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明代高道任自垣
作者:王永国
任自垣修《道藏》时,已在武当山提点工作了7年。他虽为提点,太常寺丞,但他首先是武当道士。他修《道藏》后,受到皇帝、大臣、高道及参与者的普遍赞誉,为武当增辉添色。由于由武当道人主持《道藏》的纂修,所以使我们现在有幸看到一些有关武当山的重要史料,如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元代罗霆震《武当纪胜集》、《玄天上帝启圣录》、《武当瑞应图》等等,这些史料因收入《道藏》才得以保存下来,否则我们将会永远看不到这些珍贵的史料,历史将留下这段空白和遗憾了。
(三)《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的编纂。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又称《大岳太和山志》,《太岳太和山志》,《太和山志》,任自垣《山志》,任志,《武当山志》(见笔者《武当山志考》)。此山志是任自垣于宣德三年至六年(1428年-1431年)在武当山编纂的明代第一部山志。
此志曾奉为《武当山志》的创始,后因在《道藏》中发现了《武当福地总真集》才为其后。
1.为什么要写《敕建大岳太和山志》?
本志卷首的《进大岳太和山志表》中有:“臣任自垣诚欢诚忭,稽首顿首,再拜上言:伏以圣帝御九五,恢弘治教之隆,天真现祯祥,光启文明之运,圣敬昭孚于海宇,神灵受职于山川。华夏均欢,臣民协庆。钦惟皇帝陛下,圣猷天纵,渊德日跻。”“臣闻圣代之兴,必有圣代之制作。今之所以知古,古之所以知今,不可口传,必稽诸典。伏睹大岳太和山,历代尊崇,祀典所载;朝廷封建,旷古未闻,若不集成志书,尤恐盛事无考。遵依前代《总真集》,续入圣朝恩赐,总成志书,庶几万世之下,以永其传也。谨随表献上,伏乞圣暇一览,用展刍荛之见,少伸葵藿之诚。”可知:其一,任将此志上呈皇帝御览。其二,由于其已编纂《永乐大典》、《道藏》,并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历代皇帝亲自过问,皇帝们也希望任将这事以“志”的形式记下来,传下去,所以才有“进大岳太和山志表”。可以认为这也是皇帝们的旨意,所形成的一项国家级文化工程,而不单单是一部普通的山志,这副重担自然要落到任自垣这位道教奇才的身上。
2.此部山志之特色。
(1)此部山志的作者与众不同。
由于任自垣是《永乐大典》的作者,又是《道藏》的作者、总纂官,他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所以由他来写一部山志当为当时时代的一项大的文化工程。因为是皇帝的旨意,写好要送皇上圣阅,所以质量要上乘。由于任的特殊阅历,写起这部山志可谓得心应手,获取了一般山志所不可能得到的珍贵史料。
(2)山志中有大批皇帝的圣旨、诏书诗文。
据《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及杨立志先生《武当道教史略》等文献著作初步统计,整个明代十六位皇帝为武当山下圣旨多达四百道左右。其中洪武年间三道, 永乐年间四十道左右,洪熙年间四道,宣德年间十四道,这些珍贵的圣旨史料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中国道教的历史、武当道教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这是本志的特色之一。
(3)将武当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第一次科学准确地量化表述。
元代,刘道明在《武当福地总真集》中将武当山的景观总结为:72峰、36岩、24涧、5台、5池、2潭、2洞、3泉、4井9类。而任志中将武当山的景观科学综合,全方位准确量化表述为:72峰、36岩、24涧、4洞、2潭、10泉、7石、17山、2岗、3崖、4峪、3川、2江、13河、3洲、10滩、1湫、1坛、8台、9亭、11池、4井、46桥、3渡、15堰、13土名、7辅等27类,及10宫、9观,等33处古建筑共计60几类,这些景观称谓表述为后世史、志文视为源头,不断引用,堪称经典。
(4)金石、碑文、诗词、赋、序、记文等多、全、准。
由于任自垣与皇帝、诸王、文臣武将、高道、名儒等都有较深厚的感情交往和特殊关系,故任能广泛征集到很多有价值的圣旨、诗、赋、序、记、文等。这些堪称武当文化之精华,是研究中国道教史、武当道教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5)本志保存了明代“南修武当”完整的史料。
本志详细准确地记述了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之国家级工程——武当宫观修建地全过程。可以看出明成祖朱棣是武当山古建筑的总设计师,并事无巨细均亲自过问安排下旨。这在中外历史上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名山宫观的建设工程中是绝无仅有的。任志中的资料弥足珍贵,也可以校正或补充明史及后辞书著作中的不足。
(6)本志在志书界的地位。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是任自垣对中国道教、武当道教事业的一重大贡献。它是明代继《永乐大典》、《道藏》后的第三大国家级文化工程。它是中国名山志及志书界中有特色、分量重、影响大的一部志书。
三、提调玉虚宫、武当山功绩
