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国内战进一步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一项运动则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壮大了美国的经济,这就是“西进运动”。
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土扩张,就不会有西进,就不会有后来强大的美国。那么,美国的领土扩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第一节 你买进了物美价廉的东西,好好享用它吧
1803年5月2日早晨,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仍在期待巴黎传来的消息。由于通讯的问题,他并不知道,就在此时,远在巴黎,一位法国人对美国人说:“你买进了物美价廉的东西,好好享用它吧。”
这是一桩少有的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美国以每平方公里5.77美元的价格从拿破仑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消息传来,美国人难以相信自己的国土在一个早晨就扩大了260万平方公里,是原来的一倍多,而付出的代价不过是1500万美元。
这一次成功的买卖为杰弗逊赢得了良好的人气,使他连任美国总统。
美国的领土也由此不断向西扩张。
1803年5月,美国以每平方公里5.77美元的价格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州,土地扩大了260万平方公里。1810年和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佛罗里达;
1846年和1853年,美国通过战争,强行从墨西哥手中购得近2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到1853年,美国已把它的国境线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国土面积已达775万平方公里,比宣布独立时的版图增加7倍多。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国手中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使美国版图扩大1/3,达到930万平方公里。
930万平方公里都是些怎样的土地呢?是贯穿美国南北的密西西比河,是绵延千里的落基山脉,是广阔茂密的乔木森林,是无边无际的沃野草原,是矿产丰富的丘陵原野,便利于渔业和航运的深水海岸。
这片富饶的土地好像是在等待人们的到来,好像是为塑造一个民族准备的摇篮。对大部分移居者而言,其目标就是取得农场。十九世纪初期,一位英国人哈里特·马蒂诺写道:
“美国人的自豪和乐趣就在于他手上的土地数量。在我所碰到的每一个人中没有—个人认为他所占的土地已经够了……占有土地成了一切活动的总目标。也是解决社会弊端的—个药方……如果一个人在政治上失意、或在爱情上受挫.他就闯江湖去买地……如果他出了丑站不住脚,他就到西部去弄一块地……如果他的邻居后来居上压倒了他,他就离开去找一块土地自己主宰—切。”
于是,随着边疆不停向西移动,移民潮也不住向西涌动。
1848年1月24日,一位叫詹姆斯·马歇尔的年轻木匠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梅里肯河畔的溪谷底层发现了厚厚的砂金。他原想财不外露,悄悄买下这块宝地。可是一起做工的伙伴却把这个发现泄露了出去。结果,引来了蜂拥而至的淘金者。
不到6个月的时间,圣弗兰西斯科和附近其他沿海城镇几乎成了空城,人们都涌向内华达山脉一带的金矿宿营。
大型金矿的出现进一步吸引人们大举西进。当时流行的一首《噢,苏珊娜》的歌唱到:告诉恋人和家人,不要为自己哭泣,只要在加州挣足钱,就会马上往回赶……
在兴起淘金热之前,加州的人口只不过15000名;到了1849年,人口超过10万;而到了1825年,人口上升到25万人。
美国开发西部,正是受到淘金热的推动。
1841年2月1日,密苏里州的50多位居民联合开始了向加利福尼亚的迁移。这次行程历经5个月3周零四天,途中经历了一次葬礼,一次婴儿出生和一次婚礼。第二年,又有大约100人走过这段行程。
1845年,《纽约邮报》主编奥苏利凡赞美着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我们的天命十分明确,那就是覆盖并占据上天赋予我们的整个北美大陆,广泛进行弘扬自由的试验,并发展联邦自治政府所托付给我们的一切。在天命的引领下,美国西部一切贫瘠的高原土壤,恶劣的生存条件都将被征服。
第二节 在英国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的那些变化,在美国只有几年就发生了
在马里兰州坎伯兰城,有一处交通要道联通美国的西部和东部,在独立战争后,这里被称为荒原大道。所谓大道,每次也只能容纳一匹马经过,许多人从这里鱼贯而出,走向辽阔而陌生的西部边疆,把背影留给历史和故乡。
有的人为了淘金,有的人为了种地,有的人为了破产后的东山再起,有的人为了发财后的再上层楼,甚至有人为了失恋后开阔心胸……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的千百万人,不约而同的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再前进,向西,再向西。仿佛是一个着了魔的大移民运动。
在美国西部开发之前,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国内人口迁徙。这是一场史诗性的迁徙。
那个时代,在那片土地上,人们共同坚持的信念是理想,是自由,是永不放弃,是勇往直前,是创新进取……“西部拓荒”的精神,后来成为美利坚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容。
据统计,在1790年以后的几十年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迁的移民,平均每年在10万人以上;而1860年以后的40年内,西部的新垦地就达2.52亿英亩,相当于过去270年垦殖的土地面积。这种垦殖的最大成果,是在西部形成了三大农业专业区:一是以中西部为中心的“小麦王国”,二是以墨西哥湾为中心的“棉花王国”,三是以西部草原为中心的“畜牧王国”,此外还有以加利福尼亚为中心的水果蔬菜产地,这些奠定了美国农业帝国的基础。
西进运动壮大着美国,也让许多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除了扩展边疆,还做了什么呢?
