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4期
修道先修心 行善是积德
作者:张元厚
通过这段经文的学习,对照涂山禹王宫道教邱祖龙门派荆怀堂的道众来说,是很有针对性。涂山禹王宫属省级重点宫观,有二千多年历史。据史记载,自唐朝武后天授三年,朝廷派楼观台道士李慎羽来涂山禹王庙任主持,到北宋时建筑规模宏伟,中轴线已形成五进,有十殿十院的道观。元朝成宗时,禹王庙道士蒋士中募化建造"圣水亭"。明朝代宗景泰元年(1450)凤阳府捐资重修禹王庙,命许德智道长修庙史。从此禹王庙更名为"禹王宫"。孝宗弘治三年
(1490),禹王宫徐长三道长,重修玄武殿,使殿堂更加宏伟壮观,武宗正德九年(1514),曹玄升道长募捐扩建禹王宫,增建钟鼓楼。明朝万历四十二年,两淮巡监御史谢正蒙出资扩建禹宫,增建"香燎亭",置祭田三百六十亩,此时禹王宫达到鼎盛期。纵观历史,禹王宫经过多次的改朝换代,历经沧桑的变化,几兴几衰,仍巍然独存,而今能维持到现在的规模,确实不易。世人当应珍惜,做为本宫道人更应视为自己的生命加以爱护。
1943年,日寇侵占怀远期间,荆山启王宫被毁,龙门派荆怀堂移至涂山禹王宫,荆怀堂号下辖七十二座大小庙宇,道众五百六十余名。分布于:怀远、定远、凤阳、五河、淮南、蒙城等地。道士受戒者一百五十余人,其中获道教最高学位者是卞教茵,于民国初在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学习受戒,获"地字号"即全国第二名。卞教茵是邵合群的大弟子,在白云观学习后,理应返回接班,因其要云游、参访,故命其徒耿永信任住持。耿自视才高,行为不检,以庙谋私,贪污善男信女捐修观音殿款,违犯戒律,被黜。经民主推选,由李永德接任住持。
李永德先师从二十六岁时住持禹王宫,在半个世纪之间,虽经朝代更替,坎坷不平的道路,但他有一颗慈善的心,一颗爱国爱教的心,拥护新政府,热爱人民,一心修道,安心守庙,使千年古庙---禹王宫能有今天,这与他付出的艰辛、殚思竭虑和仁慈之心是分不开的。当然政府和人民也给了他省、市、县政协委员和中国道教协会一至四届理事的荣誉。他以毕生精力研究道教文化、道教的教理教义、道教音乐和医术、针灸,绘画与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在医术、针灸方面,医德高尚,饮誉涡淮。来求医者,多是安徽、江苏、河南省的,也有山西和山东省的,有数千人次。患者家庭困难的,先师管他们吃住连药费也不收,治好病庙中还给路费。深得广大民众的好评和敬仰。
在庙中,由于先师的信仰虔诚,品德高尚,对长辈、晚辈都是以敬重、仁慈和宽容之心相待,共同相处于良好的氛围之中,受到大家的拥护和爱戴。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把他未完成的事业继承下去。
下面我要讲:"人要以宽容之心待人,自己才能被人所容"。禹王宫是一所道教徒聚集的场所,是神圣的净地,修道者,应遵守庙中的清规戒律和宫观管理办法,凡有市侩习气,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者,如不接受教化,此庙也难为他久居之地。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搞事业需要一帮有才华的人,共同奋斗,才能成气候。守好庙宇也是如此。禹王宫在过去的几年中,云游道友来此,都说此庙天时地利都好,就是有点人不和。说白了就是禹王宫内有个别人不能容人。来者相继离去,这很值得深思。常此下去,会使先师半个世纪的心血付诸东流。我无脸面对先师在天之灵,更有愧县宗教局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现借以"亡羊补牢"和《道德经》二十四章中的经文启发道众,以增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怎样才算容人呢?自古以来,能容人者必被人容。如儒家讲仁义,佛家讲慈悲,道家讲仁慈,都是容人之意。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先师李永德道长,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心关怀着大家,善解人意,知人善任,使庙中群体和睦,虽犹如"坐在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但大家心情是舒畅的。守庙护文物,植树造林,医药针灸济民,均受到政府的赞扬和人民的爱戴。一个人或一个庙中负责人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通过对群体发生影响来实现既定的目标,这种影响也同样取决于负责人或个人自身的信仰、修养和素质。共同创造温馨友爱的祥和气氛,使群体在心理上没有压力,个个心情舒畅,人人以庙为家,行善积德,修心养性,克服某些性格缺陷,逐步成为一个信仰虔诚、品德高尚的人。
一、容人之长
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得到提高,事业才能发展。善用人之长首先能容人之长。现在,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中国道教事业的发展,禹王宫正处在人才缺乏,青黄不接时期,为适应道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克服狭隘的思想,杜绝把人才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加以限制、排斥的不良行为。惟有广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爱护,做到容人之长,用人之长,禹王宫的道教发展才有希望。
二、容人之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相处、共事。随着时代的发展,道教事业和道教文化研究也将得到逐步发展,这就需要一批高学历、道教知识丰富、愿意为道教事业献身的人才加入道教中来,并逐步走向领导岗位。如果不正视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注意策略,很容易陷入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境地。然而容人之短并不意味着姑息迁就,古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就看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如采取方式方法正确,便能因势利导逐步树立良好的风气。使整个群体团结起来,互助互敬,事业必有成。
三、容人之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必改,善莫大焉"。禹王宫是一个特殊场所,聚集的人员来自三山五岳,接待对象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与香客,既有道众的自身建设和正常的宗教活动仪式,又有接待服务于游人、香客的义务。这就要求庙中道众,特别是负责人时刻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保持道众之间的和谐与团结。但由于人的社会性和局限性,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复杂的,还要察觉道众的思想动态变化,及时了解有关信息,使矛盾、差错、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即使个别道众或负责人有过失,也应该积极为他补救,住持承担责任。事后帮助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人在最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常常令人终生难忘。如无宽容之心,光埋怨指责,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容人个性
一个人有个性,并不是坏事,比有任性好,容人个性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处世艺术。当今是科学进步,人才辈出的社会,大千世界人才多,个性鲜明,棱角分明,加之改革开放思想多元化,民主、自由人人向往,直接影响庙中道众。在这种形势下,庙中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庙中的管理、道教文化研究、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经韵、医术与针灸、易经研究、绘画与书法等传授与研究。在广招人才的同时,对道众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其能,共同团结在一个祥和的气氛之中,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进。
我们身处涂山禹王宫,虽说道众不多,真正团结一致,为庙中服务,是很不容易的。当然真心修道者也不乏其人。从长远来说,庙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它能体现住持与道众双方的意愿。人际关系(师徒关系、道友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对周围的人来讲,既是一种反映性结果,又是一种触发性刺激。住持和管委会一班人,应该虚怀若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让自身的良好的品德去影响和带动他们。对禹王宫来说,是聚集群体之处,由于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矛盾在某种情况下,处理不当,可能会被激化,表现为当面顶撞或背后辱骂。此时庙中领导班子应有宽容人的度量和平等待人的态度,待了解情况后,再与对方交换意见,帮助对方找出并认识自已的错误所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对方被你宽容豁达的品德所感动。如果对情况不明时就施压,不讲一点领导艺术和策略,势必会出现抵牛现象,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
因此,要求庙中领导班子与道众均应珍惜相聚之缘分,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加快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禹王宫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