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美国建国的这一年,影响西方国家经济理念的《国富论》诞生了。撰写《国富论》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形容经济规则,这一思想为美国的经济带来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不管是理论在先,还是实践在先,总之美国经济的发展受亚当·斯密的理论很深。19世纪中后叶,自由市场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繁荣。它从一个充满乡野气息的国家开始向城市化
发展,边疆在不断扩大,繁华的城市在不断出现,规模化的工厂、钢铁企业、横贯大陆的铁路线、广阔的农田遍布在这块国土上。
第一节 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唯有剪去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
在19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大惊世骇俗的事件,一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另一个是1853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这两者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但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影响却是相反的。马克思的思想是消灭一切不平等,而达尔文则承认自然界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
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赫伯特·斯宾塞将达尔文的自然理念用于人类社会,这一理论证明社会不平等、承认弱肉强食。斯宾塞的理论迅速传到美国,在那里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1855年,一个少年当上了会计,由于他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要求不能满足,他愤而辞职,创办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他就是约翰·洛克菲勒,日后的美国石油大亨。
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洛克菲勒看准了炼油业的前途,1863年合资创办“精进炼油厂”。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1879年6月,洛克菲勒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托拉斯”石油工业集团。从美孚石油公司的创立到遍及全美的石油工业大托拉斯的形成,洛克菲勒仅用了10年的时间。
洛克菲勒首先与铁路公司结盟,让所有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携手合作,提高对中小石油企业的运费价格。一个多月中,洛克菲勒吞并了20家炼油企业,形成了独霸局面。
转而,洛克菲勒又向昔日“盟友”的铁路公司开刀。利用铁路巨头间的矛盾,控制了匹兹堡石油运输。
在独霸了炼油和运输后,他又将目光瞄准产油区。洛克菲勒高价收购宾夕法尼亚的原油。原油业主们利令智昏,纷纷贷款投入抢采。之后,他突然宣布停止收购,油价大跌,原油主这才发现钻进圈套,纷纷宣告破产。洛克菲勒马上成立了“埃克森公司”,收购原油主的股票,进而吞并了宾夕法尼亚大油田。
完成了炼油区、石油运输和产油地的三步吞并之后,洛克菲勒向垄断全美石油工业的霸主地位挺进。他说:“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唯有剪去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
美孚石油托拉斯先后吞并了美国近百家石油企业,全面垄断了美国的炼油企业和石油销售,登上了石油大王的宝座。1890年,全美90%的石油提炼被美孚公司控制。
19世纪后期,美国出现了一大批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这些大企业、大财团的出现,造就了美国辉煌的时代,这也就是美国的“镀金年代”,但这个词所包含有讽刺意味。这一辉煌年代是建立在极其残酷的竞争基础上,而且美国低层人民生活并不那么美好。
当时,一些大企业家如卡内基、休伊特亲自撰写文章,他们以进化论为工具,批判社会主义和工会主义。他们的说法是,美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朝着造福人类的正确方向发展,工商企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是竞争法则的必然结果,不但有益无害,而且是促使人类进步所必需的。这种竞争无论多么残酷,对全人类来说仍然是最好的,因为它保证了人类的适者生存。
1889年,卡内基发表了一个的演讲,名为《财富的福音》,大谈财富是社会文明的根本;同时还认为竞争的规律决定了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财富。当然,他也阐述了卡内基原理的最后一条:富人有责任使整个社会受益。
但这种观念在当时就遭到人们的非议,1905年,当波士顿的教会收到洛克菲勒10万美元的捐款时,牧师们不是大唱赞歌,而是响起了一片愤怒的叫嚷,牧师们强烈要求把“这笔肮脏钱”退回去。
对于是否收下这笔钱,后来成为全国讨论的话题,“肮脏钱”也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时髦语汇。有的人建议收下这笔钱,因为可以用这笔钱为上帝和教徒服务,但很少有人认为那位施主的灵魂也会因此得救。
参议员罗伯持·拉福莱特说洛克菲勒是“当代最大的罪犯”。报上的漫画把他丑化为一个长腿的伪君子,一只手施舍几枚硬币,另一只手在攫取成袋的黄金。
不过,不管大财阀们的这种观念多么讨人嫌,在当时的确推动了美国的发展。而且洛克菲勒们的眼界已经不仅仅是在美国国内了,他们还想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第二节 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
在发明电灯的时期,门罗公园有一位常客。一位瘦高个男子经常来拜访爱迪生,他受到了爱迪生的热烈欢迎,因为他来为发明家解决筹款和投资的事宜。他叫J·P·摩根。
发明电灯是一个耗资巨大的项目,每周需支出800美元,靠个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为此,爱迪生以股票的形式获得了摩根公司等三家大财团的支持。他们拿出30万元来支持爱迪生搞电灯发明,条件是合伙开办电灯公司,持有发明专利以及卖出专利的权利。
爱迪生因此同华尔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以后在发明筹款上再未遇到过困难。
摩根运用金融的手段帮助爱迪生把大脑中的奇思妙想不断地变成现实。他本人也享受着发明的好处,爱迪生的第一台发电机就为摩根的办公室提供了照明电。
