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3期
妈祖——海峡两岸和平女神
作者:文 刀
元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京城迎来了一场多年未有的大雪。小孙女玩雪去了,闲来无事,我不受干扰地整理一下过去的信札。信札中竟然还零夹有一封未曾开启的日本“朝日新闻”社的来信,打开一看,仅有几个字:“刘书祥先生,非常感谢!”落款是“朝日新闻社,清水胜彦。”汉字写得不算好,可也熟练。另附有一份1999年9月6日出版的“朝日新闻”报,第14版上有一篇题为《中国五十年——未完成的革命》的文章。仔细看来,原来是清水胜彦访华期间由“人民日报”社安排,就妈祖民间信仰问题,对我的访谈录。
孩子们赏雪归来,打开电视,东南电视台正在播放2001年元月3日来自台湾、金门、马尾等地台胞组成的平安进香团与福建湄洲群众共祭妈祖的隆重仪式。听着那感人肺腑的祈盼妈祖显灵使两岸和平统一的祭文,孩子们好奇地向我提出了有关妈祖的问题。
就着日本记者的信件,我再次谈起妈祖的故事。
妈祖,是福建沿海一带民间对未婚女子的通称,相当于北方“娘娘”的称呼。据记载,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林默或称林默娘、默娘,福建湄洲人,是宋朝都巡检林愿的女儿,生于公元960年,卒于987年,终生未嫁,不幸英年早逝。清·顾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林默的母亲“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尔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林默出生时“地变紫,有祥光异香”。出生后的一个多月不曾啼哭,一周岁时见到神像,两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因为她性格内向,不多言语,其父给她起名默娘。林默聪敏异常,又得道人“玄微真法”,后又在古井中得到“天书”,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以病告,辄愈”。她乐善好施,给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得附近渔民信赖,尤其是她“出元神救兄弟”的故事广为流传,被人们呼为神女、龙女,成为:“预知吉凶”、“逢凶化吉”的保护神。林默为了救助众人,无暇顾及个人事情,直到二十七岁还没有结婚。有一天,狂风暴雨海浪滔天,为抢救渔民,她奋不顾身驾船出海,不幸被台风卷去再也没能回来。为了纪念她,公元987年老百姓自发地在湄洲岛上修建了妈祖祠,岁时祭祀。也有的传说林默并没有死,而是驾舟升天,常穿朱衣,云游海上,救护渔民和客商。北宋时,受朝廷派遣,路允迪出使高丽,途遇台风,幸得海神娘娘相救才安全返回。宋徽宗特封其为“顺济夫人”,御赐“顺济”匾额。这样就由“娘娘”升格成了“夫人”。元朝重视海运,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各地普建天妃庙。于是“夫人”又升成了“天妃”。明代,郑和虽是回族穆斯林,但他每次率航队出洋都祭祀妈祖,祈求海上佑助,可见“天妃”法力无边。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打败荷兰入侵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据说多次得到“天妃”的护佑,康熙皇帝后来得知此事,封“天妃”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并列为国家祀典,于是“天妃”又晋升为“天后”。清朝以后,妈祖信仰由东南沿海、台湾相继传到东南亚、朝鲜和日本。有的说妈祖被台风卷到了台湾,所以台湾、香港、澳门对妈祖的崇拜尤为强烈与虔诚。仅在台湾省就有大大小小妈祖庙、宫达六七百处,澳门的妈祖阁影响就更大了。澳门之所以被称作macau,就是因为当年葡萄牙人首先在妈祖阁前登陆,就把澳门称作“妈阁”。据记载,澳门妈祖阁失火,大殿的铜钟被烧得熔化了,只剩下一个钟鼻子,而木质的妈祖像埋在了废墟中,没有丝毫损坏,仅只被烟熏黑而已。在我国大陆,南起九龙北到营口,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各城市都建有天后宫。在福建等省,对妈祖的民间信仰更有深厚的社会影响。
早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央政府就提出了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问题,1987年湄洲港对外开放。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越来越频繁,每年农历3月23日,天后生日这天,在湄州妈祖祖庭都要举行盛大的朝拜活动。来自台湾、金门等地的台胞和渔民都为能从湄洲请回妈祖像供奉而自豪。1996年,妈祖神像赴台巡礼供奉,大大激发了两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有力地促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记得当我给清水胜彦先生介绍到这里,他风趣地问:“妈祖从宋、元、明、清各代皇帝都有册封,从娘娘到夫人,从夫人到天妃,又从天妃到天后,可谓无以复加。那么,要是你能够,你封她为什么呢?”我笑着说:“她是海峡两岸和平的女神”。这个封号人民早就封了,她是当之无愧的。
写到这里,我们高兴地看到“咫尺望断天涯路”,阻隔了五十二年,只需二十五分钟船程的厦门——金门,马祖——马尾终于在2001年2月6日和10日实现了首航“小三通”,尽管大三通与和平统一还没有实现,也多少可以告慰于妈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