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元红 >
84、老光棍娶亲


  七月中旬存扣目睹了机工保国的娶亲,心里很是为他快慰。三十九岁才明媒正娶地结上婚,新娘子是几千里外的贵州山里人,还是个才二十岁的黄花闺女哩,真是把保国睡着了笑醒了。新娘子生得苗条,一双毛狸眼,忽闪忽闪的,还孩子气哩。听说自小在家乡的云雾山里放牛,那里的太阳没有这里狠,水色好得不得了,瓜子脸嫩嫩白白的。一些闹糖闹烟吃喜酒的汉子看了眼馋,就有人说:“难怪保国等了这么多年不寻婆娘,他是在等‘七仙女’哩!”
  
  保国家的房子早就翻建过了,七架梁,青砖小瓦,箍的大院子。堂屋里摆四桌酒席,厢房里两桌,还有四桌摆在邻居家里,一起十桌,正好“十分圆满”。晚宴上保国穿一身簇新的“的确良”,领着新娘子各桌兜圈儿敬酒,满脸喜气,鼻头喝得红通通的,有人逗他:“喝醉了就弄不动了!”他真的喝多了,胸脯拍拍得“嘣嘣”响:“弄得动,我劲大哩!”旁边桌上的大嫂婶子看闹出荤来了,就示意新娘子,要她不要保国多喝。新娘子却听不大懂兴化话,以为是要她替保国喝。她连喝十几杯,脸上粉朵花色的,笑咪咪的,一点事没有。满屋人惊成一片:“不愧是出茅台的地方来的,硬是能喝!”
  
  “喝水似的——不买账!”
  
  “乖乖,这女伢子了不得,正好两个都能喝,这下喝到一起来了。”
  
  有人喊到:“不能叫新娘子喝了,两个都醉了怎么弄啊!——只能醉一个。”
  
  一屋人哄然大笑起来,大家都顾了插科打浑,筷子都不大动了。不是大集体那会儿了,上了酒席就光顾吃,一扫光;现在人对吃已不那么上心了,更多是图个喜庆热闹。新娘子的哥哥终于站起来,轻声和妹妹说了几句“蛮话”,妹妹有些羞了,拧着小腰钻进了洞房。关上门又把头探出来,朝保国招手。保国马上朝大家作了一圈揖,“得罪得罪,大家吃好喝好!”踉跄着扑进房门中去。
  
  “急什事唦!”
  
  “黑天长哩!”
  
  “难怪,人家憋了多么年了,别饱汉不知饿汉饥了。”
  
  “这下逮住了——今晚不晓得要弄几伙(次)哩!”
  
  反正仗着女方的哥哥听不懂,由着性儿胡说。
  
  保国的婆娘是他舅舅李国香带回来的。顾庄是个大庄子,历来食风盛,很讲究吃的品位档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至亲好友上门,用牛肉最客气。红白喜事更是要用牛肉,否则便寒碜。国香杀牛六七年了,赚了不少钱,但近年来本地和周边的牛越来越不好买了,原因是大集体生产队留下来的牛越来越少,个人养又不划算,现在都用机器的多。只好到外地贩。湖南、湖北、贵州都去,调卡车往家运。那边山区比江苏这边落后多了,缺少机械化,养牛的人家多。国香经常跑贵州,那些山区人都尊称他叫“李老板”。李老板收牛价格公道,人又和气,在当地人缘刮刮叫,结识了不少朋友。据说还有几个女子跟他相好哩。一次在酒桌上有个朋友说:“你们江苏富,不似我们这山里,穷苦。”他用筷子指着山坡下那些赤脚放牛的女子,“你看这些娃娃,从小就放牛,连个学也上不起。”国香信口说:“赚苦找几个合年龄的跟我回江苏做媳妇,保准吃好穿好。”虽然是酒话,那朋友当了真,在外面放出风来。还真有女伢子愿意的,一下子来了七八个。国香说我先带两三个回去,人多了车上难蹲,人家不说我贩牛,说我贩人了。就先选了三个,其中一个临走时又舍不得她的寡妇妈妈,她妈妈抹着泪求她跟着李老板走,说嫁到江苏就等于脱了苦胎了。
  
  女伢子就是难舍难分,村里有个人说,得了李老板,你行行好,把她妈也捎上吧,看那边有没得相合的人家,如果不行你下次来贵州再带带她回来,好歹陪她女儿几日。国香允了。四个人带到顾庄,哪晓得都不够分,恨不得动抢。那个寡妇妈妈被一个看网的老光棍领走了,据说非常恩爱,老光棍什么好的都省把女人吃,没几天女人就挑着鱼篓上街卖鱼了,人养得比来时俊了不少哩。
  
  国香跟每户人家收一千元彩礼钱带到贵州给人家父母。第二次又带了四个,没回来时国香就瞅准了一个叫小芳的俊俏姑娘,跟她家长说要介经给自己的外甥,说他外甥虽然岁数大些,但绝对一表人材,家里高堂大屋,在外打水斫田,在家碾米打粉,是个赚钱手,嫁过去一世享福。小芳父母说,人大些不打紧,果真人好有手艺家里殷实我们同意,但口说无凭,这千山万水的我们去不得,让他哥哥陪他去看下子我们好放心。带回来一看,他哥哥屋里屋外一打量,满面笑容,比他山里不知要好到哪去了。保国里外一簇新,梳个分发头,人精神了不少,看样子也就三十四五的样子;可能是多读了些大书,好衣裳一装扮竟有点斯文气象,那小芳红着脸点了头。
  
  保国第二天立马带小芳上吴窑买衣裳,上下一套笼,买了好几身;也给舅老爷买了衣裳,香烟,还塞了零花钱,让他自己买些可心的东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