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4期
从北京白云观看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作者:杨立新
一、独特的宗教义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道教以追求长生久视、重生恶死为核心信仰,以尊道贵德为根本义理,崇尚自然,教人无为不争,淡泊名利,主张清心寡欲,致中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社会人伦道德方面,奉行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苦己利人;在处世方面,和光同尘,事过境迁,心不着物,功成身退。这些独特的义理所包含的道教智慧,对于拯救现代社会之流弊,纠正现代文明之误区,大有裨益,对于生活在物质文明发达、充满激烈竞争时代的人们,无疑有很大启迪:过分物质追求和享受会使人陷入精神失落,过分掠夺自然资源,会受到自然无情的惩罚。
徜徉在白云观内,除了清静、庄重、肃穆的宗教气氛,还使人感到独特的道家文化气息。无论是仔细品味楹联"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九转丹诀炼就万劫真仙"、"有德斯福招财纳珍自来驻,不义岂昌财官利市求也无",还是虔诚拜读《道教格言》、《清静经》、《悟真篇》、《劝善书导读》、《太上感应篇》等道书,抑或是感叹石刻碑文上《道德经》寓意丰富精湛,都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精神享受,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因为这些无一不反映了道教的义理,闪烁着东方文化智慧的光芒。
二、独特的道教文物,给人以丰富知识和美的享受。
游历白云观,你会叹服"天下第一丛林"名不虚传,惊诧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众多的道教珍贵文物便是明证。照壁上"万古长春"四个绿色琉璃大字,系宋末元初大书法家赵孟瞓之作,字体遒劲有力,令人赞叹;山门上悬挂的"敕建白云观"匾额,乃明朝英宗皇帝所赐;玉皇殿内的"百寿幡"传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所留;玉皇殿前的两座碑,其碑文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字迹遒劲流畅,刚中带柔;老律堂内正中悬挂的"琅简真庭"金匾乃清康熙帝的御笔,道出了康熙帝曾在白云观受方便戒的历史;邱祖殿内摆放的一古树根雕刻而成的"瘿钵",为清雍正皇帝所赐,为观内道士到皇宫化缘的信物;殿内所挂的梅化篆字《道德经》碑帖,为元代大书法家高手书,劲力苍古,风韵独特,"近看是字,远看是花"给人以朵朵梅花之感;四御殿前院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铸造,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首尾相连,不失为工艺精品。原在陈列室中的汉白玉老子石刻像,造型独特,传为唐代作品,似乎是盛唐皇室崇信道教的佐证;观内保存的汉瓦,上书"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篆字,表达了道家追求自由快乐、生命永恒的意旨。而"元太祖成吉思汗皇帝召邱神仙手诏",让人钦佩邱处机敬天爱民的"真功真行"。祠堂内墙壁赵孟瞓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与老子石刻像、明《正统道藏》被誉为白云观的镇观三宝。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展现一幅又一幅历史的画卷,其中的书法、绘画、艺术精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领略到道教艺术的久远历史和辉煌成就。
三、独特的建筑风格,使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走近白云观,仰望气势恢宏的照壁、牌楼,使人肃然起敬。进入观内,你会被层次严谨、结构精巧、自然流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顿觉如离世俗,已登仙界。观内殿堂青砖灰瓦,表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主张,朴素无华使人感觉亲切舒畅。整个院落分四个部分:中路、东路、西路、后花园。每个部分皆为四合院格局,这对多住在高楼大厦的现代人来说,提供了一次感悟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亲近自然的机会。更为称道的是后花园的建筑布局:退居楼在观内最高,位居西北之位,可以起到防止风沙侵袭、藏风聚气的妙用,这显示了道教运用风水学原理注重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园内蜿蜒曲折的回廊,连接戒台,漫步其间,面对三座寓意为道教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人造石山,使人遐想仙界的美妙逍遥;而凝望戒台上"致中和"三字,又仿佛看到了道教徒为求长生而勤修苦炼。
四、独特的道教礼仪,使人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参观殿堂时,看到老道长身着道服、胡须飘逸,慈祥端坐;或在老律堂聆听悠扬脱俗的诵经声,会使人有一种走进世外桃源的感觉。的确,道教的礼仪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古礼仪,堪称全面继承民族礼节的典范,如敬神祭祖的跪叩,见面抱拳作揖,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形式。今天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在春节时互致新春快乐,仍乃拱手抱拳礼,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在海外华人中的继承。从服饰看,道教徒满发大领衣、高筒白布袜,宛若古典剧装,其实这种装束是华夏民族固有装束,是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正式道装皆为青蓝色,是沿袭传统文化五行、五方、五色说和道教"贵生"思想演化形成的。东方属青色,为青阳之气,东方主生,在四季中主春,春天万物发生;东方也是道教信仰中的神仙居住之地,是道教向往的归宿之所。而道教徒蓄发留须,也表明了道教徒"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若有幸欣赏道教音乐,体会那气质悠静典雅的浓厚殿堂气息,使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五、独特的传说典故和民俗,贴近生活,能够吸引游人,增加游趣。
北京白云观因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使得与民俗风情紧密相联。白云观庙会是京城历史上几大庙会之一。近十多年,为丰富人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每年春节观内都举办民俗文化庙会,那些贴近生活,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传说、民俗吸引着海内外八方来客。
"铁打的白云观,三猴不见面"是最能引起游客兴趣的传说。所谓"铁打的白云观",指山门上悬挂的"敕建白云观"匾额,是明英宗皇帝所赐,系生铁铸造,寓意白云观道场永存,香火永盛;"三猴不见面",乃是明朝重修白云观时,在观内不同地方隐藏三个大小不同的石猴,游客信士诚心找到并抚摸,其便可"时来运转",吉祥平安。因此,时至今日,每年春节白云观庙会期间,游客信士排队摸石猴,其场面颇为壮观。"窝风桥打金钱眼",是白云观民俗活动的又一特色。窝风桥是山门后的旱桥,为纪念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祖师在甘河桥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进而得道成真而建。桥下两侧各悬挂一枚古代铜钱模型,上铸"钟响福兆"四字,钱孔内悬一小铜钟,人们向钱孔内投掷铜钱,击响铜钟,则为吉利福兆。如是,每年庙会,这里成为最热闹之处,钟声、笑声汇成欢乐的海洋。"燕九节"会神仙是老北京民间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九是邱祖圣诞,正月十八各路神仙皆下界为邱祖祝寿,仙真们或化为乞丐,或化为游人,香客游人有缘见到则获福无量,所以,老北京有每年正月十八、十九来白云观会神仙之说,取"燕京"、"十九"合称"燕九节"。老北京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到元辰殿礼祀本命元辰之神,祈求一年平安顺遂,称之为"拜顺星",是白云观流传至今的又一游人参与众多的民俗活动。
总之,道教重视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主张,保留华夏民族文化的遗风,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的特色,众多的洞天福地、宫观胜景,成为人文景观旅游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必将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发展我国旅游事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