当然,摩根的威力并不仅于促成爱迪生的发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是个发明家,只不过不同于爱迪生的方式,爱迪生通过实验创造一项又一项科学奇迹,而摩根则运用市场和金融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观。
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交易所,一个多世纪以来,周一到周五每天都那么繁忙吵闹,在永无休止的报价声中,财富以数字形式出现,为这个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尔街以越来越大的力量介入到美国的经济生活,经常搞得世界目瞪口呆。而在当时,华尔街的代名词就是爱迪生的好友J·P·摩根。
摩根成长于南北战争时期的华尔街,他把华尔街迅速变成了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中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在19世纪末,史无前例的美国工业化进程中,他和他所代表的华尔街为美国一举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
1892年4月,爱迪生发明灯泡13年后,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为通用电气。合并双方是美国电器设备制造行业的前两名,且各自拥有一名发明天才:爱迪生和汤姆森,主导并购的是资本之手:J·P·摩根。
一般来说,这家合并后拥有一万名员工及数千项专利的电气行业巨头,应由规模较大的爱迪生公司控制。但摩根却将汤姆森-休斯顿公司的总经理扶上前台。
虽然由此导致爱迪生的黯然出局,但这至少从两个方面决定了通用电气的命运:首先明确了通用电气是一家由优秀企业家而非天才发明家主导的企业;在此后,摩根不再插手公司事务,这为后来的公司董事会立下榜样,在其百年历史中,并无一任总裁遭受董事会指手画脚乃至逼宫,而是得到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建议。
而这恰恰也正是西方各国奉行了数百年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精髓。英国、法国、美国等国政府长期以来管理经济的方式与摩根管理公司的方式如出一辙。
“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这一度是美国人对于政府的期望与要求。从建国者们开始就尽量让科技、教育和经济这样的领域独立于政府之外,只通过立法等手段为这些领域提供条件和支持,但怎样具体运作决不横加干涉,更没有行政命令,任其自由发展。
但是问题很多,诸如无序竞争日渐增多,闲散资本过多,价格战频繁,这对美国经济和产业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那个时代为企业和金融领袖的诞生提供了机遇。
于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和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力量,自由市场经济达到了顶峰,而其标志就是大财团和大企业的出现。
摩根代表着美国金融资本的力量。1895年摩根创建J·P·摩根公司,同年他因借给窘迫的美国政府六千万美元的黄金而赚取可观的利润。摩根认为,要想建立正当的秩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兼并与改组。
摩根帮助投资并改组了美国一系列重要工业——铁路、钢铁、电报、电话、电力,他的努力与爱迪生、卡耐基、洛克菲勒的努力交织在一起。到1890年,美国钢铁产量已超过英国,铁路长度超过欧洲和俄国的总和。
然而,摩根并不满足,他的视线越过两大洋,注视着全球。
摩根告诉美国银行家和工业巨头们,美国的钢铁工业还可以再上一层楼,如果进行一次新的更大规模的合并,组建一家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大钢铁公司,那么凭借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的巨大优势,这个公司将击败英国和德国的钢铁公司,称霸世界钢铁市场。
1901年,美国金融大王摩根对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祝贺你成为世界上最大富翁。”就在这一天,卡耐基以4.8亿美元的价格把他的钢铁公司并入摩根组织的大型托拉斯组织——美国钢铁公司。
这笔交易使美国钢铁公司的资本额高达14亿美元,与之相比,当年美国政府的全年预算也不过5.25亿美元,整个美国的制造业总资本也不过90亿美元。
这是一个真正的巨无霸,它成为世界上头号钢铁公司。它的产量曾一度占美国钢铁行业生产总量的75%,世界产量的45%。而这正是摩根所要达到的效果。
这笔交易使整个世界目瞪口呆,华尔街开始流传一个段子:
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
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公元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
摩根开始有一个一外号“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摩根开启了一次并购的浪潮。通用电器、杜邦公司、标准石油、柯达公司等等这些依然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以经济航母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
这是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它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3000家公司消失,一些大公司控制了美国大多数产品的市场。巨大的工业集团才兴起,就被更巨大的工业集团吞并,置于强大的金融资本控制下。
到1910年,托拉斯组织已达800家,不少部门被几个甚至一两个大托拉斯所垄断。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当时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85%,它仅通过三个炼油厂就控制了世界石油产量的40%。在当时有72家大公司分别控制了各自市场份额的40%,有42家大公司甚至控制了市场的70%。
托拉斯成为美国经济生活的统治力量,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早在1890年,恩格斯就指出,在各种工业发展方面,美国已经肯定地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美国实行了贸易自由,那么再过10年,它就会在世界市场上击败英国。
历史证实了恩格斯预言。以强大的国内工业界、金融界为后盾,凭借无数发明创新的成果,美国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优胜地位。