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的一段铁路上有一根很特别的枕木,这根枕木是用磨光的加州桂木做的,这块银牌上写着:“1869年5月10日太平洋公司竣工时的最后一根枕木”。
一百多年前,随着一把银锤将一枚黄金铸造的大钉砸进这块枕木,第一条横贯东西长达2800多公里的铁路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接在一起,美国的东部与西部也联结在一起。西进拓荒运动,开始以铁路的方式加速推进。
过去横越大陆要历尽千辛万苦,费时数月,甚至要冒生命危险,现在只需买一张车票,就可以在几天之内舒舒服服地从东部到达西部。
这条铁路的修建得益于一项战争年代的法案。
1862年7月1日,为南北战争操劳的林肯抽出时间签署了一项法案。
这就是《太平洋铁路法案》,要求两家铁路公司联合修建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政府的赞助方法是,在路两侧交替把一条宽16公里(后来改为32公里)的公共土地划归铁路公司所有。对已经建成的铁路,每英里给予1.6万至4.8万美元的贷款。
在此前几个月前,就在南北战争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林肯签订了一项重要的法案。这项法案就是对美国西进运动影响深远的《宅地法》,这一法案规定只要是成年的美国公民,未曾持械反抗合众国者,只需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获得一块160英亩的土地,耕种五年后便可成为土地拥有者。
这两项法案直接将西进运动推向高潮。
创业者们沿四轮马车的轨道勇敢向西部进发的星星之火,此时变成乘火车西进的汹涌之潮。现在可以大肆开辟牧场和农庄了,因为产品可以由铁路运往东部的城市和市场。
西部的农业和东部的工业互通有无,相互促进。
一直延伸到太平洋的铁路,把整个国家用铁的纽带连接起来。
成千上万的独立农场主和商人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由的发展,并以自由土地开发为中心形成农业、矿业、城镇全面开发的格局。
西进运动把美国真正联接起来,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美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内需被刺激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
百年西进拓荒的结果是,19世纪末美国人口、农业和工业中心已经全面西移,同时把美国由一个弱小的国家推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宝座,1895年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500年前,西班牙人使世界发现了美洲这片新大陆。1776年7月4号这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国家。122年后,这个崛起于新大陆的国家,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锋芒。
开发新边疆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长期起作用,并与这个国家发展进程如此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在整个世界历史也是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马克思曾这样描述美国西进运动的成就:“在英国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的那些变化,在美国只有几年就发生了。”
第三节 建设海军,直到用完国库最后一块美元
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宣称:“边疆消失了”,北美大陆再没有一片地方可以作为边疆地区来开拓,出现在美国人眼前的是无法用传统方式开拓的万里海疆。
1896年,威尔逊用边疆的消失来解释90年代的经济危机,他认为:“令人心旷神怡的扩张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我们的生活日益感到紧张和困难。”
一些经济学家发出警告,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靠不断的扩张和开拓取得发展,随着边疆的消失,这种发展势头还能保持吗?
