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5期
杜光庭笔下的女仙世界
作者:李 莉
一
杜光庭(850—933),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唐懿宗咸通(860—873)年间,应九经举落第,遂入天台山,师从陶弘景弟子应夷节学道,颇具声名,从唐僖宗朝至五代前蜀王建执政时期,杜光庭屡为皇帝王公如见,出山辅政,受赐号“广成先生”。杜光庭一生道学著作颇丰。共计30部250余卷,其中收入《道藏》的就有20余部,对道教学说的发展贡献甚巨。《墉城集仙录》是杜光庭专为女仙立传而作的,是道教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女仙谱系。
《宋史·艺文志》记载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十卷,《道藏》本只有六卷,且无叙。《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经传部,传十三收录有《墉城集仙录叙》,叙中称此书“凡十卷矣”,则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散佚近半。此书“古今信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①,因“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②,因此,取书名为《墉城集仙录》。
现存的《墉城集仙录》六卷,记载了自汉魏以来广为流传的38位女仙的事迹。其中,不仅收录了道教史上已广为流传的女仙事迹,如金母、上元夫人等,也为一些不见名传的女仙立了新传,如太微玄清夫人、东华上房灵妃等。在杜光庭笔下,女仙们“驻隙马风灯之景,享庄椿蟾杜之龄,变泡沫之姿,同金石之固,长生度世,代有其人。”③她们以“墉城”为总归宿,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且彼此联系的女仙谱系。
二
作为道教史上第一部女仙集传,《墉城集仙录》在展现绚丽多姿的女仙世界的同时,也折射出道教女仙崇拜的若干特点。
第一、女仙世界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得仙者亦有九品,……各有差降,不可超越。”④这种等级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女仙世界中。“男子得道,位极于真君;女子得道,位极于元君。”⑤一般认为,道教中最早的地位最高的元君是西王母,而杜光庭所设定的女仙谱系与一般道教女仙的谱系不同,他将老子之母圣母元君置于西王母(即金母)之上。《墉城集仙录》卷一开篇即为圣母元君立传,指出“圣母元君者,乃洞阴玄和之气凝化成人,亦号玄妙玉女,为上帝之师。”⑥并通过对老子出生情形的神化,反映“元君之位,至尊至大。统制天地,调和阴阳,役使风雨,进退五星,斟酌寒暑,秉握乾坤,三界众仙,皆仰隶焉。人之生死,世之盛衰,咸由之矣”⑦。由是,将圣母元君抬到了创生万物,主宰宇宙最高神的地位。
在圣母元君之后,是“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的西王母及其所统领的昆仑系女仙和她的女儿:“亚于琼台金母”的上元夫人,“圣母元君弟子”九天玄女,“王母第四女”南极王夫人,“王母第十三女”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女”紫微王夫人,“王母之小女”太真夫人等。这些女仙,或是“统领十方玉童玉女之籍”,位于“上元之高尊”,或是“主领教童真之士”,地位都是极为尊崇的。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中,往往不吝笔墨,详细记载这些女仙的身世、容貌、道术及生平事迹等。
地位略亚的是上清派崇拜的女仙:照灵李夫人、三元冯夫人、太清玄微左夫人,东华上房灵妃等,她们多是上清高真。在杜光庭所设定的女仙世界中,处于等级最末的是来自民间传说中的女仙:如麻姑、婴母、钩弋夫人,湘江二妃,洛川宓妃、阳都女、杜兰香、盱母、孙夫人、蚕女、彭女、弄玉、园客妻、昌容、女几、河间王女、采女、太阳女、太玄女、樊夫人、东陵圣母、西河少女等。在为这些女仙立传时,杜光庭着墨甚少。往往寥寥数语,言明女仙生平及得道成仙缘由。其实,杜光庭在立传时,着墨的多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仙们地位的殊异。除此之外,在杜光庭笔下,还有一些够不上女仙等级的女仙侍女:如王子登、董双成、石公子等,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中只叙及她们是侍女,对于其生平事迹只字不提。
