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4期



唐代道教女冠诗歌的瑰宝

作者:王 卡




  道教信仰对中国古诗的影响历史悠久。传说秦始皇巡行天下时,已使博士作《仙真人诗》,教乐人歌之。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感叹人生短暂,涉及服药求仙的内容。及至魏晋南北朝,随着道教的发展传播,以歌咏仙真、仙境及道士隐居修炼为主题的诗篇,开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梁朝萧统所编《文选》中,将“游仙”列为古代诗歌的类别之一。这类诗歌题材的创作者,既有阮籍、嵇康、郭璞、沈约等文人名士,也有道教中人。如江东著名道士葛玄、杨羲、许谧等。梁朝陶弘景的《真诰》书中,记录了早期上清派道士假托仙真降授的数十首游仙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歌中有许多假托女仙真所作。如《西王母赠魏夫人歌》、《冯双礼弹云趝歌》、《右英王夫人歌》、《紫微夫人答右英歌》、《九华安妃赠杨司命诗》等。这些诗歌咏唱女仙游宴的欢乐场面,抒发不恋人世富贵,追求超尘脱俗的理想,开创了中国古诗中追求女性解放的格调。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道教的神仙信仰及道士女冠隐居修道的生活情趣,对唐代诗人的创作有较大影响。不仅在中原地区传诵着盛唐诗仙李白、道教学者吴筠等人的游仙诗、涉道诗,而且远在边关的敦煌,也有道士、女冠创作的诗集留传下来。在敦煌遗书中,已发现唐人李翔所撰诗集的抄本。该抄本编号P.3866,首全尾残,卷首题:《涉道诗》李翔。原件系册页本,残存5页(9面)。收入七言律诗28首,内容皆为歌颂道教名山宫观胜景及仙真高道事迹。涉及的地名有江西龙虎山、西山、麻姑山、江苏茅山、浙江天台、缙云等处。人物有张天师、魏夫人、许真君、马鸣生、谢自然等。诗歌的风格与《云笈七签》卷96———98所收仙真诗相似。作者李翔的生平事迹不详,从诗歌所涉地名人名推测,似为中晚唐时代江南文人,或系上清派道士。这件《涉道诗》的抄本,已有诸多近代学者的研究,并有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校录其文。此文不再赘述。
  中晚唐时代,不仅男性道士能作诗,女冠中也颇有诗才。现存清康熙年间编成的《全唐诗》第804、805、863等卷,收录有鱼玄机、李冶、元淳、崔少玄、卢媚娘、吴彩鸾等唐代女冠诗以及洛川仙女、南溟夫人、上元夫人、云台峰五女仙、蜀宫群仙等女仙真之诗,多达百余首。但其中有些部分系误收的六朝女仙诗。这些女冠或女仙之诗,或清灵或淡雅,展现女性情感细腻,以及修道生活恬淡平和的韵味。无庸讳言,唐代女性遁入玄门的原因是复杂的,或出于对仙道的真诚信仰,或因婚姻不满,战乱流离;有公主入道,官女避难者,也有宫女放还、娼家从良者。因感伤生世不幸,怀念往昔故人,她们的诗歌中有婉转缠绵、惆怅哀怨之声,感人肺腑。例如晚唐女冠鱼玄机,喜读书,有才思。咸通中嫁与补阙李亿为妾,因不容于大妇,出家咸宜观为女道士。她与名士温庭筠等酬酢唱和,是与薛涛齐名的唐代女诗人。《全唐诗》卷804录其诗50余首,其中不乏哀婉凄楚之作。如《折杨柳》诗曰:“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哀怨之情令人感动。
