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2期



道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蔡 宏




  道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在清代以后,发展不是很大,但其思想内在的生命力仍时时 在世人面前展现,它启发了一些现代科学家的思维,它与西方存在主义有着相似处,它对人 的生命的探索有着独到的见解。胡孚琛先生在《道学通论》中说:“21世纪的带头学科将是 生命科学,特别是脑科学,人体生命科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等生命和认知 科学领域会获得突破性的进展。”道学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就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 就从科学、生命和环保三个方面对道家学说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作一些探索。
  
  一 科 学
  
  世界科技中心,先是在意大利,后来转到英、法、德等国家,20世纪20年代,美国又成为世 界科技中心,21世纪,科技中心会不会转到东方呢,汤浅光朝对此分析说:这就要看东方国 家能否具有成为科学中心的条件。《道学通论》中说:“从科学方法论上看,西方文化还原 论的分析方法面临革新,将被东西方结合的辩证的有机整体观所取代。本世纪发展的量子场 论、系统科学、耗散结构协同学、混沌学、分维学等,为研究复杂巨系统提供了工具,实际 上是东西方科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的结合。”这就是说东西方文化在方法论上是互补的, 西方文化偏重于理性思维,而东方文化偏重于直觉思维。西方理性思维在探索科学,特别是 生命科学、心灵科学时已走入了困境。尤其是在未来的科学中,许多现象及心灵潜能的效应 因为和旧的理论模式有冲突,因而引起了不少争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西方科学理论 越来越感到为难了。因此他们在研究时,就转向了东方式的思维模式。在量子力学领域,海 森堡发现了测不准原理,使决定论的物理定律变为统计性的几率描述。爱因斯坦在研究中也 终于发现人类理性是有限的,他发现了直觉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说,获得作为演绎出发 点的原理,没有逻辑道路可循,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达到 。卡普拉在研究理论粒子物理时,他用了两年时间系统研究了印度教、佛教和道教的文 献 ,探索它们与现代物理学之间的关系。他写了《非凡的智慧》一书,说:“在伟大的精神传 统中,在我看来,道家提供了关于生态智慧的,最深刻、最完美的说明,这种说明强调一切 现象的基本同一和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嵌入。”这就是说,道家洞察宇宙人生的 智慧,对科学思维是有着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的。
  老庄的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27~1981)的物理学研究。他说:“空 域概念正是老庄哲学对我的想法所发生的成形影响的一种表现。”所谓“空域”,就是最小 的空间量子,它是不可进一步细分的无能量的虚空元区域。如果这种“空域”和能量联系起 来,依其联系的方式,就产生了各种基本粒子。这种思想正是与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 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 思想是接近的。
  汤川秀树在研究基本粒子时,忽然想起了《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混沌的一段寓言,汤 川在1961年写的一篇短文《庄子》中叙述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我竟然想到这个寓言呢?我研究基本粒子已有多年,而且,至今已发现三十多种不 同 的基本粒子,每种基本粒子都带来某种谜一样的问题。当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得不 深入一步考虑在这些粒子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我们想达到最基本的物质形式,但是,如 果证明物质竟有三十多种基本形式,那就是很尴尬的;更加可能的是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 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对应。它可能是有着分化为一切 种类基于粒子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还未分化的某种东西。用所习用的话来说,这种东西也就 是一种“浑沌”。正是当我按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时我想到庄子的寓言。
  道家对常道的认识,也使得汤川秀树认为真理是无限的,是不可逼近的,可道之道永远是相 对的,是应该被超越的,他这种不停息地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正是来自他对《老子》中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的体悟。
  也许我之喜爱这段译文〔第一章〕,是因为我是一个物理学家。在伽利略(公元1564~1642) 和牛顿(公元1643~1727)于17世纪发现物理学的新“道”之前,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就是公认 的概念。当牛顿力学建立起来并被认为是正确的“道”时,牛顿力学就又成为唯一得到公认 的概念了。20世纪物理学是从超越“常道”并发现新“道”开始的。今天,这种狭义相对论 和量子力学形式下的新“道”已经变成“常道”了。甚至像第四维和几率幅这样奇特的概念 ,现在也几乎变成惯常的了。找出另一种非常的道和另一些非常的概念的时间已经到了。如 果照此理解,那么,老子在二千三百多年前说的这些话就会获得一种非凡的新意。
  西方的理性科学在近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挑战,有识之士萨顿呼吁说:
  人们必须找到把科学和我们的文化的其他部分组合起来的方法,而不能让科学作为一种与我 们的文化无关的工具来发展。科学必须人性化,这意味着至少不能允许它横冲直撞。它必须 成为我们的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始终是为其余部分服务的一部分。
  这就是说,人们已认识到科学理性使人走上了人与自然相分离的道路,他们开始寻找东方文 化中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力图使科学文化和生命的发展相一致起来。汤川秀树说 :
  “他们(老子庄子)论证说,脱离了自然界的人不可能是幸福的,而且人对自然界的抵抗力是 小得可怜的。”
  “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总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的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 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历的指控。”
  科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影响是双 向的,它既会给人们带来方便,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盲目的相信科学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 , 已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必须人性化,而这一要求使得老子的自然人文主义思想具有了新的启发 意义。当今人类社会需要在现代科学背景下把道家的科学人文主义升华到高级的科学人文主 义,从而在这样一个全球转折时期,使道家为人类走向未来开辟新的道路。
  