任自垣自永乐十一年(1413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在武当山工作有18年(含修《道藏》的3年)。这18年中,任亲自参加了武当山宫观的建设工作、领导工作,并不断向朝廷、皇帝及各级部门汇报沟通,上传下达各类圣旨、指令,全方位地协调武当山工程建设及各宫观的管理,可以说武当山是任自垣后半生工作的重点,他为武当山奉献了一生,他为中国道教事业奉献了一生。
四、任自垣在“中国道教”中的地位
任自垣把他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道教事业。现将《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道教年表”中有关任自垣的记载摘录如下:
1.永乐九年(1411年)授任自垣道录司右正一。
2.永乐十一年(1413年)八月,武当山宫观建成,赐名“玄天玉虚宫”、“太玄紫霄宫”、“兴圣五龙宫”、“大圣南岩宫”,选有道行者各二人住持,别选至诚敬谨道士每处五十人看守。九月敕准张宇清举保道录司右玄义任自垣为玄天玉虚宫提点。
3.永乐十六年(1418年)十一月,武当山诸宫观成,任自垣上庆贺表文。敕改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
4.永乐二十年(1422年)十二月,任自垣修《道藏》经成,进上。
5.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敕太常寺寺丞任自垣专提督太和山宫观一切事。
6.宣德六年(1431年)三月,任自垣编述《大岳太和山志》进上。
这几条记载足以证明任自垣对中国道教事业的贡献,也表明“中国道教”对任自垣的认可和评价。
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人物,一代儒道之风范
任自垣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为中国道教、武当道教奉献的一生。他是道士、高道、儒道,他是提点、提督、道录司右正一、太常寺寺丞。他是凡人,他亦是高真。他有不一般的品质、悟性和社交能力,他有非凡高超的管理才能。
1.他与三位皇帝的交往。
任自垣的一生经历了明王朝初期的五个朝代,即: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他与成祖、仁宗、宣宗三朝皇帝关系甚密,分别得到成祖至少八道圣旨,仁宗御诗一道,宣宗至少五道圣旨。
2.与三王的交往。
任自垣与肃王、安王、永兴王交往甚深,他们分别为任作《蟾宇诗》。
3.与三代天师的交往。
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有交往;与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道谊情深;与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互为敬重。
4.与文臣武将、高道、儒士道谊情深。
任自垣善交友,凡与他一起共事的文臣、武将、高士,都对他十分敬重。如翰林侍讲兼修国史临川王英,翰林侍读学士奉大夫同修国史庐陵曾硔,奉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嘉兴邹济,定远将军李林,怀远将军陈启方,中书舍人王利用、姚宗记,及蕲阳朱彤、翛江王价、京口胡渊、四明余士吉、昆陵胡源洁、祭酒胡俨等人对其评价可看出一代儒道之风范。
5.任的一生曾参加了《永乐大典》、《道藏》、《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初三大国家级文化工程且负重任。
6.任在茅山修道22年,提调武当18年,在南京道录司、文渊阁供职8年,为茅山道教事业、武当山道教事业、中国道教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这样一位道教界中的重量级的人物,我们无论怎样对他评价都不为过。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受到朝野上下、道教内外的尊敬,使武当生辉,道教兴盛。
参考文献:
①冯千山, 明代纂修《道藏》从任自垣始[J],宗教学研究,1991(3-4)。②凌焯, 《丹阳县志》[M],光绪11年。
③杨立志点校, 《明代武当山志二种》[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④胡孚琛, 《中华道教大辞典》[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⑤韩仲亮, 《永乐皇帝》[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
⑥王建军、易学金,《中国文化知识精华》[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2年。
⑦罗伟国, 《佛藏与道藏》[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年。
⑧闵智亭、李养正, 《道教大辞典》[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4年。
⑨任继愈、钟肇鹏, 《道教小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年。
⑩王光德、杨立志, 《武当道教史略》[M], 北京:华文出版社, 1993年。
(11)[元]刘道明, 《武当福地总真集》[M]。
(作者单位:湖北丹江铝业公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