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论文学叙事的起源和基础

作者:严慧仁 李 静





  “叙事学”这个术语自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华莱士·马丁在其1986年出版的《当代叙事理论》一书中开门见山指出:“在过去15年间,叙事理论已经取代小说理论成为文学研究主要关心的论题。”叙事问题,尤其是小说叙事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叙事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侧重探讨叙事的内在机制,对叙事本身的发展规律缺乏一种清晰的梳理,本文另辟蹊径,试图研究小说叙事形成的起源和基础,以便让人们对叙事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过“模仿是我们的天性”,其实,叙事也是人类的天性。某些结构主义学者相信,人类心灵具有一种先天的普遍的结构。其它如语言结构、神话结构、故事结构都是由这种最深层的心灵的结构衍生出来的,这些特殊的深层结构再进一步产生表面变化,就衍生出形形色色的言语、叙事、神话、文学。著名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语言和叙事(如神话)都是人类的心智演化过程的对象和产物,它们在”心智建构我们关于事物的世界过程中执行着作出规定和作出区别的功能。”可见,他们都把叙事当作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人类的心智结构是叙事的基础:这种心智结构既是先天,也是普遍的。这些理论,在心理学家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美国有个著名的实验,研究者斯宾塞和瓦特向被试者放映一个短片,短片里设计三个几何图形以不同的方问和速度在给定的区域里运动。研究者发现,在观察者报告中几何图形的运动有如人的运动,运动着的三种几何图形成为了叙事人物——报告不是关于几何图形的物理运动,而是人的运动——其中一个被试者报告的是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女孩的故事。实验表明:人们在认识自己或他人、把握外在世界时,往往倾向于用叙事情节的方式,把事件组织成故事。对于人们这样一种将行为和事件解释为情节化和组织化的东西的倾向,美国心理学家沙宾把它定义为叙事原则或原理,他说:“人类根据叙事结构思考、感知、想像和作出道德选择。”
  
  二
  
  究竟什么是叙事呢?所谓叙事,13单地说,就是讲述真实或虚构韵事件。叙事是叙述行为的结果,区别叙事性行为与非叙事性行为的标准是着有没有故事。因此,图画、哑剧等也可以用来叙事,叙事并不局限于:口头或书面的言语叙述。但这并不是说叙事可以离开语言,因为图画和哑剧中的叙事性因素必需通过语言才能最终为人类所理解。从这种意义上看,叙事遍布于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罗兰·巴特在他著名的《叙事结构分析引论》中指出:“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里蒙一凯南也说:“我们生活中充满着叙事作品,新闻报道,历史书,小说,电影,连环漫画,哑剧,舞蹈,精神分析记录,等等,都属于叙事作品。”这两位理论家强调文学叙事或叙事作品,在实际生活中叙事比他们指出的还更广泛:“从最荒诞不经的插科打诨、野史轶闻,直到代表某一时代艺术高峰的史诗和戏剧,它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出现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出现于地球上最遥远最偏僻的角落。”可见,叙事并不仅限于文学艺术领域,也不独使用口头、书面语言的媒介,它的根茎伸向了人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所有文化、所有社会、所有国家和人类历史的所有时期,都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叙事行为。那种最广泛存在的叙事行为,我们称之为普通叙事。大量的普通叙事是零散、简短的,并且重复次数很少。那些重复次数很多,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并能够引起人们审美兴趣的叙事往往就成为了文学叙事。在各种不同种类的叙事行为中,以文学叙事最为典型,它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也从来不曾存在过没有叙事的民族;所有阶级、所有人类集团,都有自己的叙事作品,而且这些叙事作品经常为具有不同的、乃至对立的文化素养的人所共同享受。所以,叙事作品不分高尚和低劣文学,它超越国度、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犹如生命那样永存着。”
  关于文学叙事最早在何时出现这个问题,理论界对此探讨甚少,原因之一是可供研究的资料很少,导致我们很难准确地判断文学叙事原始发生的时期;在我国,《诗经》中有不少作品是叙事作品,最早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段文字记录也完全可以当作文学叙事来解读。在西方,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最伟大的叙事作品之一。在这些作品出现之前,是否也存在着文学叙事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任何作品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们必然有一个发生的过程。我们认为,当人类历史的某一个叙事脱离了实际的功利需要,主要以娱乐为目的,它就是文学叙事的源头。
  
  三
  
  小说叙事是最为纯粹的文学叙事,当然这种纯粹度仅仅是相对的,因为小说叙事无论怎样以娱乐为目的,以虚构为手段,它总是会掺杂其它类型叙事的性质。在小说叙事出现之前,文学叙事一直以混合的形式存在着。这些混合的形式主要有:神话叙事,史诗叙事,民间叙事,历史叙事,等等。
  神话产生的根源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不理解,(也有学者认为神话起源于人类语言的误用,是人类语言的某种基本缺陷或者“病理”造成了神话)。原始人类用事件的方式对各种自然现象作歪曲、虚幻的解释,那就是神话叙事。神话是虚构的、自由的,在这一点上它最接近于文学叙事;同时神话又试图解释自然现象,是早期人类的“科学”,有着实用的目的。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如今人们不再迷信神话,但对神话故事的喜欢却永远不会停止。在古希腊悲剧中,神话是创作的主要题材来源。
  史诗是一类纪念历史上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诗,如《荷马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法国的《罗兰之歌》、英国的《贝奥武甫》、以及芬兰的《卡勒瓦拉》(又名《英雄国》)等,我国藏族也有《格萨尔王传》,这些史诗通过叙事的方式歌颂了本民族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对本族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叙述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对于一个民族一种社会模式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建构作用;但是,由于叙事媒介的落后,在口口相传的叙事中,英雄的事迹逐渐模糊化。为了挽救民族的记忆,史诗叙事应运而生。史诗叙事与其它叙事类型的重要区别是它优美的形式和庄严的风格。由于讲究叙述技巧和叙事语言,史诗叙事在诗和叙事作品两大领域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有人认为,成熟的叙事艺术就是诗(史诗),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史诗叙事摆脱了普通叙事零散、芜杂的状态,侧重于艺术性,增强了叙事的娱乐功能;同时,史诗对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典范的作用。
  所谓民间叙事,就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各种生活故事、历史人物传说、寓言、笑话等等。生动有趣的故事是民伺叙事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历史故事,特别是在中国,是往往与文学叙事交织在一起。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写道:“小说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