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刍议当代重彩的装饰风格

作者:戴俊涛 尚莹辉





  重彩画忌讳画成装饰画,但如果没有装饰性也失去了它的重要特点。中国工笔画的装饰风格源于中国画造型的平面性,其源头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新时期时代的彩陶几乎全是利用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横竖和点的疏密以及面的大小等各种变化,组成有规则的图案。商周青铜器以线刻装饰纹样和平面的阴阳凹凸为主,平面性装饰性很强。中国画中的花鸟、鱼虫、禽兽在彩陶和青铜器中的装饰风格极其明显。其装饰基因后来又从花鸟发展至山水和人物,成为传统工笔画的特点之一。近些年当代重彩画快速发展,因重彩本身的色彩鲜艳和材质美丽,不少重彩画家追求画面的装饰性,装饰风格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试图结合传统绘画的装饰手法和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对当代重彩的装饰风格进行初步分析。
  
  一、装饰性在传统绘画中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三大绘画体系——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中,文人画注重精神性和笔墨,讲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装饰性较少;民间画工因为要从事实用性的美化工作。如年画、寺庙壁画、蜡染等,因此民间画最大量地保留了装饰性;院体画是中国式职业画家的艺术,绘画技巧高超,造型用色追求理想性,因此美化、装饰画面亦常有之。如宋代李嵩《花篮图》,其花卉色彩不是自然界花卉真实色彩的传摹,而是画家经过观察记忆积淀在心灵中的花卉色彩印象,经过主观处理把最重要的特征保留下来,非本质性的细微末节过滤掉了。如去掉受光线影响而产生的色相、纯度和明度的变化,一种花只用一种颜色区分浓淡深浅,同时改变不易使画面统一的色彩,如石榴的花瓣与花托,本是同一种朱红,画中却把花瓣的颜色降低为比较暗的胭脂,以免全是朱红太刺眼,难与其他色彩协调。这种色彩的运用。明显被装饰化了,它们和中国历代用来装饰织物的刺绣完全一致。色相不多。每种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变化不大。花瓣是由同一个颜色,由深到浅地晕染;花叶也只用深浅两种绿色,令其晕染过渡,使全画既有对称,又有变化。同时《花篮图》的造型也是经过主观加工的,如去掉过于繁多的花瓣,修理过分翻卷而易显琐碎的花瓣形状,使其更有整体感,带有较强的装饰和平面趣味,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二、当代重彩的装饰性
  
  
  传统绘画中所体现的装饰性特点,在当代重彩画作品中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序化、理想化为特点,形成合乎人类的需要与人类审美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美的形态。当今重彩画家的装饰手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主要体现在造型和色彩的装饰感上。
  当代画家对造型装饰感的获取。有着多样的途径,首先是将立体的物象进行平面化的处理,减弱物象的体积和厚度感,不求空间的三维性,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其次是依靠对具体物象进行趋向抽象化的表现,大胆地运用分解、打散、概括、取舍、归纳组织、强调、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予以各种不同的组合,重新创造形象,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性。现代构成也常被画家用于对画面的经营,加强了造型的平面感。民间美术以强烈的装饰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不讲透视的形式章法启发了现代重彩画家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思维,在具体应用中,产生了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民族特色的装饰风格。同时造型不仅有对具体的物象进行抽象化的表现,还有对抽象的物象进行具体地描绘这一艺术化的手法,同样构成了画面平面化的视觉效果,被现代重彩画家广泛使用。如自然界的云气、流水等并不具体的物质形态,画家们在表现时,归纳、整理成一定的程式,改变了这些自然形态的不确定性,使其形态极具装饰感。
  在色彩的装饰性上,现代重彩画家也充分吸收了传统表现方法的精华。不少当代重彩画家还对中国古代壁画的色彩表现进行深入研究。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古代壁画的色彩表现方式和画面效果,舍弃了西方绘画中色彩的丰富性、客观性,不考虑光源色、环境色,而是注重对自然色彩的主观处理,明确色彩的表现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观察的结果。其表现手法通常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造才能与自然色彩进行调整、重组,化繁为简,突出特征,并适当进行合理、大胆的夸张,使画面色彩呈现出单纯、统一、调和的主观的理想效果。
  蒋采苹先生是一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当代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著名画家,她一直提倡继承和发扬传统精华,主张“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现代,传统丢掉了,现代也就抓不住”。传统重彩的装饰性特点在蒋先生的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老芭蕉》在造型上进行大胆的取舍、概括,使之条理化,并对枝条重新归纳组织强化了纵势,色彩也是经过提炼显得单纯统一;《三部曲》造型平面化图案化了,纯主观的用色使画面既对比强烈又深邃、静谧;《台湾排湾族姐妹》服饰造型也平面化图案化了,并根据服饰特点和吸收了民间美术营养,大胆运用补色对比;《盛开的百合》花与叶的造型都进行了概括重组、化繁为简,花与骨朵的排列也图案化了,色彩并不是客观的再现,而是主观化注重对比富于装饰性。
  虽然装饰性是工笔重彩的特点之一。但如果装饰性太过则容易显得匠气,同时失去了对气韵和意境的表达,也就失去了绘画性。对这方面的处理,蒋先生有独到的造诣。她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把对象的独特感受作为关注和追求的目标,吸收了水墨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其重彩作品大都是先在生皮纸上利用生纸容易晕染的性能作底色,然后再把纸做熟深入刻画并注重微型写意。这样色彩的渲染效果好,画面虽然装饰但形体之间晕染过渡自然并且有局部虚实和微型写意,再加上色彩的主观运用和修养,画面仍不失灵动和意境。
  全国近几届大型画展中有不少重彩作品运用装饰手法,在装饰性与绘画性的有机结合方面,在对物象形态的体察与表现方面,其装饰与描绘都显示出一定的造诣。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中王开刚的《生命如歌》装饰色彩对比强烈,背景进行平面化的处理,主体减弱了体积和厚度感,很具装饰性;白小荣的《新雨》艺术处理手法与《生命如歌》类似,画面给人素雅、单纯的装饰美感。全国第十届美展中金瑞的《畅游、狩猎》将服饰图案化的同时,也不追求画面空间的三维性,不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傅春梅的《花影》运用矿物质颜料和金箔底子表现出了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富丽堂皇的装饰之美。以上几幅作品都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平面的艺术效果。色彩都进行了主观的提炼处理。使之单纯化,较好地体现了装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