  二 生 命
  
  现代社会片面追求科学技术而将人沦为科技产品的奴隶,而世俗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道德堕 落,人性扭曲的文明异化现象。而道学尊重人性和人的主体价值,提倡返朴归真,反对异化 的价值取向,这种思想对于解脱世俗社会教化对人性的层层束缚,以恢复人的本性和生活的 自然状态,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和价值。
  道家的理想人格要求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为物累,以完成心灵的内在超越。道家学 说有不少阐述了人体生命的规律,他们不主张把生命能量消耗在追求声色滋味等外在刺激上 ,而要求人们节制自身的欲望。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外 界的虚名、财货等比起自己的生命来,谁轻谁重,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能知道了。老子讲少 私寡欲,无己无待,确是使得精神生命获得解脱的良方,是人的生命获得本真发展的一个良 好途径。
  道家强调心灵的内在超越,也讲究具体的养生之道,养形之道。道教中兴起的内丹心性学, 更是将养生学推向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道家贵生,把人生命的价值放在首位。《老子》中说“贵生”、“摄生”、“自爱”“长生 久视”,《庄子》中说“保生”、“尽年”、“全生”、“尊生”,《吕氏春秋》中说:“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又说:“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11 因而道教生命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贵生”,《九天生神章经》中描述生命诞生时说 :
  三元养育,九气结形,故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声尚神具,九天称庆,太一执符,帝君品 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神地NFDA2,三界备守, 九天司马在庭东向 ,读《九天生神宝章》九过;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则司命敬顺 ,于是而生。九天司马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夫人得还生于人道,濯形太阳 ,惊天骇地,贵亦难胜,天真地神,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 12
  这是说在万神唱恭,惊天动地时,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从这段描述中可见道家对生命的神 圣、崇敬之情,这对于人们珍惜生命、重视一切生命的存在价值都有着启发价值。道经中说 :
  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 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13
  凡天下乡民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 之,受之,佑之。14
  由此可见,生命关天,岂可轻视,任意暴殓。正是由于道教这种认识,道教要求人们爱及昆 虫草木鸟兽,不要伤害无辜的生命。
  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人能慈 心于物命之微,方便救护,则杀机自泯,仁心渐长矣,有不永享福寿者乎!15
