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穿越·宫闱 > 梦回大明十二年 >  上一页    下一页
七十五


  嘉峪关。

  高大巍峨的城墙拔地而起,四面都是米浆浇灌的厚重青石所筑,沿着西行的山脉绵延而建,远远望去如一条长链从繁华的关外探入大漠,那长链恰在城关处打了个旋,似是一把大锁恰好锁住了这处重要的关隘。

  边关久无战事,消息来往就要闭塞的多。起初时安媛还一封一封的信往京城里寄,信上都端端正正的写着“张居正启”,“段府二小姐亲收”,巴巴的盼着能从京城传些消息回来。边关不比内地繁华,驿站信使半个月才到一次,难得李成梁主动开口,亲自帮她用的军里的驿送快马寄出,可寄出的信都像石沉大海一般,等了十天半月,也截然没见半封回音。

  城里往来的多半都是当地百姓,各自安居乐业,别是一盘淳朴之气,每日论及的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也无人关心政治。安媛关心则乱,便起了回京城探听的念头,李成梁疾言厉色训斥了她一番后,隔不了几日却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兵部尚书段如洵已经被圣上开释,重新官复原职。安媛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放心下来,连段家都不受牵连,想来嫣儿也该无事被释放了,她这才打消了冒险回京的念头,安心住了下来。

  可她仍然没有气馁,坚持给嫣儿和叔大写信,每日信里的内容无非是问候他们过的怎样,到的后来,写到无语可写了,便写些自己生活的琐事,日常的闲话,有时候对着雪白的信纸一写便是半日,觉得他们好像就在自己身边,如常般静静地听着自己说话。一封封信向京中寄去,哪怕全无回音,也从未间歇过。时间久了,连李成梁也佩服起她的毅力,每次拿信替她寄出时,投向她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复杂。

  安媛是宫中出身,论起多有不便,对外便说是李成梁的妹妹,如松的姑姑。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不再提起这一路的经历,如松很快就忘记了京城的繁华,沉浸在这大漠边关的雄伟壮阔中,和邻居王千户家的二狗成了好兄弟,两人立下了保家卫国镇守边关的远大志向,要去投军。奈何他两都还年未满十四,不得入营参军,于是每日里都不肯去书院读书,要跑去军校场偷偷看父亲训练兵士。起初安媛很是反对,然而随着他们去了次书院,听完迂腐的老先生念经似的授课后,也默许了他们的行为。只是要求如松赶在李成梁之前回家。有好几次他们在角楼上捉对厮杀玩的忘了形,都是安媛偷偷赶到军校场把如松拖回家,倒也没有穿过帮。

  日子过得飞快,这日快到冬至,天启骤然冷了起来,到了太阳偏西的时候,天色便黯淡了几分,忽然飘起大雪来,眼看着离李成梁从军校场回来还有半个时辰,安媛趴在案边揉了揉写的发酸的手腕,唇边扬起一丝满足的笑意,她把新写好的信用火漆封好,收在袖中。临出门时拿了把油纸伞,披上了素锦菱花绣的斗篷,去寻如松回家。

  去军校场的路安媛已是驾轻就熟,此时已是日暮时分,天色有些阴沉,地上积雪渐厚,她撑着伞行走在雪中,只觉四周很是安静,只有木靴踩在雪上吱吱呀呀的如同呜咽。远处天边缀着几片轻云,淡淡的浮在薄暮后,朦胧间笼罩着远处巍峨苍茫的群山,都在雪中一片萧素沉寂。

  沿着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往西走不到百米,便能看到一片开阔的空地,远远听到厮杀呼喝之声不绝于耳,一个熟悉的身影穿着黑甲,森然立着点将台上,便似一座山般稳然。在点将台四周,一排排兵士在空地中排列整齐操练,长枪挥舞,喊声震天,鹅毛大的雪片落到他们的抢上,脸上,他们恍然没有察觉,甚至连头发丝也未动半分。

  安媛一眼看到校场西侧的竹篱旁,站着两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人持着一枝竹竿,两人站在雪地里,打的毫无章法,却是势均力敌,难解难分。安媛看的又好气又好笑,过去拍了拍如松的肩膀,放粗声音喝道:“如松,还在这混玩,你爹爹就在你身后。”

  如松一惊,手中竹竿啪的掉在地上,回头却见是安媛站在旁边,顿时安了心,长舒一口气道“姑姑,人吓人会吓人死的。“说着吐了吐舌头,远远看了眼点将台上威严的父亲,剩下的话还没敢说完。安媛放下斗篷,露出一张清秀脱俗的脸,她一笑,拍了拍他身上的雪,牵着他回家去。刚走了没几步,却见军中传送书信的小校在营前下马,看到安媛便打了个招呼,笑着唤道。”安姑娘。“

  安媛笑着还礼,走出几步忽然想起一事,又回头拉住了小校,从怀中取出书信,低声说道,“我这有两封信,还要相烦王大哥帮忙送到京城去。”

  小校接过书信看了眼封皮,连声说道,“不碍事的,这几天就有急件送到军中去,回头给姑娘一并送过去好了。这信使寄给张居正大人?”

