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用思想灵魂与历史人物对话

作者:赫东军 吴申良





  2006年11月9日上午,江西人民出版社、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萍乡市文联在萍乡市联合召开了肖麦青长篇历史传记文学《晚清悲风——文廷式传》作品出版座谈会。萍乡市有关领导和文廷式后裔、来自海内外的作家、学者、编辑、记者等7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人员对该书的成就展开了热烈的座谈。
  主持座谈会的萍乡市文联主席李朝阳首先介绍说,萍乡乡贤文廷式是我国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词家,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肖麦青为了创作这部传记文学作品,花了很大的心血。江西人民出版社对此书高度重视,作为精品打造。出版发行后好评如潮,先后参加了在乌鲁木齐举行的全国第十六届书市和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图书博览会,《文艺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创作评谭》、《萍乡日报》等报刊,纷纷刊发出版消息和评论文章,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杭州等各大图书网站隆重推荐,搜狐网站也对作品进行了连载,造成了较大影响。
  作者肖麦青在会上介绍了该书创作的经过。他说是文廷式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爱国爱乡的真挚情怀打动了他,作为一个家乡人,有责任以文学的形式,透过历史重现文廷式被湮没的灵魂。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尘烟中重现人物的形象,并借此再现晚清风起云涌的历史,做到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确颇有难处。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他阅读了1000多万字的资料,几易其稿,历时两年多,以此告慰文廷式的在天之灵。
  江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游道勤首先在会上发言,他说,《晚清悲风》塑造了文廷式这样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充分表现了文廷式渴望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建设家乡的爱国情怀,文以载道、学而不厌的人生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操守,弘扬了优秀文化传统。作品出版后反响很大,作为出版社,为能够接到这样优秀的书稿而感到高兴。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谭》副主编江子说,《晚清悲风》一书还原了晚清时代的社会风貌,再现了文廷式的传奇人生,突出了儒家文化匡扶社稷、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精神。文廷式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慷慨悲壮、风流蕴藉”。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个作家的使命感和独特眼光塑造了一个本籍的历史文化名人,体现了一个作家在文化上的自觉,让人敬重。该书的出版,不但是萍乡文坛的一大收获,也是江西文坛的一大收获。
  《晚清悲歌》一书的责任编辑胡涤衷说:近年来文学界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风向,其中也包括了历史传记文学的写作。但从肖麦青的这部书里,我们却看不到这些。这部书写得很有文采、很耐读,我认为这部作品最宝贵的品质就是铸造了文字的鲜活性与历史的真实性,其感人之处就在于两者完美的结合,克服了现在文坛存在的浮躁之风。座谈会上,身为文廷式亲侄的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文永昌表现出格外的激动,他说:“文廷式是我的三伯父,虽然我与他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位三伯父,对他的生平也缺乏研究。《晚清悲风——文廷式传》的出版发行,突破了史学界以往将文廷式定位于“帝党官僚”的模糊不清的局限,重新进行了正确的评介,对宣传文廷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桂棣说,萍乡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城市,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曾有多位共和国重要的革命先驱在萍乡进行过革命活动。今天读了肖麦青的作品,才知道萍乡还有文廷式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人,让我们对萍乡有了新的认识,才知道萍乡既是一个革命的城市,也是一个文化的城市。读了这部书后,最大的感觉是全文处理得非常从容,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相当深厚,且行文大气,内涵深厚,使人感觉到作者是在用自己的思想灵魂与历史人物对话。该书的出版,使萍乡的历史变得更为厚重,让人了解到萍乡是一个人才辈出之乡,这对萍乡甚至江西的文化建设来说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该书的出版,也为中国文坛五光十色的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全书通过文廷式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巨变,展示了整个中国晚清的悲剧和当时中国官场的悲剧。该书不但写活了一个“晚”字,更写透了一个“悲”字。一些文廷式研究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在会上发言,省社科院研究员胡迎建说,作者组织史料、驾驭史料的功力很深厚,同时,作者的想象能力也非常丰富,全书文字优美生动,在充分展现文中主人翁刚直不阿的个性形象的同时,还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家王令策也说,该书从一个“悲”字写透了文廷式的一生,可读性强,看过此书,一个活脱脱的文廷式的形象就站在人们面前。
  在会上,萍乡市副市长何建洋代表市政府对参加出版发行座谈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和欢迎。他说,《晚清悲风——文廷式传》是一部融历史真实性、艺术审美性与思想深刻性于一体的佳作,是萍乡文坛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既有深度,又有穿透力。该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对文廷式研究缺乏大型专著的空白。他认为,萍乡对文廷式的研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开始,数十年来,陆续可见到研究文章发表,现在对文廷式的研究更是渐入佳境,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然,对文廷式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挖掘,因为文廷式不仅是萍乡的,也是江西乃至全国的。最后,何建洋祝愿萍乡的作家勤奋写作,多出精品佳作,萍乡的文艺评论家深入研究,宣传萍乡作家的作品。
  在会上,萍乡市人大、政协领导也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