  这就把行善积德与修道成仙明确地联系在一起,一个人要想成仙,就必须慈爱万物,积大功 德。道书中载述的成千上万的仙真事迹,无论其面貌、神迹怎样神异离奇,但普遍具备符合 时代特征的高尚德行,遂至感通上真下降,度升天界。在这里,神仙成为修成功的典范,人 性的完善亦发展到了极点。
  道教强调崇高的道德乃是得道成仙的关键,葛洪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 三千善。”而且还认为如果积善未满,虽服仙药,也不能成仙。传说中的彭祖有八百岁,之 所以只是地仙,葛洪认为就是因为大概他功行未满,他说:“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 故不能升耳。”16道教把生命过程道德化,生命价值神圣化,这在他们追求 健康、长寿、得道成仙的漫长路途中,都一一得到了显现。《老子》中说:“死而不亡者寿 ”,就是说肉身可以死去但内在的真我,则永远长存,这里就渗透了一种以德治命的精神, 在这种思想中,人类可能性的最高潜力达到了极致,得到了最终实现。
  道教重生,就发展出了种种养生方法,这些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依然有着意义。他们以内 丹术为核心,包括气法、导引、静功、服食、外丹等方术,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传入西 方,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李约瑟说:
  中国的医疗体操知识在18世纪传入欧洲,并在现代卫生、医疗方法的发展上似乎起过重要作 用。这主要是通过耶稣会传教士钱德明于1879年写的一篇精彩的文章(《论道士的功夫》), 它激起了瑞典医疗体操的先驱者林格的工作。中国导引书上的一些姿势,使人强烈地联想到 现代医学中广泛使用的体操姿势。这里人们不禁要想到,由耶稣会传教士同类的文章和书籍 所传至西方的道家日光浴疗法的观念,是否也影响了现代生理疗法的发展。17
  道家的《太乙金华宗旨》传入西方后,受到了心理学家荣格的重视,他受此书影响,完成了 自己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他说:
  正是《金华宗旨》这部著作,第一次把我推到了正确的方向上,由于对中世纪炼丹术的长期 研究,我们找到了灵知和集体无意识过程中存在的联结点。18〖HT 〗
  道教的这部著作是讲述意识与生命关系的。
  丹经中将人的心灵分为两个领域——意识和无意识,人出生后,这两个元素开始分离。意识 这个元素指的是分离出来的那一部分,对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它有鲜明的特性。无意识是使 他与宇宙相结合的元素,是其生命的根本。道教丹经将前者称之为“识神”,将后者称之为 “元神”。意识沉浸在无意识之中,无意识由之被激活,通过禅定内炼,能使两种元素达到 统一,获得再生,逐渐演化而进入自主的思想结构。炼丹修道的最终结果必定是这样:“在 最终整合的生命中,所有的差别都消灭了,超越了对立。”
  卡里·F·贝思斯亦说:“剥开其古老的外衣,《金华宗旨》就是隐存于心灵之中的各种生 长力的秘密。”19
  所以荣格说:“人类心理具有超越一切文化与意识差异的共同基础。”正是荣格等人的努力 ,中国道家的智慧,“玄学色彩已经剔除,且被安置于心理学的体验范围之中。”获得了科 学的意义和价值。如此看来,道教在其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成果和精髓,如果能得到合理 的开发和运用,它必将在21世纪的人类生命科学中,大放光彩,为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 做出贡献。
  
