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月涌大江流

作者:李伯勇





  一
  
  国企改革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是世纪之交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05年11月我偶然得到这部长篇书稿,作者黄龙德已是中年,非文坛中人,与我素昧平生,当时我不敢寄予很大的期望。在我得知他是一个国企的党委书记,因企业的“破产”而赋闲在家,他“在企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亲身经历了社会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盛衰沉浮,领略了其间的沧桑冷暖,因此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试图借国有企业改制的舞台,来演绎人生和社会的变革……来了结一个萦回心头多年的文学之梦”。就是说,他是以一个亲历者与企业与工人同命运共浮沉从而写出这部作品的,于是我对这部作品又有了内在的兴趣。
  出乎意料,我读完书稿,自己被书中的激情和深情打动了。这是一部视角寻常却新颖、在表现上有一定难度、却显示一定广度和深度、基础很好的长篇小说。我甚至揣测,经修改出版,在同类题材,这部长篇在江西更在赣南是独步的。黄龙德很快做了修改。我更没想到,之后他在网上公布其内容之后,很快有了积极的回音。北京一位出版商看中了它,很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由此可见,此类创作出新不易,亟待创新;《月涌南江》有新意有深度而且有实在的内容。这是文学具有魅力、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生命力的又一见证。近期我怀着欣喜之情又一次读了散发墨香的《月涌南江》。
  
  二
  
  这部三十万言的长篇小说以南方国有企业南江集团改制(破产)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在这一时代潮冲击下各色人等的心灵和命运,写出了南州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是一部贯穿现实主义精神、有着较充沛的中国现实情境和现代意识、质地深刻厚重的作品。作者没有孤立而纯粹地写改革,而是将改革同历史(个人和地方的历史、精神史)联系起来;人物没有两极化脸谱化,而是生活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典型化,作品也就具备了生活的真实感、整体感和厚重感。在当下许多写改革的作品中,它有着独特而别开生面的意义。
  与其它一些写改革的作品不同,《月涌南江》不着眼于改革与保守之争,进步与反动之争,正义与非正义之争,它不是以高昂的调子刻意向“主旋律”靠拢,而是在寻常生活深刻动荡中呈现强烈的“天道良心”。它不是声色俱厉批判味十足地写腐败和不正之风,而是客观而不动声色地,将各种人因私欲和追求,而在变革的生活中对利益的权衡及攫取当作生活的内容进行描述,这种变质变味(不认为腐败是腐败,把不正常当作正常,将荒诞作正经或正经作荒诞)的现实生活因而更加触目惊心。
  在我看来,《月涌南江》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梁逸梦这个尴尬人物悲剧人物写得准写得好。他是个大型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同样受“中心与核心”之争的困扰(“党的书记在地方是老大,在企业便成了老九”),他的实际地位的下降和遭人漠视(尤其受到上级功利主义的对待),在不断地聆听并向底层回归过程中,他始终尽一个党委书记的职责;在企业改制、“破产”的动荡中,他的作用有限,施展的空间非常小,更多的时候,他是以一种职责、人的责任感、同情心来进行工作的。他许多时候是处在一种夹缝中,左右为难。他显示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不计个人得失,不唯书不唯上,不畏权势,不贪钱财,不要官,善待百姓。
  与其说他受了共产党传统理论的教育,不如说他的经历(文革,学生,知青,教师,战士,企业政工干部)、他平时喜欢读书思考玉成了他,他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中国文人那种骨气。他在工人心目中是好人好书记,他对时代对时局有冷静的认识和反思,这是他个性——人气的一面。他的同情心、良知和人格力量更多地来自他的人生经历(下放农村,参军;乡情,亲情,爱情),所以他始终能够恪守做人的底线。从20世纪70年代末蒋子龙笔下的乔光朴到世纪之交的梁逸梦,国有大型企业的党委书记的形象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梁逸梦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这一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时代社会内涵和人生内涵。
  底层群众认可他,说明群众对共产党还是寄予希望,但恰恰是他的顶头上司,倒是对他采取功利式甚至无视和排斥的态度。我们可以感觉到,缺乏有效的监督(不透明),权钱合谋的必然性,一个正直党员正直公民往往无可奈何。其结果,就是人心普遍受到腐蚀,民族的精神受到巨大的戕害。他做了这么多稳定安抚工作,到头来他只是作为普通一员置于一隅,而坐在主席台上的官员早已与实权实利搅在一起,居高临下唱起高调,改革的必然性复杂性可见一斑。梁逸梦始终以一个夹缝中居于弱势领导的姿态出现,在顺应改革的情势下,为最大程度争取工人利益(工人成为弱势群体),他尽了自己的责任。梁逸梦是个真实感人,成功的艺术形象。
  
