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4期



论道教斋醮仪礼的祭坛

作者:张泽洪




  道教举行斋醮仪式,都要设立专门的祭坛,作为祭祀神灵的场所。道教斋醮科仪的祭坛,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新中国考古发现的成果,说明祭坛随原始宗教祭祀而产生。如内蒙古大青山莎木佳和黑麻板遗址,发现石块垒砌成的圆形圈祭坛,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四千多年前)的村落祭祀坛场①。甘肃永靖的齐家文化遗址,墓地中有固定的"石圆圈"祭坛,利用天然的扁平砾石排列而成②。浙江余杭瑶山遗址,有三重结构的祭坛,建坛的地点选择在山顶之上,是用以祭天礼地的祭坛③。先秦宗法宗教的祭祀,已有初具规模的祭坛。《尚书·金鄊》说周公"三坛同",向大王、王季、文王祷告,这就是《道书援神契》所说"《尚书》武王疾,周公立三坛以祷之"④。《礼记·祭法》说:"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即积柴于丘坛,燔烧以为祀。祭坛供奉神灵,先秦时期就已如此,《国语·楚语下》说:"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汉文帝时,在霸陵立五帝坛。汉武帝时设立的太一坛,开八通之鬼道,五帝坛环居其下,此是承袭先秦宗法宗教礼制。
  
  一、道教历史上所见的祭坛
  
  道教斋醮仪礼的祭坛,承袭了先秦祭坛之法。张陵在蜀中创教时期,曾立会真坛三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八说张陵,"领弟子迁鹤鸣山筑坛,以醮太阳太阴"⑤。刘宋科仪宗师陆修静,曾在天印山崇虚馆建传经宗坛。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陆修静率门人建三元涂炭斋,《洞玄灵宝五感文》记此涂炭斋的作法说:法于露地立坛,安栏格。斋人皆结,同气贤者,悉以黄土泥额,被发系著栏格,反首自缚,口中衔璧,覆卧于地,开两脚,相去三尺,叩头忏谢。
  ⑥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五十《涂炭斋品》,说此斋法是"承天师旨教,建议涂炭,露身中坛。"⑦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寇谦之得《图真经》,经书中有坛位等内容。北魏明元帝时,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至京,显扬新法,起天师道场于平城东南,建重坛五层,由寇谦之率120名道士,斋肃祈请,六时礼拜,世祖亲至道坛,受道教符。北魏迁都洛阳,仍在南郊设道坛,以行祭祀之礼。
  唐代太清宫是唐皇室家庙,设立九宫贵神坛以祭礼。唐武宗时,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入皇宫三殿,建九天玄坛,为国修金道场,唐武宗即在九天玄坛亲受法。北宋茅山道士朱自英于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筑九层坛,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赐名集虚庵。茅山潜神庵上清宗坛,南宋理宗御书坛额。
  由于斋醮是道教常行法事,因此道教的名山宫观,常设立有固定的祭坛。皂山有太极葛仙公所筑八景坛,此后相继建立的元始宗坛、冲虚坛,更是著名的灵宝法坛。茅山华阳洞天有句金之坛,积金峰有天市坛,玉晨观有青坛,崇寿观有嵩阳坛,玄洲有火浣坛,玉柱洞有唐明皇受坛,潜神庵有上清宗坛。龙虎山大上清宫三门前有虚皇坛,上清宫两侧有东雷坛、西雷坛,大真人府有万法宗坛。龙虎山大上清宫三清殿前有玄坛,在三元日传授正一法,因此又称为正一玄坛。罗浮山有神仙聚会坛、列仙坛、祈雨坛、遗衣坛、刘仙坛、七星坛。许旌阳净明道发源地南昌西山,有净明道宗师黄元吉立玉真、隐真、洞真三坛。南岳衡山朱陵洞天有露光坛、青玉坛、光天坛、白璧坛、朝天坛。天台山桐柏观有受诰坛,为葛仙公役鬼所筑。《大涤洞天记》卷上记载:洞霄宫正殿前有虚皇坛。唐景福二年(893),吴越武肃王钱按道教仪式,垒开坛,请闾丘先生三元奏于此"⑧。设立于各洞天福地的祭坛,甚至成为道教各派道法的象征。