由是观之,在杜光庭笔下,以西王母的昆仑山为中心,建立了以西王母为宗的,汇集众多女仙的谱系。“西方(疑为王之误———笔者注)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⑧在这个女仙世界中,秩序等级俨然。
第二、杜光庭所塑造的女仙形象是儒家之人性与道教之神性的完美结合。这充分体现在《墉城集仙录》中,道教女仙往往集仙容、仙术、仙寿、仙德于一身。
道教认为,神仙的基本特点,一是长生不死,二是神通广大,法术高强,这就是道教之神性的体现。在杜光庭笔下,主要是通过对道教女仙仙容、仙术、仙寿的描述来体现的。
在杜光庭笔下,女仙仙容妍丽,雍容脱俗。圣母元君“体容壮丽逸,曾不衰怠”⑨;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清耀,灵眸艳绝”⑩;南极王夫人“年可十六七……形貌真正天姿蒤蔼”[11];太真王夫人“衣服奇丽,姿容绝世”,杜兰香“天姿奇伟,灵颜株莹,迨天人也”[1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杜光庭笔下,西王母“年二十许,天姿蒤蔼,灵颜绝世,真灵人也”[13],这与《山海经·大漠西经》中所载西王母形象“其状如人,貌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的半人半兽的形象截然不同,不仅如此,杜光庭还对这一有损道家心目中的王母形象进行辩驳,“又云,王母蓬发戴华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神”[14],这样一来,杜光庭笔下的女仙世界,以西王母为宗,个个貌美年轻。
道教去俗登仙,超凡证道,是为了追求“长生度世”,即通俗讲的长寿。在杜光庭笔下的女仙世界中,女仙们不仅仅容颜绝世,而且长生久视。女仙们尽管历世数载,但多呈少女容貌,如西王母“年二十许”,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王母女儿皆年约十三四,昌容“食蓬果根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15],采女“年二百七十余,视之如十五六岁耳”[16],太阳女“年二百八十岁,颜如桃花,口如含丹,肌肤充泽,眉鬓如画,光彩射人,视之如十七八者。
[17]”杜光庭笔下的女仙皆长寿,反映了人类对生命长度延续的渴望。
道教认为仙术是“变化之玄伎”,即是能使自然与人身变化通灵玄妙不测的办法,在杜光庭笔下,女仙身怀绝技,仙术高超,非常人可及。圣母元君“调和阴阳,促使风雨,进退五星,斟酌寒暑,秉握乾坤”[18],西王母“以西华至妙之气,理于四方”[19],九天玄女授黄帝兵符,神书、宝剑,助黄帝战胜蚩尤,云华夫人“授禹策召百神之书……斫石疏波,决塞导阨,以循其流。”[20]凡此种种,一方面宣扬无边的道术,一方面也使女仙更具有神秘的色彩。
在杜光庭笔下,女仙变化多端,超凡脱俗,神通广大,但从深层看,这些女仙身上无不蕴含中国女性特征的精华,无不典型地折射和强化了传统中国女性的美德,这实际上是儒家之人性的体现。在《墉城集仙录》中,不惜笔墨宣扬行善,借圣母元君之口强调女性的品位大小根据行善高低来确定,“行善益算,行恶夺算”,从而得到结论“长生之本,惟善为基”。女仙凭籍自己的仙术,施福于人间,作了行善的范本。如蚕女“食桑叶吐丝为茧,用织罗绮衾被以衣被于人间”[21],昌容“能致紫草卖与染家……得钱以救贫病者。”[22]这些女仙善良真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造福于人间,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不仅如此,女仙典型也被赋予了忠孝仁义的伦理意义,“忠孝仁义立者,功及万物,生自可延”[23],将忠孝仁义视为长生的重要前提。并且许多女仙本身就实践着这些伦理规范。婴母、盱母秘修孝道之法而升天,蚕女志诚守孝,为救父守信,“授以九宫仙嫔之任,长生矣”[24]。这些无不直观地给人以因寿而仙的感受,体现了道教女仙在具有道教神性的同时,也具有儒家人性的一面。
道教女仙身上的神性与人性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些光彩夺目的女仙形象无疑是仙、俗人结合的杰出典型。