1890年,就在美国人为边疆消失而惴惴不安时,一部军事和国家战略著作使美国人眼前一亮,引起巨大轰动,立刻风靡全球。
这本书是《制海实力对历史的影响》,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著。
此书总结了有史以来海战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提出海上的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此即著名的马汉主义,直接促成了美、德、日诸国海军的崛起,从而享有海军“圣经”之誉,直到今天,海权论依然是美国制订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马汉说:
“海上实力,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海上力量,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在马汉眼中,英国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实力已经拥有了200多年的辉煌,而皇家海军依然在全球范围出没;新兴的德意志帝国竭力发展海军,试图与英国一较雌雄;日本的天皇节衣缩食建立起来的海军已经活跃在太平洋上;即使被列强视为衰老帝国的中国也有一支被称为北洋水师的现代化海军……而美国海军的实力只排在第12位,必须奋起直追。
马汉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赞同,许多人都同意他的观点:海上实力“蕴含着使一个濒临于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
甚至有议员在国会公开说:建设海军,直到用完国库最后一块美元。从1890年起,美国开始大力建设海军,仅仅五年时间,美国就从世界排名第12位上升为第5位。
埋头于建设的美国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海,大海意味着新的边疆、新的发展。
1893年,美国吞并夏威夷。
1898年,美国太平洋舰队在菲律宾马尼拉湾击溃西班牙舰队,随后美军以微小的代价在陆地和海洋连连获胜。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战利品。
北美大陆上的这个后起之秀野心勃勃地打量着世界,飘扬着星条旗的战舰频繁出现在五大洋。世界已无法忽视美国的影响。
第四节 谁去那儿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个人
不过,美利坚民族在西进运动,甚至远在殖民时期的表现并不都是那么美好,他们也表
现出了那个时代的野蛮和卑劣。
感恩节这个温馨的名字在某一方面是对美利坚品行的反讽,比如,对于帮助过自己的印第安人,美利坚的感恩方式是迸射死亡的枪炮和无情的杀戮。
早在殖民地时期,白人居民经常与印第安部落发生冲突,他们有时放火焚烧土著部落,然后用枪射杀从火中跑出来的印第安人。不甘于灭亡的印第安人奋起反抗,但落后的弓箭和分散的部族抵挡不住殖民者犀利的子弹,一个又一个部落被迫接受失败的屈辱,出让他们祖祖辈辈生息的土地。
印第安人村庄一个又一个的被战火、饥饿和疾病变成废墟。在弗吉尼亚最早开始反抗白人侵逼的波哈坦联盟,在1622年和1644年的两次战斗中,总共只有八千人的联盟死了七千多人,这个部族实际上消失了。
1675年,新英格兰地区的印第安人在菲利普王的领导下,反击白人的进攻。在一场大战中,新英格兰的白人中有1\16被杀,而参加战争的印第安部落大都被杀死或变为奴隶。
一位原本对白人抱有好感的印第安首领洛根,因为家人和部族无辜被杀而奋而反击,他在一封致弗吉尼亚总督的演说中说:
“我恳请任何一位白人说说,他是否曾饿着肚子走进洛根家的小屋,而洛根没有给他肉吃;他是否曾在冷而无衣时来到洛根家,但洛根没有给他衣服穿。……我对白人的爱就是这样的,以致于我的同胞经过我家的时候都指着说:‘洛根是白人的朋友’”
“……去年春天,克雷萨普上校无缘无故地残酷杀害了洛根所有的亲人,甚至连我的女人和孩子都不放过。在现在所有活着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的血管中流淌着我的血。这个事实呼唤着我去报复。……谁去那儿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个人。”
洛根的演说被登在北美各大报纸甚至英国本土的报纸上,在19世纪成为美国教课书中的固定文章。但这并没有改变印第安人的命运,印第安人在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沦为“新”大陆的少数民族。
在1703年,有的殖民地在立法会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头盖皮、每俘虏一个红种人奖赏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12岁以上印第安男子的头盖皮值100镑新币,一个男俘虏值105镑,一个妇女或儿童值50镑,妇女和儿童的头盖皮也值50镑。
有的白人对印第安人充满极端的蔑视。白人将领谢利丹曾说:最好的印第安人是死了的印第安人。