  道教名山绝顶处,还常设有祈禳的斗坛。如武夷山绝顶有礼斗坛,天台山桐柏观有朝斗坛,南岳洞灵宫有朝斗坛,南岳紫盖院有醮斗坛,罗浮山冲虚观有朝斗坛。道教科仪的朝斗,设立的祭坛称为斗坛、七星坛、七星斗坛。如苏州玄妙观有七星坛,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七月朔至七夕,各道院立坛祀星,名曰七星斗坛。"道教一些坛场的得名,因有高道修行或羽化的仙迹。如罗浮山遗衣坛,是葛仙羽化藏遗衣之所,因葛仙修道又称葛仙坛,而刘仙坛是刘高尚真人打坐处。茅山许长史宅有长史坛,而茅山火浣坛是林真人火解处。南昌西山有旌阳、王乔、萧史、葛洪、洪崖、灵观六坛,是历代仙真修炼的坛场。南岳尹真人坛,是尹道全真人飞升处;南岳朝天坛,则是张昙要真人飞升处。南岳"九仙观有坛,曰九仙坛。在南斗注生殿前西阶下,一巨石与地平而稍高,如我苏虎邱之千人石,差小,特四分之一耳。坛面镌六字,字大如屋,曰九仙飞升之坛。"⑨在史籍道经中,称祭坛为玉坛、瑶坛、灵坛、仙坛、金坛、杏坛、碧坛、天坛,此美称在诗文中最为常见。涉道诗描写道教祭坛,是历代文士吟诵不衰的题材。试举数例如下:唐王勃《山居晚眺赠王道士》诗曰: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⑩天柱山有天坛,唐夏侯子云《天坛》诗曰: 天坛高百尺,只在翠微间。
  宋孙何《桐柏观》诗曰: 玉坛三级接秋空,此是仙家第几重?
  明韩晟《朝斗坛》诗曰: 灵坛独上更迢遥,羽氅花冠礼碧霄。
  明薛蕙《游天坛沈道士馆得登字》诗曰: 水对瑶坛直,山围翠树层。
  清赵执信《梅仙礼斗坛》诗曰: 旧观秋深北斗寒,岭云长自拥仙坛。
  明万历十八年(1590),吴中大旱,苏州玄妙观道士徐石林应郡守之请,"乃结坛于元妙观中,用鼓数十架,置坛四旁,瓦百片置坛上。郡侯行香毕,石林上坛焚符三通,亦擂鼓三通。俄顷,四边云起,雷声殷然。石林大呼曰:擂鼓!数十架鼓一时齐发。石林就坛取片瓦掷空中,每掷一瓦,辄得一雷,鼓声与雷声、碎瓦声争奋,自辰至酉,而雨终不得。是夜,露立至天明,拜伏坛上。须臾,霹雳四起,大雨如注,从辰至申,可三尺许。"瑏瑦道教最具影响,传续最久的坛场,则是三大道派的宗坛。正一派设于龙虎山的正一宗坛,上清派设于茅山的上清宗坛,灵宝派设于皂山的元始宗坛,各自传授正一、上清、灵宝经,称之为经宗坛,三处坛场都有上千年历史。至元成宗命龙虎山张天师统领三山符,龙虎山成为正一道士受的万法宗坛。全真道最具影响的法坛,是北京白云观的混元宗坛,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二、道教斋醮的坛仪
  
  道教祭坛的设立有所讲究,要依据一定的法式规则,这就是道教斋醮的坛仪。《周礼·秋官司寇》说:"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道教斋坛一般分内坛、中坛、外坛,即源于先秦的"为坛三成"。道教认为,动天地,感鬼神,通真达灵,体元用妙,可不建坛以奏告哉!"瑏瑧早期道教的坛仪,见于《灵宝斋经》。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三十八载:授洞神三皇仪,要设立宿露坛,即在露天立坛。坛的大小规模,根据人数多少而定,可纵广三丈二尺,亦可二丈四尺。坛开三门:天皇门在子,地皇门在申,人皇门在寅,斋者从人皇门出入。
