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穿越都市尘嚣的心灵倾诉

作者:李晓东





  双翠兰1989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1990年发表系列中篇小说《女神的微笑》,1992年出版诗集《晚香玉》。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生命是条流淌的河》,引起省文学界的关注。今年年初,她又出版了长篇小说《倾城之困》,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追求,从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到关注人的灵魂。两部长篇都取材于她熟悉的城市商业和乡村农民的现实生活,但后部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倾城之困》既注重对思想内涵的挖掘,又重视作品的艺术性和长期可读性,表现严肃的社会人生主题,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现实,关注人的灵魂和终极价值。这倒是一个不俗的选择和开端。下面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读后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一、关于主题思想的开掘
  
  “倾城之困”是小说的标题,无疑也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大致从如下几个层面得以表现:
  首先,选准农民进城后的生存困境和生存危机进行深入解剖,刻画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的众生相,表现出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惨烈。出身乡村的女大学生紫娟因贫困而被迫卖淫,一步步陷入城市的深渊,不能自拔;同样出身乡村的崔大头抱着发财的梦想,在城市跌打滚摸,几起几落,最后看破红尘,差点出家做了和尚。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让人生出许多感慨:在一个社会保险不健全的年代,在一个政治保障不通达的地方,在一个世俗观念和金钱意识频频作梗的都市,容不得弱者的存在,容不得任何幻想。“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种臭名昭著的社会有机论断,早被马克思批判过的东西,又一时成为许多成功人士的生存理念,致使无数生命之树迅速枯萎,许多青春之花瞬间凋零,人间悲剧不断上演。
  其次,通过紫娟、崔大头、谷田、潘俊云等各路人物理想的破灭,批判了现代城市文明尤其是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和扭曲。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个体户、专业户、二道贩子、企业承包、下岗失业、炒股等纷纷出现。社会经济的转型撼及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石和生存空间,生存的危机像魔鬼一般压迫着人们。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们对金钱的欲望空前飙升。在这种大环境里,“没有钱,就会被视为垃圾”。为此,面对无钱上学,美丽清纯的紫娟才被迫放下少女的矜持和高傲,任由房地产开发商张耀敬扒去衣服,献出宝贵的贞操,并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最后带着痛苦和悔恨在绝望中服安眠药自杀。为了钱,谷田依仗官场上的巨大权势,为所欲为,把国家银行当成自家的钱柜,想贷多少款就贷多少,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挥霍无度,大不了最后一死了之,逃避罪责。为了钱,房地产开发商齐立山与吴先生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后却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无休无止。为了钱,赛昆贩毒,崔大头屡进监狱。为了钱,矮冒来到城里,甘愿受人歧视,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体缺陷随从崔大头去卖奖票,结果被莫名其妙地关进监狱,惨遭毒打,带着累累伤痕又回到宁静的乡村老家,后来在一次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总算为惨淡的人生增添了一点亮色。为了钱,生意场上相互拆台,黑社会刀枪相见,赌场内外血腥拼杀。尤其是在崔大头这类人眼里,认钱为父,掉进钱眼里,认定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而只有钞票,和那可以获得钞票的权力,以及用钞票买来的物质,才是真实可信的,值得追求和珍惜。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腐蚀,让人触目惊心。
  再次,小说还表现了人对城市的困惑,甚至对生命本身的困惑。命运坎坷的紫娟,一次次对城市和生命本身产生疑问,陷入深度困惑之中。其实,说到底,紫娟和谷田的自杀,崔大头出家做和尚,潘俊云一次次忍受着无法获得美满爱情的心灵煎熬,凡此种种,无不是他们不能挣脱城市带来困惑的结果。其实,这点在紫娟写给潘俊云的绝笔信中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是的,我们无时不是在遭遇着倾城之困,包括你,崔大头,谷田或者有权的官们,学术界人士以及经商者,这些人的彷徨、疑惑,挤在城市的各个部门或角落,他们的利与弊,只能盖棺论定。城市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伤痛,我们经历了磨难,可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但是最终,我们被陷在这个城市的背面,无法挣脱城堡带给我们的困惑。我也许就是这代人的典型。”
  此外,小说并未将城市尤其是金钱意识带来的严重后果完全简单地归咎于改革开放,而是客观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人几千年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死灰复燃。
  诚然,小说讲述的无疑是悲惨故事,主人公大多以悲剧收场,但小说并未陷入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温馨的人情,美好的人性,并未因生存竞争的惨烈和爱情的辛酸而泯灭殆尽。沈彩英的善良正直,潘俊云对爱的痴情,矮冒的憨厚仗义,宝根的见义勇为,哪怕是崔大头,也有自己做人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最后幡然醒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念。
  
  二、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没有简单地把人物划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而是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没有刻意去塑造理想形象。对紫娟、潘俊云、沈彩英、矮冒等看似正面主人公的人物,作者丝毫不掩饰他们的缺点;对崔大头、张耀敬、谷田、齐立山等看似反面主人公的人物,作者也同样不回避他们人性中的闪光部分。作者通过出色的心理刻画和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有种立体感和逼真感。
  在众多人物中,紫娟的形象无疑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也是最感人的。尽管小说中多处写到她卖淫、吸毒等行为,但她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一次次吸引和打动了读者,她不幸的人生遭遇更是让人深感同情和惋惜,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她从一个单纯、善良、美丽而自卑的女大学生一步步走向城市的深渊,不断挣扎,不断堕落,越陷越深,最后走向毁灭的过程,最有力地批判了所谓的现代城市文明尤其是拜金主义的罪恶,表现了作品严肃的社会主题。至于崔大头,给人的印象也很深。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写他进城经商创业几番起落的详细过程。他出身农村,高考落榜,却失意不失志,试图通过进城创业来改变命运。为此,他极端现实,非常世故,视金钱利益高于一切。当然,这一切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像他这种角色,要想在城里站得住脚,建立一个新的生存空间,谈何容易,这就迫使他不得不比常人更精明强干,更贪婪自私,为自己拼搏奋斗。但他在本质上并不太坏,他有来自农民的传统美德,有做人的道德底线,尤其是在他事业屡次遭受挫折和失败后,他终于看透一切,选择出家。他的思想的觉悟,人性的复苏,给读者带来惊喜和安慰,带来一片心灵的阳光。崔大头的形象在现代社会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
  当然,毋庸讳言,小说中的不少人物性格模糊。按理说,潘俊云这个人物形象,作者花了大量笔墨,也倾注了很多感情,但他给读者的印象更多的是个单纯、痴情、浪漫的情种,并无多大的人格魅力,有负于读者的期待视野。而张耀敬、矮冒、宝根则总让觉得死得太快,太突然。至于罗文书、雨枝、赛昆、马富才、忆梅等人物,则更让人失望,他们出场的次数太少,前文很少交代,后文也无照应,恍如昙花一现,匆匆而过,还未来得及看清面目便消失了。他们的出现仅仅是为增加故事情节服务,没给读者留下多少印象。
  
  三、关于艺术表现
  
  《倾城之困》在艺术处理上看不出有多少新潮的表现手法,总体上朴实无华,非常通俗。但相对而言,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和景物环境描写较为出色,比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有很大进步,是值得她在今后的创作中好好珍惜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