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作者:蒋朝霞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源于老子《道德经》中劝人“俭欲”的重要思想。意思是大至一个国家,小于个人生存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的欲望。通俗讲就是劝人知足常乐,凡事顺应自然无为之道,尽心力去作为,不要妄为,即老子说的“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教认为,人不在于个人名利,而在于“尊道贵德、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唯道是求。为了求道,必须保持恬淡无欲,归真返朴的思想,不为个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私欲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操。若人人信守此人生准则,整个社会风气将大大好转,思想素质提高,更好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人的真正价值,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的人,就会减少贪求,身心自然无忧无虑,泰然自若,远离羞耻与侮辱之事,知道适可而止,就没有危险,可以长生久安。修行者如不守清静无为之道,不明知足止念,就会产生贪欲之念,导致心上之“刀兵”横出,性中之“意马”胡闯,不得一时的宁静,“神”也无一刻之守舍,“心”无暂时之安闲。
  孔子曰:“不知天命不为君子。”但现在的社会中,却有人认为知足常乐是胸无大志的消极表现,没有自知之明。于是就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为了过分满足自己的欲望与贪求,不择手段的进行侵掠、开采、占欲……以至头破血流、善心泯灭、真性埋没、道德沦丧,带来人类的悲怆、文明的浩劫、自然万物的空前劫难、恐怖事端不尽、尸横遍野等。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果报,如影随形。”告诉我们只要遵循自然之道,力行慈爱无为之德,节制私欲和贪婪,调整生活方式,保护生态平衡,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就能释解一切冤仇,远离一切灾难。
  所以知足常乐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生活方式,是幸福之源,是合情合理的!附明《解人颐》一首作结: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安区浮山龙潭太乙观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