  
  二、不辞辛劳,修复宫观
  
  据旧志记载,自清代乾隆以后,武当山的玉虚宫、净乐宫、五龙宫、仁威观、琼台上观、琼台中观、清微宫等数以百计的宫观庵堂相继毁于战火,到清朝末年全山所存较完整的殿宇不足三千间,仅是明代二万多间的零头了。
  清末民国时期,武当道众四方募化,辛勤劳作,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其中尤以杨来旺、徐本善贡献为巨。杨来旺(?-1909年),陕西白河县人,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是徐本善的师祖。大约是在同治初年,杨来旺来到武当。他见宫观破败,遂矢志修复武当诸宫。由于他为陕西汉中抚台治病有验,抚台在听说武当宫观由于缺乏人力物力得不到修复时,为答谢杨来旺疗疾之恩,于病愈后亲到武当山紫霄宫坐镇三年,调运钱粮,修复了部分宫观。“南岩宫朽坏不堪,风雨莫避。清同治初年,道士杨来旺苦心募化,大启殿宇,历十余年,庙貌一新。”讲的就是杨来旺募修宫观的事情。《武当道教史略》上说:“作为龙门十三代传人的杨来旺到武当山后,广收门徒,经十年辛苦劳作,修复紫霄、南岩二处,后又修复诸宫,并传龙门派于各宫观、庵堂,成为清末武当龙门派的再兴之祖”,给予了杨来旺以较高评价。徐本善作为杨来旺的嫡传徒孙,参与了杨来旺修复武当宫观的一些工程,在《续修太和山全志》卷三《修建》中记载:“紫霄宫至光绪以后,岁有倾圮,道房亦不敷用,历经道士杨来旺、王复渺、苗复青、徐本善、罗本仁、郇本立、程合星、杨合轩等捐募兴修,仍保旧观。”徐本善正是在跟随师爷杨来旺修复武当诸宫观、振兴武当道教事业的过程中,深受教益,从而重视宫观的修复工作。
  徐本善主持修建工程在《续修太和山全志》中有详细记载,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朝天宫至金顶紫霄宫山路崎岖,颇不易行,道 总徐本善新修平坦捷径一条,长约十里,行人称便。
  欢喜坡,距朝天宫二百三十步,香客取道於此者恒有坠落毙命之虞,前经杨来旺、张善人凿修土径。民国八年徐本善复开拓之,砌成云梯之势,设石磴二百有八。次年,又见距欢喜坡三里许之分水岭势更狭险,俗称落魂岩,偶一失慎,形骸粉碎。徐本善更凿险开岩,削葛除荆,修石磴四百三十二,岭上之水分行于路之左右,行人便之。
  光绪辛丑开办十方丛林,又经曾理乾……徐本善、刘理卿年先后募建万圣楼、功德祠、灵官殿、天合院道院仓屋东西卫屋二十余间。
  ……
  另外,徐本善在为放戒做准备的同时还积极修缮玉虚宫道院,先后修复了太子坡藏经楼、太和宫皇经堂、南岩宫大殿、紫霄宫东西道院、父母殿等宫观。
  据望仙楼刻碑云:“夫谓武当者,全球之福地,中华之胜境也。自前明创修以来,叠遭兵燹,以至天斯,其小路崎岖,万壑千嶂,倒塌不堪,来往行人香客,大有关碍,善君子无不目视心伤,轮回三叹而流涕也。兹于岁次甲子,襄阳道尹熊公字晋阁,携眷朝山谒圣,寓紫霄,二日,徐道总将路道倒塌危险情形,以善言募化,熊公解囊相助,又募化各机关善举,……徐道总经理督修,任劳任怨,往来上下,毫无怠堕,吾等石工见道长往来辛苦。今工程告竣,共同商议,勒石永垂。”
  
  三、续修山志,培训人才
  
  武当山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正式颁旨,尊称为“大岳太和山”,使其名号地位不仅超过茅山、青城山、龙虎山等道教名山,而且超过久享盛誉的五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历代修志不辍,共计9种之多,其他名山罕有其匹。其中《续修太和山志》是研究近代武当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