  道教祭坛的法式规则,唐代已有明确规定。唐代道经《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一载:"科曰:凡天尊殿前,皆须筑土或垒砖砌石,若构木作坛,三级五级至十二级,皆按本经栏纂门,并须如法。"瑏瑨祭坛材料因地制宜,要求规程合格,制度不差。相传张陵曾"置以土坛,戴以草屋"瑏瑩,其斋坛用土筑成。唐张万福游历江汉,见"所在宫观,皆筑土构木作坛,建立纂榜,并皆如法"瑐瑠。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说益州至真观,"立石坛三级,周回一百步"瑐瑡。吴全节《至大三年奉旨代祀茅山宿玉晨观》诗曰:"青石坛高天咫尺,绿章封事答吾皇。"瑐瑢诗文中描写用石砌成的祭坛。元陈旅《玄坛祠碑》记载,"杭大开元宫有祠,在宫门东,祠中为坛,植木凝土,为立像其上,又为神虎其侧,望之俨然有生气也。"瑐瑣明苏伯衡《梁道士传》载:元末,道士梁贞任处州路(今浙江丽水)玄妙观住持,明将胡大海率军取处州,明守城军士欲毁玄妙观虚皇坛缮城,梁贞劝阻不止,"则卧坛上曰:此不可毁也!即毁,当身与石俱碎耳!军士惕其言,乃止不毁,而更为葺之。"瑐瑤建坛地点的选择,是坛仪首要之务。按照道教的教义,坛场须择净地。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说:建坛立靖,当择无尸冢及烧骨去处,不在高堂广宇。凡在市朝,则择宽静街衢,苟近闹市,尤宜择净处建坛,不得杂事神,盖身为人天之师,地下鬼神,尽服役使,苟私香火,三官纠罪瑐瑥道教认为建坛的最佳地点,是名山洞府,形胜福地,有宫观祠宇、神异灵迹去处。要选择洞天福地、靖庐名山、玄坛宫观,曾是战场、屠坊、刑狱、冢墓等秽恶之地不可建坛。
  建坛日期要选择良日,如炼度坛的水池择壬癸日用石造成,火沼择丙丁日用石刻成。祭坛的坐向方位也有讲究,《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卷二说:"立坛要取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屋宇基址坐向不同,当以方位东西南北定坛之坐向。"瑐瑦坛场方位的朝向,来自《尚书·金鄊》"为坛于南方北面"的传统。关于斋醮坛场的布置,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七说:或露三光之下,以达至诚;或以天宝之台,取法上境,建斋行道以为先。于中列太上三尊之象,如朝会玉京山也。坛上下四重栏,天门、地户、飞桥等,务在精好。纂作瑞莲之状,或八十一,或七十二,或六十四,随坛广狭,设之竹木,为之束茅,表像亦可,为延真之所也。
  不同类型的斋醮科仪,筑有不同规模的坛式。古代常见的坛式有:灵宝坛、玄枢坛、皇坛、星坛、虚皇坛、灵宝黄斋坛、灵宝炼度坛等。此外,根据祈禳济度的不同法事,还有灰坛、八卦坛、三天总*)坛、风云雷雨坛、洞明癸水坛、谷丙丁坛、阴玄七曜摄魂坛、阳耀通关摄魂坛、八门聚魂坛、开度灯坛等。虚皇坛用于崇德报恩,慎终追远。凡修词请命,礼圣朝真,禳灾谢过,为国为民,祈寿请福,荐拔宗祖,炼度幽灵,祈天建醮,则用度生的皇坛。不同宗教功能的坛式,祭祀的神灵有所不同,如灵宝坛的坛式有:星宿错度日月失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国主有灾兵革四兴,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其中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坛式,是因瘟疫疾病流行,致使人民死于非命而建的禳灾之坛,它祷告的神灵是:上层:昊天上帝、十方灵宝天尊、长生保命天尊、妙行真人、三官、四圣真君。
  中层:三元将军、收瘟斩瘟大将军、三洞经法中度厄吏兵、天医大神。
  下层:五方天兵骑吏、九州社令、太岁尊神、十二月将、十二时直地。
  在此内坛、中坛、外坛构成的三层坛中,上层供奉主神,中层配祭大神,下层奉祀众小神。这就是《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六所说:"凡坛之事,其制三级,盖分天尊地卑。"瑐瑨唐宋时期皇坛的仪制是:上级:立虚皇玉京山天宝华台,供三宝帝师。左列建天真命魔之幢,右列建狮子辟邪之节。左设通真之符,以降千真;右设达灵之符,以召万灵;中设三晨之符,以通万气,辟除妖氛。坛之东南西北,分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幡符。五方敷设镇安玉符。