  现在我们来看看《全唐诗》卷805收入的两位女道士诗。一为女冠李冶,字季兰,江南吴兴人。存诗16首,另有四首仅摘录诗句。又女道士元淳,洛中人。存诗二首,另有四首摘录诗句。从其诗作看,两人都应是官宦家女,能诗能画,李冶出嫁后还曾被召入宫。大约安史之乱后,她们从京都流落到敦煌,出家为女冠。因此其诗中多有怀念故乡,遥寄故人师友的内容。不仅哀婉的格调如鱼玄机,而且用典娴熟自然、平仄对仗工整,体裁涉及五、七言近体、六言变体、七言古歌行。显示作者熟读《文选》、道经,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运用语言的技巧。
  据《全唐诗》编者注称,李、元二女的诗均录自《吟窗杂录》,并非唐代原抄本。非常幸运的是,在最近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1、13、15册中,笔者发现了这两位唐代女冠的诗集抄本《瑶池新集》。该抄本原件系册页本,已断裂为数枚残片。据《俄藏敦煌文献》的影印版,有以下编号。
  Дx6654+6722v+3861:原件系册页本,断作上下两半。Дx6654+6722v在上半,Дx3861在下半。三片缀合后,首全尾缺,残存2页。首页前贴纸条,题《瑶池集》三字。首页第1行题《瑶池新集》(题下原有小字注,不清楚)。隔行题名:女道士李季兰。以下录其诗歌六首:《送阎伯均》、《春闺怨》、《感兴》、《有敕追入内留别广陵故夫》、《溪中卧病寄韩校书兄》、《贞女怀》。后有缺文。
  Дx3874+3927A+3872:原件为册页本,断作上下两半。Дx3874+3927A在上半部、Дx3872在下半部。三片缀合后,首尾仍残缺,卷面有破损。残存3页,首页及尾页仅存半面。从笔迹看,本件与上件原是同抄本,但中间有缺页。本件首页抄录李季兰诗二首:《陷贼后寄故夫》、《寓兴》。其次题名:女道士元淳,接抄诗歌六首:《春望》、《寄洛中姊妹》、《感兴》、《闲居寄杨女冠》、《送霍师妹游天台》、《寓言》。末行诗题《感春》(诗文已缺)。
  Дx11050/Дx11050v:原件为册页本,断作上下两半,上半部分缺佚。残存1页(正反两面)。从笔迹看,与前两件原系同抄本。本件正面抄录诗六首,背面抄录五首。当系李、元二女所作。但诗题缺损,诗文亦不见於《全唐诗》,文字多模糊不清。
  (以上Дx6654+6722v影版,见《俄藏敦煌文献》第13册。Дx3861、Дx3874+3927A+3872等残片影版,见同书第11册,但整理缀接错乱。Дx11050/Дx11050v影版,见同书第15册)
  除以上俄藏敦煌残片外,另有法藏P.3216v残卷一件,正面写念佛文,背面存诗四首。第一首原缺题,为李冶所作《寓兴》:“心与浮云去不还”云云。其后题:“音意五首女道士元演懿”,下接抄《秦中春望》、《寄洛阳姊妹》、《感怀》(仅存前二句)等诗。四首诗句均见于俄藏Дx3874+3927A+3872抄本,故此件亦当为李、元二女所作《瑶池新集》残抄本。演懿当即元淳之字。
  按以上敦煌抄本中所录李冶、元淳二女冠诗,大多见於《全唐诗》卷805。但《全唐诗》有仅摘录诗句而不录全诗者,诗题及文句亦与抄本有所不同。因数件抄本都有残缺,原诗集中所收诗数不明。《全唐诗》所收李冶诗16首,有9首不见于抄本。虽然有此缺憾,但这本《瑶池新集》仍是迄今已知唐代女冠诗集的最早抄本,不仅可校补《全唐诗》文本的部分缺误,而且是展示唐代女冠诗才的实据。它与前述敦煌本《李翔涉道诗》,堪称唐代敦煌道教文学的双璧。
  下面校录俄藏抄本诗文,以飨读者。(抄本中缺损讹漏字,据《全唐诗》校补。《全唐诗》讹误而抄本正确之字,不出校记)
  (Дx6654+6722v+3861抄本)
  
