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期
黄大仙隐居地——赤松山渊源
作者:张诚道
一、黄初平生平与其道术
黄初平(328—?)自号“赤松子”,列仙班玉帝*$诏姓崇、名垒,号司天。东晋丹溪人。据倪守约《赤松山志》记载:其兄初起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四月八日生,长子,“是为大皇君”。弟黄初平生于东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次子,“是为小皇君”。
关于黄大仙的文献资料有:晋葛洪的《神仙传》,南宋道士倪守约的《赤松山志》,其内容大致相同,但在师承关系上倪守约所言详细。故在《赤松山志·序》中:“家寓松山之左,耳所闻,目所见,凡赤松子,二皇君得道之由来,虽未能详知而历贯,亦已默契乎胸中矣。遂舍家辞父母,来投师资……乃采摭源流,举其宏纲,摄其机要,定为一编,号曰《赤松山志》。”
黄初平“显于东晋,上祖皆隐德不仕”,其出生并非名门望族,官宦显贵之家,而是出生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善根深厚的布衣之家。黄初平《自序》曰:“予少家贫,炊糖不继”,“十一岁牧羊,至十五岁幸得仙师指示……”。十五岁是黄初平生平的重要转折点,被其师“赤松子”引入金华山石室,传授秘旨,服食,辟谷之术巨胜,丹药长生良方,其性完全陶醉于山水之间,神超物外之感,绝弃世尘,精研丹诀,积功累行,时觉四十年,黄初平已得道成仙。
黄初平是东晋时期很有影响的人物,按《遗丹记》说,黄初平“炼丹成道而上升,丹灶与丹井俱存。遗丹在山,变现无常,或大或小,或近或远,人多目击,不可故举”。
黄初平四十年的遁迹炼丹,牧羊离家,其兄寻找多年,寻觅踪迹皆无消息。倪守约《赤松山志》云:“后遇一道士善卜。就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牧羊儿,非乡弟耶,?遂同至石室,此亦赤松子幻相而引之。”还是黄初平的仙师“赤松子”,变化成道士。前文引黄初平于石室,此又引初起遇初平相见,兄弟相见,此情此景用语言难以表述,且悲且喜,是仙乎,是人乎,四十年……。初起问及当年所牧之羊,初平引初起观之山中白石磊磊,其有羊影,便显道术“叱石成羊”。初起知弟已成仙,便“弃妻儿,留就小君,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修道既成,……二君以服脂苓方教授弟子南伯逢等,其后传授又数十人得仙。”人若得道实不易,兄弟登仙属更难。《神仙传》曰:“二君得道之后,大君号鲁班,小君亦号赤松子。此盖二君不炫名惊世,故诡姓遁身以求不显,此乃祖述赤松子称黄石公之遗意也。”丹成以后,大君骑鹿,小君黄大仙驾鹤在大蒉山乘云而飞升。据《赤松山志》载:“南岳衡山太虚真人得道处,玉帝命小皇君(初平)主之,赐神姓崇名垒,号司天,主世界分野”。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十七日,诏封二皇君,初起真君特封“冲应真人”,初平真君特封“养素真人”。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又加封大君为冲应净感真人,小君养素净正真人。
二、赤松山黄大仙祠渊源
赤松山为黄初平牧羊之地,叱石成羊演道处,黄初平自号“赤松子”,故山以是名。
赤松山连接金华洞天,为道教所谓三十六洞元之天,按《金华府志》说:“其洞有三:巍然在上,去天若尺五者,曰朝真。冽然在中,有泉若击鼓鼙之声者,曰冰壶。豁然在下,有石若白龙之升降者,曰双龙。”此洞天为牛、斗二宿争辉之界,一接罗浮之山脉,石洞水帘急下,寒玉横飞,人若临至,凡尘遁迹,实觉心旷神怡。
黄初平当年受其师引导,就隐于石洞,往来于三洞之间。炼丹成仙后,黄大仙与赤松山闻名遐迩,第三十代张天师虚静,曾云游至此,倾慕赤松子遗风,二皇之迹,留咏:“家在白云中,约住赤松子,揭来此山游,龙虎真相似,金华莫外求,黄芽已如此。”