  中级设八门:西北玉虚通真之门 正北清冷玄一之门东北镇静自然之门 正东青华始生之门东南纯和刚阳之门 正南纯阳赫之门西南坤顺金和之门 正西刚明皓华之门下级列十二气:子位玄天郁初之气 丑位北元自然之气寅位辟非荡邪之气 卯位始青茂元之气81道教论坛
  辰位黄灵高玄之气 巳位镇静灵宁之气午位炎真下明之气 未位中一凝真之气申位厚和肃明之气 酉位刚坚素和之气戌位真元养灵之气 亥位返阴回真之气内坛 设十门,十门之外各依方位挂三十二天幡三十二首,设十方香案,铺设灯纂,夜晚燃灯。内坛十门是:东方 青华元阳门 南方 洞阳太光门西方 通阴金阙门 北方 阴生广灵门东北 灵通禁上门 东南 始阳生*)门西南 元黄高晨门 西北 九仙梵行门上方 大罗飞梵门 下方 九灵皇真门中坛 四门,用长短纂共二十八枚,除开四门外,余全用绛绳或青绳结成围栏,悬挂小幡及吊枝花等。登斋行道,从地户出入,余三门不可往来。四门是:天门、地户、日门、月门。
  外坛 列八榜于八方,仅在离宫开一门出入,余全用长短纂二十五枚结成围栏,亦悬挂小幡及吊枝花等。每坛一面有执法威仪者三人,遇步虚旋绕,依次而行。按照黄仪范,应建坛三级,但若地形窄狭,不可依科营建,止建上、中二级亦可,外坛可在平地设立,根据实际情况而变通。
  大型斋醮坛场前方左右分立六幕,帐幕中设圣像几案,供养如法。六幕是:玄师幕、五帝幕、天师幕、三师幕、三官幕、监斋法师幕。斋坛左右分设六堂:炼度堂、神虎堂、受度堂、静默堂、普度堂、诵经堂。与六堂相配合的还有靖室、监临所。
  大型斋醮要在斋坛后面铺设道场,中间设上帝御座,两旁列醮筵圣位。在道场前左别设正一师位,供养天师、玄师、女师、嗣师、系师。右别设从章灵官位,供养灵宝中仙寮灵官等。在未开启斋坛前,凡进章奏,都在道场内行事。
  建坛要讲究威仪,《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六说:斋庄谨肃,秘密混融,内真之事也。幡幢旌节,折旋回环,外仪之事也。然诚心合真,运用无间,与天地为徒,则犹待外仪以检束境界。凡一俯一仰,一进一退,眼见耳闻,莫非正事,邪心无自而入,则可通天真,格上帝。
  瑐瑩道教立坛以后,要举行仪式清净坛场,以杜绝尘氛厌秽污染。高功行净坛科仪,"蹑罡履斗,结界禁坛。小则清肃方维,大则净明天地"瑑瑠。以正气辟其邪,以真气涤其秽,使坛场一尘不染。在道教斋醮科仪中,围绕坛仪有相关文书,元代文士虞集写有建坛词、解坛词,程钜夫写有建坛青词。
  道教的三层坛法,明代仍然十分盛行,《水浒传》第七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说: 日期已近,向那忠义堂前挂起长幡四首,堂上扎缚三层高台,堂内铺设七宝三清圣像,两班设二十八宿,十二宫辰,一切主醮星官真宰。堂外仍设监坛崔、卢、邓、窦神将。摆列已定,设放醮器齐备,请到道众,连公孙胜共是四十九员。……公孙胜作高功,主行斋事。……公孙胜在虚皇坛第一层,众道士在第二层,宋江等众头领在第三层,众小头目并将校都在坛下,众皆恳求上苍,务要拜求报应。
  《金瓶梅》第三十九回说玉皇庙打清醮,有一段骈文描写清醮的坛仪:位按五方,坛分八级。上层供三清四御,八极九霄,十极高真,云宫列圣;中层山川岳渎,社会隍司,福地洞天,方舆博厚;下层冥官幽壤,地府罗郡,江河湖海之神,水国泉扃之众。两班醮筵森列,合殿官将威仪,香腾瑞霭,千枝画烛流光;花簇锦筵,百盏银灯散彩。天地亭,左右金童玉女,对对高张玉盖;玉帝堂,两边执盂捧剑,重重密布幢幡。风清三界步虚声,月冷九天乘沆瀣。金钟撞处,高功来进奏虚皇;玉鸣时,都讲登坛朝玉帝。绎绡衣,星辰灿烂;美蒙冠,金碧交加。监坛神将狰狞,直日功曹猛勇。道众齐宣宝忏,上瑶台酌水献花;真人密诵灵章,按法剑踏罡步斗。
  青龙隐隐来黄道,白鹤翩翩下紫宸。举行大型斋醮活动,一般需筑若干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他的坛,叫做分坛。据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回忆,民国时期杭州玉皇山道观建金斋,共设有四个坛:一是都坛,即上表奏章的总坛;一是度人坛,诵《度人经》;一是皇坛,诵《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一是诸神坛,供奉几百神位。1993年9月17日至29日,北京白云观举行罗天大醮,共设十一坛。即北京白云观的都坛,香港青松观的皇坛,台北指南宫的度人坛,美、加、澳、星青松观的三元坛,四川青城山的祝福坛,湖北武当山的顺星坛,西安八仙宫的救苦坛,广州三元宫的如意坛,上海白云观的吉祥坛,苏州玄妙观的朝真坛,杭州抱朴道院的报恩坛。
  
