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山东半岛全真七子碑刻、摩崖石刻寻真
作者:常大群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崂山,是著名的道教丛林之一,这里有白龙洞、太清宫、上清宫、华楼宫、明霞洞等全真七子碑刻遗迹。
白龙洞位于崂山仰口的太平宫以北二三里处,这里山色险峻奇秀,洞前的溪水直通大海,洞口的东南方就是仰口湾。洞的上方是一块天然大石,上面镌刻丘长春的七绝诗20首,末属“泰和戊辰三月栖岩洞主紫悟真刊石野人王志心、刘志宽”。泰和戊辰,即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这是丘长春第一次来崂山时所作。《磻溪集》卷2载,他自述在昌阳醮罢东行王城永真观,受道众之邀南游崂山。当时崂山叫“牢山”,他为之改名“鳌山”。诗中有“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初观山色有无时,十日迁延尚未之”的诗句。这一次他还向南到了太清宫和上清宫等地。
太清宫位于崂山的东南部,坐落在宝珠山下,宝珠山的7座山峰从东、北、西三面环抱着它,南面面海,是太清湾,属全真随山派祖庭,金大安元年(1209)丘长春62岁两游崂山,留下《太清宫》诗十首,刻于太清宫三皇殿后的巨石上,距地高约2米,字迹清晰可见,刻于“庚寅年十一月”,即金哀帝正大七年(1230),为丘长春逝于燕京长春宫(即今白云观)的第四年。
这里除丘长春石刻遗迹外,极为珍贵的刻石还有元太祖成吉思汗颁丘长春的圣谕,为两方刻石,嵌于太清宫三皇殿的东西两壁上。十年动乱期间,因有人在石上用红油漆各书“万岁”于其上,而幸免被毁的厄运。
其西石刻为:
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邱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煞好,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都管着者,好底歹底,邱神仙你就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到如此。癸未年九月二十四日。
西域化胡归顺,回至燕京,皇帝感劳,即赐金虎符牌曰:真人到处如朕亲临,邱神仙至汉地,凡朕所有之城池,其欲居者居之,掌管天下道门事务,以听神仙处置,他人勿得干预,宫观差役尽行益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天乐道人李道谦书。
上清宫位于太清宫的西北方向,从太清宫翻过宝珠山即到,是宋太祖为崂山道士华盖真人刘若拙所建,元大德初年李志明重修,为全真华山派宫观。大殿东面有一块巨石,上刻丘长春《青玉案》词一首,此词不见于《磻溪集》,应是编辑时遗漏,现录于此:
乘舟共约烟霞侣,策杖寻高步,直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事,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
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涛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钧天去。
词前有序:“长春真人于大安己巳自胶西醮事完后,与道众东游鳌山,道多雅士,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下属“大安己巳”,旁边又刻“又作十首刻在别石”。
宫的右后方有一块叫“混元石”的圆丘形巨石,上面镌刻丘长春《上清宫》诗一首,与《磻溪集》卷2所记十首诗内容相同而顺序不同。
华楼宫在崂山西北的华楼山上,为元泰定年间刘志坚所建。在华楼宫附近,刘志坚遍刻王重阳、马丹阳、丘长春的诗句。在华楼宫的东北岩石上,有王重阳的《赠马钰先生》诗:“一别终南水竹村,家无儿女亦无孙。三千里外寻知友,引入长生不死门。”在这首诗的后面刻着“刘师父、丘师父游上清宫来看崂山道诗句”的字样,可以说明刘长生、丘长春除去过上清宫外,还曾来此地游赏、讲道。这里的刻石还有载于《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上的王重阳的《赠丹阳》和马钰的《丹阳继韵》。《赠丹阳》为:背上葫芦酒满沽,无中却有有中无。清光滑辣般般识,月里琼林永不枯。
此处刻石未见典籍记载的有丘长春的一首诗,没有题目,现录于此:
今日群仙游上清,饥生 阳火炼阴精。食饱伤心气不冲,指(止)念神清为日用。夜间少睡自自清,住行坐卧常禁口,呼气调神透杳清,甘津玉池舌根涌,到此方知体得真。修行何处用功夫,马速猿颠需并除,牢擒牢捉生五彩,暂停住免三途。倘然自在神丹漏,略放从容玉髓骷(枯)。酒色气财心不留,德玄德妙恰如无。
后书“云岩子上石,大德四年正月”。
在碧落岩有马丹阳的《归山操》,丘长春的词《双双燕》,为“辛卯年十一月上石”,辛卯年是至元二十八年。据青岛史志办公室1989年5月编的《崂山志丛》第二辑中王集钦的《邱长春崂山摩崖刻石遗迹初探》记载,在碧落岩还有丘长春的诗词两首,因为在《归山操》前面的刻石模糊不清,这两首诗词可能是刻在前面的部分,这两首诗词不见于丘长春的《磻溪集》和其他文献。其一为:手掘指追前世,低头省悟今生,今生要不做修行,犹欲轮回。你争如真常要妙,顿开暮骨分明,便舒宝剑杀三蓬,諕的龟蛇火炳。后书大德二年十二月云岩子上石。其二为:法性煌煌满太虚,微尘了了复何如。上通碧落三辰外,下出黄泉九地余。大劫任从沧海变,高望唯有白云居。也知日出言辞怪,莫道风狂类接舆。后书王道坚上石。
在宫后的刻石上有马丹阳的语录:“全真者住市灵明不昧性,如秋月,志似钢刀,终始如一也……一念不起为之清,灵台无物为之净。”其中又有《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的王重阳答马丹阳的提问“太上七返”的内容。
此外,在黄石宫有丘长春的《青天歌》石刻,其他还见于明霞洞、神清宫、鹤山等。
注:
①丘长春《神清观十六绝序》,《全元文》卷2。
②《甘水仙源录》卷2,《道藏》第19册,第734页。
③《清真观记》,《金文最》卷34。
④《磻溪集》卷3,《道藏》第25册,第826页。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