  三 环 保
  
  在哲学上,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古 代被称为是天人关系。《老子》是最早系统地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之一,它对天人关系的精 辟见解,对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的重大影响,对当代环境保护意识的重建也有现实的意 义。
  老子的宇宙观首先讲到的就是: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宇宙间 的一切自然之物,都是以“道”为其最大共性的有机统一体。老子这种万物一体的观念,在 庄子那里也有阐述,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旁日月 ,挟宇宙,为其吻合。”这是说天人是合一的,圣人依日月星辰,怀抱宇宙 万物,与它们合为一体。老庄哲学中这种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有着启发意义。
  西方社会由于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对立,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奇说:“最 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人已经丢失了整体感,这是一种严重的倒退……现代社会应该恢复这种 观念。”20而老庄哲学中关于万物统一的整体观念,在未来社会中,可以发 挥积极作用。
  道是万物所应遵循的规律,也是人类行为的法则,如果不顺道而行,“妄作”,则会有凶险 的事发生。现代科学证明,所有生命和一切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事物,都是处在宇宙循环往 复的动态平衡之中,人类本身就受到植物、海水、天体、原子及化学生物周期性的密切影响 。人与动物、植物相处于一个生物圈之中,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遭到破坏 ,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链。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排出的废物,造成了对自然环境 和生态失去了平衡,而“失去平衡就意味大难临头。”21而老子提出过“复命 曰常”、“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等思想,即认为道是循环往复地运动的,人可以掌 握事物循环发展的规律,在这种周期性的动态平衡中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知止而不殆,知足而不辱,是道家在生态伦理学方面的又一重要思想。知止不殆,就是说在 追求发展时,保持适度的增长,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而不能无节制乱 伐林木,过度地使用牧场、开采矿藏和地下水。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能“去甚、去奢、去泰” 。知足不辱,这就提醒人们要节制物质欲望,避免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要考虑世界的持续 发展问题。
  在道教中也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深刻思想。道教的天仙住在天宫,而地仙和长生世间的人都生 活在地球上。仙人生活在世间,则他们就会追求一个与天宫相似的理想生活环境。在这样的 环境中,草木茂盛,环境优雅,充满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是多行善 事,乐人之吉,愍人之苦,慈心于物。因此道教理想的生活环境,就具有祥和的社会环境和 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对人间仙境的追求就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人 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力求使自己生活的地球更美好。
  道教还有保护物种的思想,在观察自然、审用万物方面,道教中人可以说是典范。李约瑟说 :“道家的洞察力是如何之深邃,可见之于美国昆虫学家惠勒和伯格曼的精彩论文。” 22“因为老子是最懂得自然的人。”23在对各种物种的收集、研究和 分析方面,道教中人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走遍了中华大地,无论是名山大川、江河湖海, 还是大漠雪域、穷村僻壤,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道教徒们修真求仙的洞天福地有上百 处,每一处都是一所采集物种、保护物种的基地。
  在道教看来,人类财富的多少,是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和物种多少作为标准的。《太平经》 中有《分别贫富法》,其中就明确指出,所谓富,就是万物备足,生命各尽天年,物种延续 发展而不绝,它说上皇时代,有一万二千多种物品出生,名为富足。中皇时代物种略减,不 足一万二千种,为小贫。下皇时代,物种更少,为大贫。以后物种不足万计,为极大贫。道 教这种尊重生命,强调保护物种的思想,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被提出,这不能不说是道教 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一大思想贡献。
  道教关注生命以及与生命相关的社会环境,并在人生环境思想上有丰富的论述,这对于社会 和自然界的整体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注:
  ①②《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 胡孚琛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1月第 一版第101页、100页  
  ③《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1983年第541~542页  
  ④这则寓言是这样的:"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 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⑤《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49~ 50页
  ⑥引自《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第285页
  ⑦见《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第141页 转引自《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第300~301页
  ⑧《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第46~48页 转引自《道家文化与现 代文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第302~303页
  ⑨《老子》四十四章
  ⑩11《吕氏春秋·贵生篇》
  12《云笈七签》卷72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128页《九天生神章经》
  13《三天内解经》
  14《太清境太清经》
  15《感应篇图说》
  16《抱朴子·对俗》
  17《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李约瑟)第二卷,第160~161页
  18、19《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转引自《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张继 禹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第88页、87页
  20、21《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的一百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版第89页、20页
  22、2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李约瑟)第二卷第67页、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