  三、道教祭坛的象征意义
  
  道教斋醮法坛的结构,具有宗教象征意义,无论是在露地建坛,还是在宫观屋宇内立坛,皆法天象地,分布日月五星,和合阴阳,正天宿度,立纂舒坛,以凡阳之地,变为金阙瑶阶。《隋书·经籍志》载道教斋醮坛法说:其洁斋之法,有黄、玉、金、涂炭等斋。为坛三成,每成皆置绵,以为限域。旁各开门,皆有法象。斋者亦有人数之限,以次入于绵之中,鱼贯面缚,陈说愆咎,皆白神,昼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
  这种"绵",就是古代束茅为祭之法,是原始宗教简陋祭俗的遗存。道教的绵将坛场围起来,形成斋醮的神圣仪礼空间,与世俗的凡间相隔离。至唐宋时期,此绵已经改用青绳,系在坛场四周的花柱上,道教科书称之为护净、隔凡,也是区分神圣和凡俗之意。正如明王绅《醮坛云梯》诗曰:"仙家咫尺隔尘凡,寂寞当年古石坛。"瑑瑡道教最通行的三层坛的结构,具有特殊的宗教象征意义。《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十三说:"建三天总气坛,上层法天,中层象人,下层体地。"瑑瑢道教认为法象莫大乎天地,斋坛形状即法天象地,因此无论何种坛式,上层皆为圆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说:"圆坛事天,古今通制,高八十一尺,数之极也。"《黄帝内传》说:"帝筑圆坛以祀天,方坛以祀地。"先秦祭天用圆坛以象天,祭地用方坛以象地,正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历史上道教的确建有此类圆坛,南岳紫虚阁的魏夫人仙坛,高一丈二尺,顶上圆平,约阔一丈,取名为飞流坛。《大涤洞天记》卷中说:"升天坛在山中峰之上,又名法象坛,上应天而圆,下应地而方,中应易卦而八角。"瑑瑣金大定十四年(1174)建成的中都十方大天长观,设虚皇醮坛三级,也是按照法天象地的坛仪格式。
  郝大通《太古集》卷三有三才象三坛之图,上坛为圆形,中坛为八出形,下坛为方形,其论三才曰:夫三才者,天一地二人三也。今则不然,所谓天在上,地在下,人立乎中,以象三才,非取一二三,惟取上中下品是也。故知上品类天之万象,以明十干之类是也。中品类人有万事,此者皆自天下,自地之上而居于中,以明八卦五行之属是也。下品类地之万物,以明十二支位是也。此具三品,以证三才。《易》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天道广矣,地道大矣,人道备矣。天道虽广,若不以人法之,而天道不能显著。地道虽大,若不以人则之,而地道不能成就。惟人道独能法则于天地,变化于万有,兴废于万事者,亦自此而然也。
  瑑瑤道教的三级法坛,体现了古代天地人三才的哲学观念。《徐仙翰藻》卷十一《戒监坛榜》,对三级法坛的象征意义描述甚详:"三级以象三才,登降施;八方而取八卦,排布森严,星为纬,宿为经,天有门,地有户。绛绳七十二丈,月气候之流行;图纂八十一竿,合阳奇之通变。"瑑瑥明周思得《上清灵宝大成济度金书》卷二十四说:"立纂舒坛,法天像地,当遵灵宝大法。自上古以降人间也,师师授受,代代相传。"瑑瑦当代道教建坛,多在宫观殿宇之内,或在庙台之上,属于变通的作法。当代道教斋醮虽未默守古代三坛的成规,很少建立三层法坛,但一些科仪法事的仪节演示,仍然具有三层法坛的象征意义(参见《道藏·道门定制》第31册第739页)。
  道教炼度科仪建立水池火沼,融入了易学八卦的思想,象征天地之形状。水池内方外圆,水池中心成坎卦,方圆五尺,水池内凿刻符文,安放于斋坛东北角上。火沼内圆外方,火沼中心成离卦,方圆阔三尺,火沼内凿刻符文,安放于斋坛东南角上。水池盛真水,火沼盛真火。炼度坛的圆池、方沼,以直观的形式象征天地。据《灵宝玉鉴》卷十五记载,宋代行施食科仪,要设斛食坛场茭郭。茭郭分列八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休门、生门、伤门。茭郭中央建大斛,或列四十九小斛,茭郭按分野建九州大社会旗,这又是九州分野的仪式象征。
