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为加强自身建设多努力

作者:叶小文




  (2005年6月23日)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今天,大家欢聚北京,隆重举行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将总结过去六年多来的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特别就如何发挥道教优良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中国道教界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国家宗教局,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道教界的广大信教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缅怀逝世的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中国道教协会顾问黎遇航道长和谢宗信道长,谨此表示深切的悼念!
  各位代表,在上届中国道教协会代表会议的六年多来,中国道教协会和各地方道教组织,带领广大道教信众,认真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以来,党和政府确立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桥梁作用,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道教界的合法权益;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特别是在《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以后,道教界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努力搞好自身管理和制度建设;积极和全国人民一起反对邪教、揭批“法轮功”,抗击“非典”;积极探索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大力培养道教人才,加强自身建设,办好各项教务活动;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弘扬道教优良传统,特别是《中华道藏》的整理出版,成为中国道教史上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两岸道教文化交流活动,向港澳台同胞、向全世界宣传中国道教的发展情况,树立中国宗教界的良好形象。广大道教信徒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刚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同志特地到这个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既是对道教的特殊重视,也是对包括道教在内的中国宗教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过两天,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和刘延东同志,还要接见与会代表,庆林同志还将作重要指示。希望大家把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认真贯彻好。
  对中国道教协会今后的工作,刘延东同志已经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明确的要求。我只在延东同志讲话的基础上再重复强调两句话,供各位参考。这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为加强自身建设多努力。
  
  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中国道教为之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庄子提出“太和万物”。这种“和”的思想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慈爱和同、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而常通、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事哲学和人生理念,并产生了“致太平”的社会理想。在道教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保存了许多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以德为本、以德为行,抑恶扬善、上善若水,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施药治病、怜贫悯疾,助人为乐、助学兴教, 谦虚谨慎、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力,淡泊名利、和光同尘,等等,显然都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益。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道教之道是和谐之道。“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和谐是阴阳对立统一之和谐。道教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通,天人相应”,因此强调人与万物都应该是和谐相处的关系,万物都有按照道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毁坏自然。《道德经》说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天道恶杀而好生”,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与完美,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满足人的欲望而扼杀宇宙的生机。这就使道教在很久以前就具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系统的环保思想。
  中国正努力“和平崛起”,大家正构建“和谐社会”,祖国正迈向“和平统一”,世界也期盼“天下和平”——都需要“和”,都崇尚“和”,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新中国的宗教,应该是积极力量,是和谐因素。我们要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都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上来。新中国、新时代的宗教,在党和国家正确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指引下,可以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国和平崛起,为世界和平发展,为天下太平,人类幸福,作出独特贡献!在这方面,中国的佛教已在做出积极的努力。前不久在海南三亚举行的“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议”上,提出了“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要“为当今这个不安宁的世界,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在曼谷举行的有4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佛教大会”上,中国代表又提出要“和气东来、和风西送”,引起与会者关注。中国儒、释、道中都有丰富的“和”的内涵、和谐之道,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去发掘、去扬弃,使其与时俱进,与时俱丰。和谐之道,生生不息。希望大家进一步挖掘道教的“和”的文化内涵。紫气东来,用东方之祥瑞和气缓和世界“文明的冲突”;虚怀若谷,以江海之博大胸怀再树新时代的“道教之真精神”。且看中华文明智慧之花,必将催生世界和平进步之果。
  
  二、为加强自身建设多努力
  
  道教在新的时代要有新的作为,就必须在加强自身建设上,真正重视,多作努力。
  第一,加强道教人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道教界涌现出了一批品学兼优,谦虚谨慎,一心向道的道长,他们乃是中国道教的栋梁。然而,从总体看,相当一部分道士文化素养不高、道教人才匮乏的状况并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不仅不利于道教自身的发展,也妨碍了道教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中国道教走向世界的进程。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道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是培养人才。从深层次来说,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中国道教的走向、命运和前途。
  第二、抓好道教文化建设。道教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特有的精神文化遗产。中国的道教界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承和护持者,有责任、有义务放大视野,认真研究,深入发掘道教文化,不断提高道教的文化品位、信仰层次和精神境界,在新世纪树立中国道教新的形象。
  第三、抓好道教的道风建设。这里所说的道风,既是指外在的可直观的道众仪表,宫观风貌,也指道教集体及个人内在的道德操守与文化涵养。努力营造道教的良好道风,才能切实维护我们道教的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促进道教在新时代健康发展。毋庸讳言,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下,少数道教徒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衣冠不整、道不像道。有的追名逐利、见利忘义,为贪图钱财大搞看相算命一类的迷信活动,所谓“索隐行怪”“攻乎异端”,败坏道教名声。有的“超常越份”,乱传戒、乱收徒、乱授箓,损害道教形象。有的竟然置国家法律与道教教义教规于不顾,违法乱纪,成为害群之马。因此,中国道教协会和各级道教组织、各宫观要本着“尊道贵德”的精神,着力提高广大道教徒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并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特别是借助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的时机,加强管理,宣明道规,纯正信仰,整治道风,严肃规绳,对极少数贪图钱财,大搞封建迷信活动,以及沉迷声色,为非作歹,不遵教化者,应依规遣离。要通过严格管理,加强道风建设,树立和维护道教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道教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道教以黄帝为祖宗,广大同胞和海外侨胞,不分男女老少,莫不以自己同是黄帝的子孙而彼此心心相印。道教信仰和文化还是海峡两岸诸多信众的一种共同语言,所谓血统一缘,道统同源。近期,道教音乐将赴台湾进行展演。希望中国道教协会加强与台港澳、东南亚等海内外道教界的沟通交流,广交朋友,加深了解、增进理解。
  本次全国代表会议将完成中国道教协会的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的领导班子。这里,我还要高兴地告诉大家,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关怀下,中国道教协会办公场所和道教学院校舍作为北京宗教团体项目建设首批受益者已经有关部门审核立项了。这次大会产生了中国道协的新领导班子,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新会所、新院校。我们热诚地希望,中国道协的新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团结合作,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带领全国道教界和广大道教信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弘道教之长,扬民族精神,“参天地,赞化育,致太平”,努力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
  祝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