1774年,《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但不幸的是,这“一切人”中不包括印第安人。几乎与《独立宣言》发表的同时,在北卡罗来纳西部一个印第安小村子被夷为平地,攻击者就是向英国国王要求独立与平等的白人移民。
华盛顿将军被印第安人称为“毁城者”,因为他带领大陆军焚烧了40多个支持英军的印第安人村落,以报复印第安人与英国人的结盟。有人宣称:“美洲所有野蛮人不是文明开化就是死路一条”。其实,即使那些改信基督教的印第安人也不断遭到屠杀,因为他们拥有财富和土地。
随着美国赢得独立,印第安人成了罪人。美国白人用杀戮和诱骗两种手段,从印第安人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其间的卑鄙阴损使美国第一任总统、当年的“毁城者”华盛顿也很不以为然,他替那些反抗的印第安人解释道:
“他们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不幸。但请记住,他们深有苦衷。我们蚕食他们的土地,可以不受现行的或即将制定的法律的制约。而这些可怜人连可以倾诉心头积怨的报刊都没有。”
华盛顿身为总统,但他对于印第安人的命运也提供不了更多的帮助。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则正式提出将所有在美国东部的印第安人都迁移到远西部,也就是今天中西部。在此后的几十年间,美国政府坚决执行把印第安人赶到密苏里河以西“大平原”去的政策。
美国政府与印第安人缔结条约,庄严承诺:迁入平原是最后的迁移,“只要草还在长,水还在流”,土地就永远是印第安人的。但这在后来却被证明是可耻的骗局。
切罗基部族同意迁到佐治亚州,经过一番辛勤工作,好不容易在新居住地安定下来。他们欣然接受美国政府“文明化”政策,到19世纪20年代,新一代切罗基领袖中很多都是白人和印第安混血儿,他们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政府,发行切罗基文和英文的双语报纸。可以说他们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于印第安人落后、愚昧的印象。但是灾难依然降临。
1828年,切罗基居住区发现了黄金,佐治亚州当局不顾政府与切罗基族的条约,一门心思要把他们赶出佐治亚。
1830年,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把美国立国时的自由与平等理念抛诸脑后,签署法令批准佐治亚当局驱逐切罗基人的计划,甚至撤回了在切罗基人居住区执行保护任务的部队。
1835年,新任美国总统马丁·范土伦总统干脆派遣7千美军押送5万切罗基人到俄克拉荷马的集中营地去。在长达116天的路途中,有1.2万切罗基人死去。一位美军士兵说:“我看到无助的切罗基人被拖出家门,圈在刺刀下的栅栏里。在寒风冷雨中,他们像牛马一样驮着东西上了四轮马车西行。”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从有大地以来,从未听过在和平时期,在对待自己的同盟者和被监护人时,有哪个民族如此背信弃德,蔑视正义,对于乞求怜悯的悲鸣如此置若罔闻。”
切罗基人的“眼泪之路”不过是印第安人迁移之路上的一个小篇章而已,无数的印第安人在迁移之路上默默死去,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篇章中的一个沉重的颤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第安人的命运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美国南北战争时的英雄谢尔曼将军曾经对于滥杀印第安人发表如下言论:“如果我们今年杀得多一点,那么下一年该杀的人就少一点……反正他们都得杀掉,或者把他们作为穷光蛋的品种保存起来。”
另一位内战英雄卡斯特中校在印第安夏延部族大肆屠杀,而且厚颜无耻地说:“如果白人要求得到印第安人自称是他们的那一份土地,那就不存在上诉的问题,印第安人必须交出来,否则就应该无情地把他碾个粉碎,边摧毁边前进。”
后来的美国政府的确也是如此作的,内战之后美国政府不再把印第安部族作为独立的谈判对手,也不再由国家出面与他们签订和约,虽然这些和约对美国政府毫无约束力,虽然印第安部族的主权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就予以认可的,但他们把这最后一层遮羞布也撕了下来,赤裸裸地攫取原本属于印第安人的一切,甚至包括他们的生命。
伴随着美国人声势浩大的“西进运动”,美利坚合众国的力量日益强大,而印第安人的生活却日益艰难,1924年,印第安人获得了美国公民资格,但这并没能给他们带来改善和福祉,相反,他们陷入了更加贫困和悲惨无助的境地。
据估计,1492年时,今天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仍有120万人,到1860年只剩下34万人,1890年只有27万人,1910年只有22万人。
在北美大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印第安人的苦难延续了三、四个世纪之久。这就是所谓的文明社会对待“野蛮”部族的“文明”手段,也是美利坚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千年难消的丑恶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