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言”说

作者:戢宗鹤




  世上大学问多的是,但作为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学会说话;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不会与人沟通交流,除与环境和对象有关以外,关键一点在于自己是否有言谈,会辩的技巧;这种技巧主要体现在表达的能力上。
  常言道:会说话的人不抢着讲,不会讲话的人争着说。其实这一来说明自己态度不谦虚、没礼貌;二来说明个人的表现欲很强;三者说明没有表达涵养。太上爷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智谋的人遇事沉稳,并不急于表现自己;同时说明夸夸其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故弄玄虚、卖弄自己而已;空话一大堆,只会招来别人的厌恶、心烦。进一步告诫我们,做事也好、讲话也好都应具有高度的警惕意识和责任感,那些真正明白是非、曲直、顾全大局的人,并不会处处帖人的“肉告示” ,反而寂默无语、静观、深思事态的发展变化;那些叽叽喳喳的人并不一定是知道真相的人,只能说明此人轻浮、狂妄、心术不正;若是连劝阻也不生效,那只能说是十足、地道的过街“破口婆” 罢了。
  太上爷在《道德经》中曰:“悠兮,其贵言。”这就提醒我们,要一滴雨一点湿,每讲一句话都要认真对待,要通过周密、细心的考虑,尽量学会“善听”,少抢着说,要用心、专一地听人多讲;要尊重别人的心情,甘当一位忠实的听者,听清别人在说什么,到底要表达什么,切不可中途冲进去扰乱别人的话题,既丢失了自己的面子,也没有尊重别人,别人心里不好受。太上爷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教诲别人而谛听别人的教言,会收到意外的收获,更会争得别人的钦佩和找到彼此共同愉悦的心情。生活中有些令人难以入耳的话,甚至十分伤人,但往往一些真知、大道理就在其中;只要去细心揣摩、认真总结,我们总能找到主动出击应对的方法深深体悟到“正言若反”的玄奥之理。
  《道德经》三十一章中太上爷曰:“言以丧礼处之。”即使有时自己占了主动权,千万不要咄咄逼人。用别人的心情来对待自己,以别人乐而乐之,用别人忧而忧之。有时候我们往往不注意说话的场合,也不去体谅对方的心情、目空一切、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滔滔不绝;这样的表达方式,只能无意中伤害对方。俗话说:劲要使在刀口上,话要说在点子上,切不能“狗咬刺猬”——没头没脑、乱下口;帮不了别人,反到弄得别人不安,而又自己伤害了自己,到最后别人还不知道你到底讲了什么。常言道:人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我们若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赢得别人的好感,必须要注意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找准位置,注意把握语言的份量、语气的轻重。表达观点,提出看法,不能以个人为中心,必须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惦量能否承受得住。天地也贵那个“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章),只有“和”才能化生万物,才能创造“和谐”的气氛,也只有和才能达到交流双方所需要表达、解决的目的,否则只落得不欢而散。
  再说:话多也瘦肉,也伤神。作为修道之人,精气是宝,只有固守才能保命。太上爷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切不要过左、过右;一定要适机、宜量。如果任性、放荡,那么“动而愈出”,只能伤神,破绽百出。常言说得好:言多必失;只有“虚而”才“不屈”,才能守住自己的尊严,才能有效征服对方。这样以“无为”之音却很好地保全了自己。常言说:人受得住气,则成得气。别人既有不如意的地方,即使发牢骚,态度粗野,我们还是要忍着,认真地往下听,这样既没有搅乱对方的心情,也很好地珍惜了自己。
  笑待天下,千仇莫过于一笑。“希言自然”,这就是说要处事宽宏大量、坦然、顺势,而且“寡言保身”。八十一章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那些诚实可信的话并不很好听,而那些漂亮的不一定就是实话;那些真心善意的人,并不与人争夺、巧说;再说真正要讨个“公道”的人,并非是真心、友善的好人;反而有智慧,掌握真相、大道理的人,并不在人人面前吹嘘、炫耀自己,显现自己,反倒是用别人之心来体谅,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她)人的心情;若是不顾他人的感受,大事声张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大智慧者。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太上爷曰:“美言可以示尊”,这就说美好、善良、真诚的言辞能够受别人的尊敬;反而那些阿谀奉承、恭维、尽讲大话、假话的人,只能被人蔑视。太上爷曰:“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这就是说那些真正的大智慧的人、高明的人,往往连说话也要表示谦让对方,甘于处别人身下,这才“不争而善胜,不争而善应”,最终取得理想的效果。既完善自我,也被对方所接受,于人于己“利而无害”。
  
  注:
  ①一点点小事到处去张扬,伤败人。
  ②不顾体面、不讲文明、毫无礼貌、粗野、放荡、大喊大叫的人。
  ③此句“美言”是指符合客观实际,与“道”合真一体的话。也即是所谓“美语,善言”(真诚、可信;能劝服、教育、提醒、帮助等有益于人的话。)
  (作者单位:中国道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