  安媛点了点头,“对,就是裕王府侍读张居正张大人。”

  “张大人好像不在裕王府做侍读了,”小校想了想说道,“半年前就调到翰林院去做翰林了,家好像也搬到铁帽胡同去了。”说着他又看了看第二封信,却吓了一跳,“段府……姑娘是说哪个段府?”

  “兵部尚书段如洵大人府上,”安媛疑惑的瞥了他一眼,心里隐隐涌上有一丝不祥,“怎么,有什么不对么?”

  “段府早就被抄检定案了,段大人一家老小流放岭南,这信往哪儿递去?”

  安媛只觉心间一丝冰凉,她伸手接过那封信,藏在怀中,强笑道,“是我糊涂了,忘了这事。”

  那小校憨厚的笑了笑,“姑娘放心,张大人这封我即刻就送去,到时候去京城找到他府上就是,不会误了姑娘的事。”

  安媛微笑着点头谢谢他,抬眼望着远处点将台上那个熟悉的身影,却迷蒙了眼。旁边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如松,却只担心父亲一出校场就会发现他们,赶紧拽着她踉踉跄跄的走了。

  晚饭的时候,李成梁照例要问起如松白日的课业,如松哪有去书院上过学,含含糊糊UDE应答一番,眼见着父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赶紧扯了扯安媛的袖子。不同于往日安媛会出来解围,今日她明显有些心神不宁,怔了半响方才发现桌上气氛不对,尴尬的笑道,“怎么了,是今天做的菜肴不合口味么?”

  李成梁瞥了她一眼,没有说话。如松大是解脱,笑着说道,“姑姑今日是怎么了,从校场回来神色就不对了……”

  “校场?”李成梁看着儿子霎时变白的面容,双眉瞬时皱在一块,眼风却向安媛扫去,薄唇向上勾起,“你们去校场作甚么?”

  “我看雪下的大了,就去书院接了如松,回来的时候,领着他去校场转了一圈而已。”

  “哦……”他面色如常,隐约透出心中的轻松,给自己斟了杯西域的葡萄醇酿,就手慢慢品味,却不再说话。

  “爹爹,我吃完了,”如松匆匆扒了几口饭菜,看着姑姑和父亲脸色都不太好,也不敢久待,机灵的说道,“我回房温书去了。”说着便一溜烟的跑回房里。

  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

  “张居正大人可是调去翰林院了?”

  举着杯的手忽然一滞,沁香的酒味扑鼻而来,可弥漫在唇齿间的,竟然有丝苦味。过了半响,他方才迟疑的开言,

  “你怎么知道的?”

  安媛轻笑一声,“今日在校场外遇到了军中送信的王校官,他竟然从未送信去过叔大家中……”说着她语音一转,声音竟有些涩然“而段如洵大人,他的家人如今也不在京中吧。”

  手里的筷箸蓦地坠地,发出清脆的声响。似一声磐鸣,铮然敲在心上。

  “从京城到这里虽远,快马也不过半个月的时日。我想过很多种可能,信不能送到。却只是没想到,你竟然也会骗我……”她冷静的开口,竟然还有闲暇信手整了整发鬓,说不出的明艳动人,只是瞧向对方的眼神中有不易察觉的淡淡失神,“给我一个理由吧。”

  有很多种理由,他闷闷地想,每一种都可以摆在台面上,可那并不真实。从第一次看到他写信,他就下意识的想过要替他藏起来,出于保护她?还是一种本能的警惕?他自己也没深想过。

  他并不回答,也无法回答。薄薄的唇抿成一线,额畔一丝垂发掩住了脸庞的锋利轮廓,略给这张疲惫的如同被冰封住的冷酷面容,添上了一抹柔和。他听到最后一句,嘴唇急速的抖动了一下,似想说些什么,可眼前女子明媚的眼神逼得他我发开口,他只得低下头去,保持着惯有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姿态。

  她的顽固的抬头看他,只要他给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半年来,她把这里当作家一般,融入了所有的真心去生活,却无法忍受家人的欺骗与背叛。然而心里的期待一点点冷下去,冻结成冰。笑容宁接到嘴边只是苦涩的难堪,她给自己面前空空的杯子斟上酒,看着桃红的色泽在莹洁的杯中慢慢晕开,心中忽得一片空荡。这里,真的还是个家么?

  却见李成梁猛然的站起身来,黑色的身影如山般挡住了油灯,房中的管线顷刻间暗了一暗。他疾步向书房行去,不多时便折返回来,手里多了一个素白绢布的包裹,只有尺来大小,他提在手中略顿了顿,呼吸也有些絮乱了,然而还是一言不发的递给了她。

  安媛接过包裹,心里隐约明白里面是什么。然而还是有些不甘心,小心翼翼的拆了开,厚厚一摞都是信,足有数十封,全都漆好如初。她信手拈出一封,拆了开来,还是最早一封,自己出来这里时写给叔大的信,信里报着平安,还有一丝焦灼的问候,那样的心情竟像昨日般清晰。她就着桌边微黄的灯盏细细看着,饮着酒看信,有些微醺的意味。纸上字句早已了然于心,明明是满纸密密麻麻映入眼中,瞬间却又好像什么都看不清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