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4期



闲话“懒道人”

作者:殷诚安




  道人与“懒”很亲切,从昔日的道家“商山四皓”、“竹林七贤”,到后来的道教“睡仙”陈抟、“赤脚大仙”董清奇等等,都莫不以“懒”而闻名。后人总结出这样一句话——“馋当厨师懒出家”。“懒”俨然已经成为自命清高的出家僧道们的一种共同特征与标志。当年道教北五祖之一的钟离权祖师也曾自号“天下都懒汉”,意为其不与世人相争斗,懒于争夺功名利禄,并非他是个本性懒惰之人。试想,修道本来就是件玄之又玄、难之又难之事,倘若真的懒惰,又如何能够修成神仙?同样,传道度人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神仙若本性懒惰,又如何肯去普度众生?后世有位已被尊称为“祖师”的清代高道(为表示尊重,不言其姓名),还写过一首咏”懒”的长诗,开头两句就是:“要学仙,先学懒”,好在他下文中已经向弟子们讲明“借懒修真”才是真正目的。不过,这已经足够使一些真正的好逸恶劳的懒汉道士找到可以依据的理由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当代懒道人”的故事。
  我住武当山时,曾经遇见一个年轻的懒道士。他并非没有劳动能力,也不是没有衣服和鞋子穿,但是他就喜欢把自己打扮成蓬头垢面,衣裳褴褛、赤着双脚的样子。原来,他就是因为得知了某祖师的传说,才有意进行模仿的。他初来武当山时,王光德会长见他可怜兮兮的样子,就把他留在紫霄宫中,管他吃住。不过,因为他不讲卫生,又喜欢赤脚,为避免招来香客游人的反感,没有安排他执殿与做事。他每日除了睡觉就是闲逛,也有时在众人面前打打坐,俨然一个“老修行”的样子。他虽然不讲卫生,但吃饭还很挑剔,不爱吃某种饭与某种菜,有时见斋堂里做了那种他不喜欢的饭、菜后,就发脾气嘟囔几句走开,索性不吃了。
  有一天,快到中午时,他走进斋堂,想看看午餐做的是什么饭菜,当时厨师正忙着切菜,见他进来,就叫他帮忙把垃圾倒掉,他听后很生气地说:“我是来庙里修道的,又不是来帮你们干活儿的!”厨师说:“你不干活儿,就不要吃饭了!”他说:“我吃的是祖师爷的饭,又没吃你的饭!”厨师把他赶出了斋堂,他大骂厨师是“魔障”。
  因为这个人太懒,又有许多令人讨厌的毛病,所以大家都对他很反感。最后,王会长只好让他离开紫霄宫。他临走时到大殿中对神像叩头祷告说:“祖师爷呀,我真心修道却被他们赶走……我没有钱,请祖师爷保佑!”后来,我在山下的玉虚宫里见到此人,他对我说,自己刚从外地化缘回来,并说在某地化缘时,差点被一个讨厌他的坏蛋青年用铁锨劈死,“多亏祖师爷保佑,我才逃了出来。”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劳动,他答:“修道人讲的是‘清静无为’,要‘无为’就不能干活、不能劳动。”我问:“那么祖师爷还说要‘无不为’呢,你怎么理解?”他答:“不为’的意思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呗!”他一本正经,显出理直气壮的样子。我试图让他从根本上改正懒毛病,就对他说:“祖师爷说的‘清静无为’的‘为’字读音应该是‘畏’(wei),即‘为什么’的‘为’,是介词,表示目的,‘清静无为’四字就是内心清静而没有什么目的和想法,也就是没有什么追求的意思。‘无不为’的‘为’字你可以理解成‘做事’或‘劳动’,作动词讲,但意思应该是: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和不能做成的事。”他听后反驳说:“修道就是目的,怎么说没有目的……”我不与他争执。与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写了一首打油诗,取名《懒道歌》:
  祖师对俺有指点:要学仙,先学懒。
  懒中多少带点馋,不馋不懒离仙远。
  懒梳头,懒洗脸,饭若不好懒端碗。
  睡觉打坐是真功,修仙全在常闭眼。
  尿壶马桶放床前,来了三急有保险。
  懒还可以保健康,各种疾病难传染。
  神仙怎修莫要问,神仙享受先看俺。
  三千功与八百行,只要一懒皆圆满。
  修仙就得不干活,大事小事都莫管。
  如今庙里事太多,学懒大法难开展。
  值殿念经搞卫生,都与祖训正相反。
  我为学懒离开庙,谁知离庙少舒坦。
  化缘乞讨实艰辛,到处流浪遭人贬。
  看来学懒得用钱,就请祖师给点款!
  有位道友见我这样写,就问我说:“要学仙,先学‘懒’可是某祖师说过的话,你怎么敢讥笑祖师爷呢?”于是,我又在后面赘述一首小诗,今将此诗一并录下,愿与同道共勉:
  祖师以懒淡功名,弟子恶劳懒成风。
  若谓懒能得大道,寒号鸟见太上翁。
  后来,听说那位“当代懒道人”已经有所改变:不再好逸恶劳了,不论到了哪里总是主动帮人做事,性格也变得温和多了。不过,他依然喜欢穿着破旧衣服和打着赤脚,衣服穿脏了就洗一洗继续穿,虽然破旧,但不肮脏。前年秋天他还来过北京,我见他似乎真的有了几分仙气,道友们都称他“赤脚大仙”。但愿他能修成名符其实的神仙。
  (作者单位:北京白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