20世纪初,美国经济极大发展,进出口在十年间翻了一番,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钢产量到1913年达31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这一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8%,比英、法、德、日四国之和还多。
大财团和大公司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它还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
第三节 你不能坐着澡盆进城
在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一条汽车流水线,每隔3秒就有一辆汽车从这个传送带上走向全球的各个角落。汽车如此深刻地融入了人类的生活,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正是流水线,它最早的理论家是弗雷德里克·w·泰勒,而实践者是福特集团的创始人亨利·福特。
泰勒这位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因为视力问题不得不离开大学,到费城一家机械制造厂作学徒。1778年,他到一家钢铁厂当工人,他的才华和勤奋使他在6年时间里从一个最普通的工人成为总工程师。
为了解决当时工人“磨洋工”的问题,他花了12年时间研究工厂管理。1911年.他发表了自己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管理的专著,是“科学管理”兴起的标志,人们把他提出的管理制度称为“泰勒制”。
其实质就是将工作流程尽可能地分解开,把每一个动作的最快、最好的方法固定下来。测算出时间,工人的工资就以此为基础制定。进而从任务、方法、工具和原料方面都形成标准化。其实,泰勒制更像一场“心理革命”,教会人们用科学管理来代替经验管理。
泰勒开创的“管理革命”,很快就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并成为推动美国迅速走向工业化的重要因素。
1910年,福特面对日益广阔的汽车市场,意识到原始的手工组装技术和工序效率低下,应当像马车一样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用哪种新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呢?
泰勒的理论和当时的屠宰业流水线给了福特灵感,当他看到从屠宰线起点来到终端,一头活牛已被分解成一块块牛肉时,大受启发,提出了与此相反的工作流程,对大批量汽车流水作业方式做出了精彩的构想:
大批量生产方式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一样,在准确的时间涌出材料、原料的源泉,然后汇合成一股小零件的河流,这条河流又在准确时间汇聚成大零件的河流,当这些在准确时间流动的河流汇集到河口出处时,一辆完整的汽车就诞生了。
经过不断尝试,1913年,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在福特汽车厂建成投产,从这头进去的是零件,从那头出来的就是一辆汽车。
组装一辆T型汽车的时间由12.5小时缩短为1.5小时,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每隔10秒就有一辆T型车驶下流水线,年产量达到13万辆。1915年产量超过了40万辆。1927年,当T型车停止生产时,总共出厂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
然而新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大批量的生产意味着工厂不再需要全能型的工人,生产流程被细化了,原来只需一名工人完成的工作到1914年已被分解成30多道不同的生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不同的工人完成,工人必须跟随机器流水线的节奏不间断地重复单调的动作,时间一长,人也仿佛变成了机械。这一枯燥而高强度的工作只能换来每天2.34美元,在当时属于一般性的收入,工人们纷纷离去。
面对成群结队辞职的工人,福特被震动了。如果不把工人,特别是熟练工人留住,这种最新的生产方式就无法发挥作用。
福特决定采取行动。
1914年,福特公司宣布:改9小时工作日为8小时工作日,实行5美元工作日,相当于当时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这简直就是一场革命。
在宣布这一决定的第二天,就有上万名工人涌进福特公司,人们疯狂地拍着大门,一边高喊着“五美元,五美元”。而企业界则怀疑福特能否赢利,甚至有人预言他会很快破产。
然而,1914年福特公司的利润报告使许多人跌破眼镜,福特公司税后净收入高达3000万美元。实行高工资,看似福特做出了牺牲,其实他得到了远比以前更高的利润。
这种大规模流水装配线带来了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以流水线生产方式加高工资、严要求管理方式的福特制,为后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楷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大批量生产”的产业革命,并且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生活。
流水线使生产成本直线下降,也使T型车的售价由1909年950美元下降为1914年的490美元,1916年的360美元,也就是说福特公司的工人在1914的收入能买2到3辆T型车,1916年则能购买3到4辆T型车。
福特流水线生产出的T型车使汽车不再是少数富人独享的奢侈品,汽车不仅成为许多以工资为生的普通人家预算单上的项目,许多乡下农夫也开着T型车乐呵呵地和富人一起在公路上飞奔。
一位美国作家写道:“大门前摆着一辆汽车,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动性,……当一位农民的妻子被问及为什么她家里有汽车反而没有澡盆时,她简洁地回答:‘你不能坐着澡盆进城。’”美国开始成为一个绑在车轮上的国家。
1922年,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中就有5辆是福特T型汽车,到1947年,福特满意地离开人世时,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已经和当年美国人口一样多了。
奔驰公司的经理参观流水线后说:“这个工厂无论是设施还是生产方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尽管流水线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受到了喜剧大师的冷嘲热讽,但没人能否认,在大工业时代,这种生产方式产生的成果带给人类无穷的梦想。人类无法拒绝的,是一个时代。人们无法忘记,正是那个叫亨利·福特的家伙第一个把美国人成批地放到车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