  斋醮灯仪坛场设置的法灯,更具有明显的宗教象征意义。据北周道经《无上秘要》记载:三皇斋坛四方各设九灯,称为列四九之灯,法象三十六天。盟真斋在斋主家中设坛,于坛场中庭安一九尺高的长灯,在长灯上燃九盏灯火,九盏灯火象征上照九玄诸天福堂,下照九地无极世界。金斋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燃灯,其燃灯规定是:春天燃九灯,也可燃九十灯,或者九百灯;夏天燃三灯,也可燃三十灯,或者燃三百灯;秋天燃七灯,也可燃七十灯,或者燃七百灯;冬天燃五灯,也可燃五十灯,或者燃五百灯;四季则燃十二灯,也可燃一百二十灯,或者燃一千二百灯。金斋灯仪的春九、夏三、秋七、冬五,四季十二,就是根据五行本数而定。
  道教斋醮坛场布置的幡幢,其形制亦具宗教象征意义。道教坛场的青玄宝幢,是用青缯四丈九尺,顶上作八角形大宝盖,八角悬小幡八首,中间悬大幡,宝幢的九幡表示上绝九光,亦象征九州分野。道教斋醮坛场的建幡,用于招抚孤魂,象征朝拜玉皇的天梯。设幡亦表建醮日数,如三朝醮即设三幡。幡的形状也有法象,《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说:道家所用之幡,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幡顶用桐梓木制作,上绘日月星辰云霞,并画天尊象以表天。幡腹九天帝之名,幡脚用龙凤两边带,取象于手,以云龙飞凤为副,取象于人。幡坠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瑑瑧总之,道教斋醮的坛仪,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道教祭坛深邃的文化意蕴,为道教学者所重视。法国学者施博尔(KristoferSchipper)说:"道教的坛本身就是山。一处秘密而被遮盖(因此是内部)的封闭之处,被称为道场,也就是道的所在或范围。……主祭的道士不是位于坛之上,而是多重层级的山(坛)环绕着道士。也就是说,道士在山之中;在道的空间里。"瑑瑨施博尔的坛为山之推测,或许来自山中祭坛的直感,可谓是饶有兴味的想象。五代张若海《玄坛刊误论》说:"法象三天,建立坛级,法师升坛,已在三天之上。"瑑瑩坛场作为天界的象征,应该是《国语·楚语下》"绝地天通"观念的形象化,而"天坛"一词的内在意蕴,或许正在于此。
  总之,道教的坛仪法式,是法天象地而立坛,列斗环星,八卦九宫,十方三界,玉京金阙,汇集坛中。道士登临祭坛,心融玄妙,运神会道,三界尊崇,万神朝礼,即可步罡踏斗,焚香祭祷,演示各种科仪法事。
  注:①包头文物管理所(刘幻真执笔):《内蒙古大青山西段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6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工作队:《甘肃永靖大何庄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4年第2期。
  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芮国耀执笔):《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坛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④《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32册第145页。下同。
  ⑤《道藏》第5册第204页。
  ⑥《道藏》第32册第620页。⑦《道藏》第25册第183页。⑧《道藏》第18册第143页。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61多思(大篆、篆刻)作者:单成武12道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