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2003江西文学六大关键词

作者:李贤平





  2003年的江西文坛,充满了收获,同时潜藏更多的萌动。检索2003年江西文坛,是让人感到欣喜的:实力作家以更加激进的势头纷纷占领全国文学报刊领地,青年作家的相竞努力有了很好的回报,一支新的文学创作力量开始出现……
  我愿意把对2003年的江西文坛的窥探,当作一次精神的探险。
  
  文学奖
  
  谷雨文学奖是自1989年开始的每三年一届的江西省最高文学奖。5月,为青年创作专项奖的第五届谷雨文学奖揭晓,共评出作品等级奖42名、青年编辑奖1名。这是对1999-2002年本省青年作家创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此次评奖,不仅表明江西的文学队伍执著又韧性的坚守,并且彰显了青年创作队伍的迅速成长。《创作评谭》(2003年7月号)推出谷雨文学奖(评论)专辑,《文艺报·作家论坛周刊》(10月 25日)推出《江西:执著而又韧性的文学坚守》专版,介绍了江西文学创作的概貌。
  获奖分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文学评论五项。共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21篇。所有获奖作家,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下,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已经成为江西文坛的主力。“三年来,江西文坛就是这些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作家在挑大梁,在唱主角。”(陈世旭语)其中获奖作品,很多是发表在全国重要文学媒体,显示出江西文学努力参与全国文坛的信心和实力,同时也彰显出江西文学的希望。检阅这些获奖名单,略显不足的是,江西青年作家长篇小说创作力量薄弱,报告文学无一人获奖。
  在谷雨文学奖展示本省作家阵容的同时,江西作家在文坛夺得期刊奖、学会奖、专顷奖诸等多种奖项,并且囊括四五种体裁。一直背对文坛写作的熊正良以中篇小说获奖而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中篇小说《我们卑微的灵魂》由《人民文学》(2003年第10期)小说专号头条推出。该文因“敏锐地探讨了底层群体脆弱的生存状况,真实地彰显了他们的精神尊严”(评委语)而荣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这一小说还先后被《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并人选《2003年度中国中篇小说年选》等选本。他的,这一小说,可以看作是江西文学近年来的重大收获。在这一小说里,我们甚至可以找到若干当代中国文坛缺失的元素,看出我省实力作家熊正良创作上的一些变化。年初,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陈世旭的《救灾记》人选10部中篇小说排行榜,杨剑敏《突厥》人选10部短篇小说排行榜。1月,《救灾记》又名列“仰韶杯”《小说选刊》 2001-2002年优秀小说奖中5部中篇小说奖之一。刘国芳、陈永林的微型小说创作在全国颇有影响。10月,刘国芳因作品“富有诗意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意象,单纯的情节和丰富的内涵”,而荣获首届中国微型小说“金麻雀”奖,陈永林获提名奖,彭学军以《你是我的妹》夺得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大奖。10月,赖大仁、颜敏的文学评论荣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三等奖。12月,胡辛以传记文学《陈香梅传》荣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阿袁的短篇小说《长门赋》荣获《上海文学》奖。
  