第三,在神仙世界中,女仙大多居于至尊的地位。她们不再作为男性神仙的配偶而存在,而是具有独立的神格,甚或有许多男性高徒兼崇拜者。在《墉城集仙录》中,圣母元君至尊至大,“三界众仙,皆仰隶焉”,金母元君扼守成仙之门,“仙人得道升天,当揖金母而拜木公”[25]。汉武帝,茅固、茅盈、茅衷三兄弟(被上清派茅山宗尊为三茅真君,是茅山宗主神)向西王母问道;安期生向太真夫人请教天地运数,太真夫人以“阳九百六”、“否泰孛蚀”等相告;马鸣生身患血疮,为太真夫人治愈,遂情甘做太真夫人的役夫,最后修成地仙,云华夫人,曾授大禹“策召百神之书”,九天玄女助黄帝战胜蚩尤而成帝师。婴母授许逊、吴猛孝道,紫微王夫人等向杨羲传道,杜兰香向张硕传授“举形飞化之道”……这些女仙,或是由于传道授书,或是由于帮助男性崇拜者成仙,而受到尊崇。在《墉城集仙录》中特别有意思的是卷六樊夫人传中,提到樊夫人与其夫刘纲斗法,尽管刘纲“亦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禁制变化之道,亦潜修密证,人莫能知”[26],但斗法的结果是,“纲每共试术,事事不胜。”[27]这也从一侧面反映女仙道术高超,地位不凡。
第四、女仙身世各异,修道之途殊同。道教不但认为女子可以独立成仙,而且哪个阶层的女子都可以成仙,“成仙真”的女子,在神仙世界的秩序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墉城集仙录》中,不仅有“凝气”而化的女仙,如“洞阴玄和之*)凝化成人”的圣母元君,“西华至妙之气”凝化而生的西王母,“西华少阴之气”凝化而成的云华夫人。他们得道多源于太古,并且多获得特殊的道法传授,如南极王夫人“受书为金阙圣君上保司命”。另外也有世间的妇女,在这些妇女中,既有皇后、皇妃、皇女,如钩弋夫人、昌容、弄玉等上层妇女,也有普通黎民百姓之妻之女,如村妇汉中酒妇,陈市上酒妇女几,园客妻、西河少女,太玄女等下层妇女,更有采女等宫人侍女,这些凡间女子,或是由于遭遇悲惨,或是由于平日积善,恪守伦理,诚心向道,或是由于礼遇神仙,而得道飞升,这就说明了道教女仙崇拜一个鲜明特点,即成仙思想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无论原先身世地位如何,只要诚心向道就能得道飞升。正因为此,在道教中,女性神仙众多,在道教众神中所占比重不小。
三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道教女仙崇拜的特点,诠释了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鲜明特点,即对妇女的宽容,甚至尊崇。其实,就为女仙立传作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女仙崇拜的特点,这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道教女仙崇拜,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渴望健康长寿,长生久视,一方面也反映了试图冲破男尊女卑封建礼法的樊篱,追求平等,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就这个层面而言,道教女仙崇拜无疑是具有进步的意义。
注:
①②③⑤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收录在《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经传部,传十三。
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四第七。
⑥、[19]《墉城集仙录》卷一第一。
⑦、[18]《墉城集仙录》卷一第八———九。
⑧《墉城集仙录》卷一第九。
⑨《墉城集仙录》卷一第一。
⑩《墉城集仙录》卷二第二。
[11]《墉城集仙录》卷二第十六。
[12]《墉城集仙录》卷五第二十二。
[13]、[25]《墉城集仙录》卷一第十三。
[14]《墉城集仙录》卷一第十。
[15]、[22]《墉城集仙录》卷六第九。
[16]《墉城集仙录》卷六第十。
[17]《墉城集仙录》卷六第十四。
[20]《墉城集仙录》卷三第一。
[21]、[24]《墉城集仙录》卷六第六。
[23]《墉城集仙录》卷一第四。
[26]、[27]《墉城集仙录》卷六第十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