《晋书》、《隋书》、《新唐书》的《地理志》中记有赤松山修宫建庙的来历:奉祀黄初平大仙的庙宇源于晋,随着时代的变迁,崇祥大仙,建祠而奉香火者方兴未艾。据《方舆胜览》卷七云:“金华县北二十里,亦曰金盆山,一名长山,有赤松观”。从初建赤松庙,赤松涧起,历代有赤松观、太清殿、云巢庵、二皇君祠(当时地方官按例定期祭拜)、圣石仙官祠(曾有金宝化成石,放光彩,二皇令仙官主之)。其后有丹仙官祠(丹光吐纳,若人祈祷有光之应,登丹山不敬者,有彰报之验)。最兴旺时期,建有“宝积观”,规模之大,影响甚远,被称为“江南道宫之冠”。后由后梁开平元年(907)被封王后所修,后毁于火。
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进行两次整修,并重建了玉皇殿。再兴宝积观,而周围有云名观、凝神庵、赤松亭、仙弈馆等。
赤松山传为安期生、黄大仙登真之地,黄初平成仙后遗有仙影踪迹,像丹灶、石室洞(朝真洞)、炼丹山、卧羊山、大蒉山、螺蛳岩、丹井、清水潭、鹿田湖,以及药类佛手、龙胯草、巨胜(也称胡麻)等。唐诗人曹唐有诗道:“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边巨胜花。”
明初朱元璋,曾驻跸金华,游黄初平幼年牧羊山,朝拜其神像,感慨地写下了《牧羊儿土鼓词》:群羊朝牧遍山坡,松下常吟乐道歌。土鼓抱时山鬼听,石泉濯处涧欧和。金华谁识仙机密,兰诸向知道术多;岁久市中终得信,叱羊洞中白云过。
三、复兴黄大仙祖宫
为了奉祀黄大仙,东晋的赤松宫,鼎盛于南宋,曾为“黄大仙祠”等多种名称,但随着朝代的兴衰而兴衰,有些黄大仙庙宇或踪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黄初平是同金华山一起被载入典籍的。
90年代,黄初平在港澳、东南亚,甚至欧美有很大影响。而且香港香火最旺的黄大仙祠,亦称“金华分迹”,黄大仙在人们的心中不仅是一位神仙,而且是海外华人华侨寻求民族文化的“根”,这种神仙信仰既有民族的凝聚力,又有对祖国的爱。为此,国人关注恢复黄大仙在赤松山的“祖庭”,来满足海内外人士的朝圣凤愿,由于各界人士努力,“黄大仙祠”终于恢复了,俗称黄大仙祖宫。
黄大仙祖宫距金华26里,坐落在双龙风景区,在最高峰海拔1312米金华山的山腰间,坐北面南,占地7.9公顷,宫观周围1.8公顷。左山似青龙腾云,右山如猛虎长啸,前山形成护卫屏障,西侧为鹿田湖,纳百河之流,藏风聚气,风光旖旎,有鹿田湖的润泽,使黄大仙祖宫更有灵气。
黄大仙祖宫,其山门甚为壮观,匾额“黄大仙祖庭”,对联“琳宫曾是赤松观,仙迹犹存白石羊”。是中国道协闵会长用汉隶所书。入山门,仰望牧羊碑坊长18米,高4.8米,巍巍矗立,碑文《赤松黄大仙师自序》篆体足有五寸,令人拍案叫绝。碑楼分三门,上有醒目的“黄大仙祠”,再过“会仙桥”,初平遇仙于此。
前殿为护法神灵官殿,钟鼓二楼位居两侧,正殿为大殿,“赤松宫”占地1068平方米,高21米,正中趺座黄初平大仙神像。瑞相和逊,仙气飘逸,前有帐幔上绘有九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副副对联诉说大仙从牧羊到神仙。
大殿前“通天坛”更生奇观,由青石双层叠成。直径18米太极图案组成的圆坛,占地225平方米。人立于正中,或于阴阳鱼处,则音通于天,天韵妙然,故有“通天音坛”之称。坛两侧有宋皇御碑,最高的后殿“三清宝殿”朱墙黄瓦,两旁山峰遥相呼应,赤松连云,清绝多姿。
黄大仙祖宫恢复后,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开放的宗教场所。
祖宫的恢复得到了海内人士的关切,市委统战部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中国道协的支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协会长闵智亭兼本宫住持,现有道众十五人,追随黄初平大仙仙迹,使道教文化承前启后,再现昔日的“道宫”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