  散文赣军
  
  就像晴朗的天空四散的白云,江西散文创作似乎在不经意间风起云涌,化为一场令人惊诧的暴雨。新世纪初,一个创作理念自觉、创作个性迥异、整体素质齐整的青年散文创作群体在江西逐渐形成。以集团性的方式出击的“散文赣军”,是2003年江西散文创作的亮点。《散文海外版》“散文新星”推出范晓波、陈蔚文、江子、李晓君、傅菲的作品,如此一年的时间里集中在同一栏目推出一个省份作家的作品,这在《散文海外版》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青年文学》“青年作家群”力推范晓波、李晓君、江子的作品,《海燕.都市美文》“女作家专号”推出郑云云、陈蔚文的作品。与此同时,《创作评谭》推出“江西散文方阵”专辑,展示熊述隆、梁琴、郑云云、王晓莉、褚兢、范晓波、李晓君、傅菲、姚雪雪、陈蔚文、石买生、浇洁、孙建平、张新华、邹巧逢、胡治平、樊健军、江子等18位作家的实力。此外,一些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势头喜人。江子的“作品小辑”由《散文》重点推出,他的散文还在《中国铁路文学》等刊发表。他还结集出版了散文集《人世者手记》。李晓君的散文组章由《散文》等推出,并入选《名家推荐 2003最具价值散文随笔》等选本。另外,武向春出版了散文集《当时若爱韩公子》,这是她近几年来创作成果的体现。姚雪雪、李凌云等人的作品在《散文百家》、《散文天地》等刊发表。
  同2002年一样,梁琴、郑云云、孙建平、温燕霞等女散文家也有好收成。梁琴的长篇散文《书院三章》由《十月》推出后便被《散文选刊》连载并收入《2003中国最佳随笔》和《2003中国年度最佳散文》。温燕霞的散文组章《花语》在《十月》发表后由《散文海外版》转载。孙建平在《散文》等处发表《街角》等长篇散文。郑云云出版了散文集《兰舍泥痕》,并有作品人选《新时期中国散文精选》、《百年中国性灵散文》、《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集》、《汉香——中国现代散文精选》等选本。引起注意的是,刘上洋、韩京承、李国强、马世昌、朱法元等创作的政治情怀散文为近年来的江西散文界添加了另一抹色彩。其中,刘上洋的三篇散文被《散文选刊》转载。刘华的散文《青花》人选《2003年度中国最佳散文》,他撰写的电视散文《井冈杜鹃红》荣获中国电视“星光”奖。
  检览江西中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不难发现,在梁琴、郑云云、孙建平、王晓莉等作家的散文中,沉淀着颇为丰厚的思想底蕴,并且,他们在创作态度上都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精品意识”。观照70年代生的散文作家作品,他们在叙事方式上更为轻巧,形式上更为活泼,表现出丰富的灵性。
  
  现实主义
  
  陈世旭以“短篇高手”和“小镇系列”而名重文坛。近几年来,他发表了《试用期》、《救灾记》等系列中篇,出版了长篇小说《世纪神话》,其对现实命题的摹状引人瞩目。
  而2003年,他一口气推出《爱的旅途》(原载《北京文学.原创版》2003年第6期,《小说月报》 2003年第7期转载),《波湖谣》(载《人民文学》2003年第6期,《北京文学.选刊版》2003年第1期转载)、《李八碗春秋》(原载《十月》2003年第4期,《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6期转载)、《云之上》(原载《江南》2003年第4期,《小说月报》2003年第10期转载)等五个中篇小说,并发表《结婚》(载《青年文学》2003年第6期)等短篇小说。这样的势头,不仅在陈世旭20余年创作中是空前的,在江西文坛也是罕见的。这似乎表明了陈世旭重撼文坛的决心和姿态。对于陈世旭的“发威”,我们心怀好奇,不妨借用他的话来寻求答案,陈世旭撰文说,“(安排好文联工作)就腾出手来开始游刃有余地写作”,“加之思想文化准备已较为充分——到火候了,所以用大家的话说‘发威’了,写出了一些像样的东西。过去我写一个东西很费劲,现在却很轻松地完成了。” (据《北京文学》2003年第6期)
  在陈世旭的小说世界里,闪烁着多样的艺术色彩。他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叙事上,引入了一些新的现代技法。在《波湖谣》中,他尝试着用一种民间的叙事方式,通过大张与洋婆儿,“老革命”张爷与唐寡妇、朱时旺与唐寡妇等等情感纠葛,关注着芸芸众生普通而又丰富的情怀。《爱的旅途》通过作家何维维与记者赵响的感情经历,向人们表明,在“一次性时代”,爱情是人们的终极追求……
  在陈世旭的中篇小说中,引人注目的当是《李八碗春秋》。我们看到,陈世旭执著而又坚韧地循着现实主义的道路一步一步走着。他不愿回头,也不愿留心背后有没有喝彩。
  
  江西诗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