  三
  
  这部作品有三条基本的情节线。一是梁逸梦、柳芸(企业正直力量的体现);二是成林、熊啸(企业实际管理者);三是赖玄牛(社会上的暴发户)。人物恩怨交叉,扩展到整个社会(权势和底层工人)。情节呈扇面展开。
  柳芸是现代意识的体现者,也是作品的亮点之一。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她有自己丰富的情感内心世界,有自己的追求。显然,南江局限了她。她的丈夫王中华(市委秘书长)是异化的人,她厌恶他离开他是必然的。她一旦意识到自己婚姻选择的错误,就勇敢地“突围”,寻找自己的新爱。她对王中华有个从相爱相从到怀疑拒绝的过程,她并不轻松,甚至痛苦,一旦决定,她就会义无反顾。她最后决定与丈夫分手,表面上有着与梁逸梦结合的考虑;深层次上是她拒绝和反抗官僚体制的一种政治姿态和生活姿态。她在网上聊天,是她现代意识的一个体现,也是她对现实失望,在网上寻找精神寄托与内心抒发的个人化诉求。
  相对而言,梁逸梦更多的是以人格魅力来推动工作,来影响她的。梁逸梦其实不是她最可心的意中人,他只是在南江这个弹丸之地因自身素质让她倾心,只要走到外部世界,她肯定会产生新的选择(包括爱情)。她与梁逸梦相恋是悲剧性的。梁逸梦自身的悲剧性格是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他只能为别人工作,受指派工作,在他下岗成为一般人之后,仍接受了上级指派的安抚任务,他活得无奈甚至窝囊,在此种土壤中,他的生命意志趋于萎缩。他对局势看得清楚,但无能为力,老是顾虑重重,反复审时度势,能做的只是洁身自好诚恳工作。表现在婚事上,他自然以各种理由不敢接受柳芸的爱,内在的炽热同锐气磨钝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既说明他现代意识的内在缺乏,也说明他正需要一种新的现代质素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确立自己。龌龊世态中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量,但仅凭个人道德素质解决不了社会问题。
  总经理成霖这个人物写得真实可信。作品没有把他当作反派人物描述。他有一定的能力,也有自己私欲,他并没有像一般工人认为的把企业当私人公司,他只是看穿了“鱼龙混杂江河日下”。他的能力、工作重心不是放在本企业上,而是“功夫在诗外”,组成关系网,开始他还有为企业谋划之心,随着对龌龊世态的耳濡目染,他失去了信心,反过来,利用关系网加紧谋求自己的利益。他到处拉关系,有为自己(包括留后路)的考虑,在企业破产之时他就完全考虑自己的去向了。后来,在他处境不佳的时候,还用心把熊啸引入陷阱(妓女),是深刻之一笔。
  赖玄牛这样的弄潮者,与其说他是投机钻营,不如说他是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激发的一种人生拼搏。这既是一种“恶”,从中又体现一种商品经济的正当性,就是说,在体制的扭曲或扭曲的体制中,必定有扭曲的人来适应(所谓时势造英雄也)。这种人充当了当下权力与市场合谋的润滑油,在南江上演了一幕幕权钱交易的荒唐戏。这里,既有老局长沈志田(失落之后也想捞一把)暗中找关系倒卖小车的“小儿科”,更有王中华这一类秘书长疯狂地巧取豪夺,大挖国有企业资产的“中儿科”。他们实际上是既得利益者,已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
  《月涌南江》不足在于,作品有时设置人物和情节太宽泛,因而掩盖甚至中断了对主要人物的刻划,造成了行文的淹滞,,影响了可读性,也就影响了主题的开掘。作品的思想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作者还没有站在更高的层次来面对和审视现实——主要人物,作品思想艺术的冲击力受到了遏制。这也是当下大多写改革的作品所遇到的难题。
  
  四
  
  掩卷沉思,我顿时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感。这部作品流淌浓郁的诗情。它着眼于南方的一厂一市,原题为《阵痛》,可内涵已大大超过了“阵痛”。成书时以“月涌南江”为题,诉诸了一种开阔而混茫的精神意象。
  月,象征高洁的人心,象征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力量。月,还有孤独的意味,爱情的意味,高洁人生的意味。月不但是梁逸梦、柳芸,同时也是一代奋斗者(包括下岗工人)美好心灵的化身和象征。这是中华民族昂然立世的情操力量。明月照中华,明月照我心。我还感觉到作者写作的非功利的沉静心态。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里面,“凝结着数百万下岗职工的辛酸和泪水……相信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民族崛起而做出过利益牺牲的人们”,对历史的负责、对人生的反思,促使他这个无缘文坛的中年人写出了这样一部掷地有声的作品。可以想见,纯净圣洁的“皓月”支撑和陪伴他完成一场艰苦的精神跋涉,也朗照和抚慰着为民族的振兴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