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赣地·赣人以及赣文化

作者:卢瑾萍





  一位赣地的作者王国兴,用了工作之余的12年时间,把赣地的山貌、人文、历史、矿产以及古迹等用三字文的形式,写成了一部《赣江魂》。三字文的形式源自古时的三字经,节奏感强,尤其适合幼儿诵记。“赣江魂”全文共计1200字,400句,分“赣之史”、“赣之人”、“赣之地”、“赣之景”、“赣之德”五个部分,通俗而不失雅致,平实又不乏深意。可以看作是江西省情的“微型百科全书”。
  “章贡水 赣江汇 曰江西 称赣省”
  《赣江魂·赣之史》
  “赣之史”,也就是我们赣地的历史沿革史。赣是江西的简称,出现的时间也比“江西”二字更早。所以,似乎可以把江西的发展史称之为“赣之史”。《山海经·海内经》云:“南方有赣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蹼,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这是古文献里最早将赣地和“赣”字联系起来的记载。当然,这样的描述有着浓郁的神话色彩,但“虎首鸟足,两手持蛇”则反映了赣地先民们的图腾崇拜,其佐证可以从一件“青铜伏鸟双尾虎”的铜塑中窥见。在大洋洲出土的近500件青铜器中,有一件“青铜伏鸟双尾虎”,长达53.5厘米,高25.5厘米,虎伏于下,双目圆睁,獠牙毕露,背上一尖喙短尾小鸟,静立前视。这件商朝的青铜伏鸟双尾虎,专家认定不是实用器皿,而是专门的铜塑,这样看来,这件专门的铜塑或许就是赣地先民们图腾崇拜的折射。从许多翔实的历史资料中也可证实,赣地开发的历史悠久,是长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千万年中在这里辛勤的劳作,使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了中华大地上的著名鱼米之乡。
  “万年洞 繁衍起 粗砂罐 煮羹鱼
  山背村 养生息 采猎渔 种稻米”
  《赣江魂·赣之史》
  江西属于内陆农耕文化区。文中提到的“万年洞”“种稻米”,浓郁的稻作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表明,在1993年、1995年中美农业考古联合考察队的两次考察中,令赣人有些吃惊也有些意外的是,在万年县仙人洞的附近,发现了距今一万三千年的野生稻的遗存,这至少昭示着在中国稻作起源上赣鄱地区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最为熟知的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羽衣仙女”的叙事模式,版本的发源地就是我们的赣鄱大地,里面也渗透着浓郁的稻作文化的气息。“羽衣仙女”的故事是一个具有全球性范畴的民间叙事:“美丽的仙女下凡,寻找池塘沐浴,找到池塘后‘解羽’,一少年在旁‘窥浴’,然后少年‘窃羽衣’并‘藏羽衣’,而没有了羽衣的仙女只好跟少年回家、结婚、生子”。“羽衣仙女”故事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在这段叙事中可以看到很多文化上的东西,比如在女人的衣服上大做文章的、男性视角,比如有着浓郁的亚热带风土民情的裸泳等等。那各,为什么这个具有全球性范畴的民间叙事会起源于豫章?我们从干宝的《搜神记》中提到的“田中”、“积稻”,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像:富饶的赣鄱大地吃食充足,那些途经的鸟儿看到这些广袤的稻田。便忍不住停下来歇息,嬉闹?羽衣仙女不是千般的人,是羽人。所谓羽人,就是有羽毛、有翅膀的人,反映的当然是赣,地先人们渴望飞行的欲望。人鸟恋的叙事模式其实可以看作是鸟的图腾崇拜的一种延续。联系到鄱阳湖至今仍有白鹤翩翩起舞,是世界上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可以想到千年前的赣地也必定是仙鸟们的家园。
  稻秧正青白鹭下,桑椹烂紫黄鹂鸣
  行抹犁咤新犊,野伍烧笋炊香粳
  陆游:《小憩前平院戏书触目》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柔陌上来
  辛弃疾:《鹅湖归病起作》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苏轼:《赠王子直秀才》以上诗句全是描写江西的。江西地处江南西部,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是安定而又富庶的.在宋明两代的诗文中,赣地也常被描绘成这样一派怡然的田园风光、。江西多名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江南仙境三清山,以及闻名牛外的井冈,山,山山清秀,山山有传奇;王勃的洋洋太赋《腾王阁序》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八个字热情地献给了“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那个明末到中国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住了三年后,评述道:“人人有礼,性格也好,房舍美观,街道宽广又直……四周皆为绿色的平原……文风极盛……”(《利玛窦书信集》)。从古时文人雅士的赞颂中可见江西在历史上的辉煌。
  “有鱼鲠 陶渊明 古乐圣 为姜夔
  新唐书 欧阳修 宋晏殊 撰珠玉
  曾子固 著隆平 王安石 变法纪
  诗万首 杨万里 文天祥 弘正气”
  《赣江魂·赣之人》
  晋代“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官归乡的诗人陶渊明,陶醉在赣地的“桃花源”中,在诗文中写夏日清风,写书琴时弄,写稚子绕膝,写一种淳朴;也写一种宁静,用其恬淡高洁的人文精神傲立于历代的文人学士中。“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才贤”。唐宋八大家就有三家出自江西,见证着赣鄱大地在宋明时期的辉煌。晏殊、晏几道父子和欧阳修前后接力,发展成“江西词派”,形成了北宋的“正宗词风”。诗人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而与之齐名,世称“苏黄”,并以其“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会粹百家句律之长,搜猎奇书,穿穴异闻”、“点铁成金”之论而发展出一个影响极大的“江西诗派”。南宋时期,还出现了文章名满天下的鄱阳三洪(适、遵、迈)、大诗家杨万里以及大词人姜夔,“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产于江西”(李传道:《诚斋集》卷133)。理学家朱熹,以二程思想为基础,并吸收北宋其它理学思想家的营养,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对;“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舍身取义的礼节规范作了伦理学上的强势肯定,并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使“四书”成了宋以后高于五经的经典体系,同时通过对经典的诠释,把儒家思想哲学化,从而以注经的形式发展了中国哲学……
  诵读王国兴先生的《赣江魂》,江西历史上的灿烂辉煌如在眼前,给人一种自豪向上的激情。短短1200字,囊括了上下数千年,字字句句凝聚着王国兴先生的热情和心血,为江西做了件好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赣江魂》将激励江西人在新世纪里奋发图强。曾经的辉煌属于过去,青山依旧在,也许又一个千年之后,江西依然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