  《瑶池新咏集》
  
  女道士李季兰诗
  
  送阎伯均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水,
  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因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春闺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北,
  抛妾宋家东。惆怅白日暮,相思明月空。
  罗衣春夜暖,愿作西南风
  
  感兴
  朝云暮雨自相随,雁去人行有返期。
  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有敕追入内留别广陵故夫
  无才多病判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尝惭理镜对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逢。
  
  卧病寄韩校书兄
  卧病无人事,闲门向水清。已看云聚散,
  更睹木枯荣。未恐溪边老,多为世上轻。
   原如不顾,谁复急难情。
  
  贞女怀咏
  往日谁家女,孤贞居此楼。路傍临涧水,
  寂寞臻西头。□□蜘蛛网,珠帘□说孤/。
  (下文缺)
  (Дx3874+3927A+3872抄本)
  
  陷贼后寄故夫
  日日青山上,何曾见故夫。古诗浑漫语,
  教妾采蘼芜。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
  苍黄未得死,不是惜微躯。
  
  寓兴
  心与浮云去不还,心处并在有无间。
  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又北山。
  
  ※  ※  ※女道士元淳诗
  
  春望
  凤楼春望好,宫阙一重重。上苑雨中树,
  终南霁后峰。落花行处遍,佳气晚来浓。
  喜见休明代,霓裳蹑道踪。
  寄洛中姊妹
  旧业经年别,关河万里思。题书凭雁足
  望月想娥眉。白发愁偏觉,乡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感兴11
  废业无遗迹,仙都寄此身。弟兄俱已尽,
  松柏问何人。
  
  闲居寄杨女冠
  仙府寥寥殊未传,白云尽日对纱轩。
  只将沉静思真理,且喜人间事不喧。
  青冥鹤唳时闻过,杏蔼瑶台谁与言。
  闻道武陵山水好,碧溪东去有桃源。12
  
  送霍师妹游天台13
  暂别万□□□□,□□□□入天台。
  霞城峭壁无人到,丹灶芝田有鹤来。
  上元金胜何处在,阿母桃花几度开。
  日暮曲江相望处,翠屏遥指白云隈。
  
  寓言14
  三千宫女露娥眉,笑煮黄金日月迟。
  鸾凤隔云攀不及,空山惆怅夕阳时。
  
  感春
  (下文缺)
  (补《全唐诗》卷805女道士李冶诗)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
  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寄校书七兄一作寄韩校书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馀。不知芸阁吏,
  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寄朱放一作窻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
  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道意寄崔侍郎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
  前事尽虚盈。愁鬓行看薄,童颜学未成。
  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15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
  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
  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得阎伯钧书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
  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结素鱼贻友人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
  看取腹中书。16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賘,
  直似当时梦里听。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
  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愤怒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低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作流泉镇相续。
  
  摘句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17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寄房明府。
  注:①《全唐诗》此首题作“送韩揆之江西”,注称“一作送阎伯均往江州”。
  ②《全唐诗》仅存此首前四句,脱漏后四句。宋家东,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③玉枕只知长下:抄本“”字误作“流”,据《全唐诗》改。
  ④《全唐诗》此诗题作“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据此诗所述,可知季兰早年嫁归广陵,被迫入宫。后又陷贼流落异乡,而出家为女冠也。故夫,疑即阎伯均。
  ⑤尝惭理镜对衰容:《全唐诗》作“多惭拂镜理衰容”。
  ⑥《全唐诗》此首题“卧病”,仅摘录“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二句。
  ⑦《全唐诗》此首仅摘录“鼙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二句。又按:此诗前四句“日日青山上,何曾见故夫。古诗浑漫语,教妾采蘼芜”。套用汉代古诗“上山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表达作者入宫、陷贼后,思念故夫,欲死不得的心情。唐代两京宫城,一陷叛贼安禄山(756年),再陷黄巢(880年)。季兰所陷之贼疑是安禄山,因当时江南道阻,不得归家而流落敦煌。唐末沙州归义军政权孤悬塞外,与两京阻隔,女子不宜寓居其处也。
  ⑧《全唐诗》此首题《偶居》,前二句作:“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
  ⑨《全唐诗》及P.3216v抄本,此首题作“秦中春望”。系作者回忆在长安时春望景象。
  ⑩雁足:《全唐诗》作“雁翼”,近是。
  11、《全唐诗》此首题“寄洛中姊妹”,仅摘录后两句。
  12、《全唐诗》仅摘录此诗后两句。
  13、抄本此诗文字残损。《全唐诗》仅摘录“赤城峭壁无人到,丹灶芝田有鹤来”二句。
  14、《全唐诗》仅摘录此诗前两句。
  15、此诗用《庄子齐物论》及老君化胡典故。
  16、此诗套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17、按“未架却”,疑当作“未嫁却”。
  18、按以下两件残片上半文字缺损,残存诗句亦不见于《全唐诗》卷805,难以校读。但从笔迹看,应为《瑶池新咏集》残抄本。姑录存于此。原件上半缺损文字用省略号……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