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情断西藏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一


  (3)

  随着人流走出嘎贡机场,望到拉萨的第一眼我便醉了。终于踏上这块土地,这片天蓝得如水洗,云白得似透明的神奇西域。一阵风吹过,心情莫名的豁然开朗,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居然可以同时拥有炽热的阳光和凛冽的寒风。

  “小心高原反应!”身边的尹导游看到我高兴得在原地转圈子,终于忍不住要把我打回原形。

  我对他笑笑,又调皮地在原地转了两个圈,晃了晃脑袋,一点都不头晕。尹导游望着我好气又好笑。

  他要带团去宾馆入住了,临道别时,用手在耳边做出一个打电话的姿式让我有空联络他,我点点头,再拍背包告诉他名片我已收好。

  我的运气很好,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友善的朋友,这个尹导游一路上给了我很多照顾,很是让我感激不已。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许更能体会人性中善良与真实的一面;只有行走在路途中的人们才会如此的轻松与豁达。这种真实和单纯,往往更能让我感到充实,那种关在城市蜗牛中的孤独一扫而空。尹导游如此,那个金发碧眼的老外也如此。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总是喜欢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在陌生人的世界中穿梭的原因吧。和尹导游分别的那一刻,我心底突然升腾起无限的感慨和感激——谢谢你们,我行走途中那些陌生的朋友!

  坐在由拉萨贡嘎机场开往市区的大巴上,身旁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子在不停地呕吐。

  “您有高原反应?”我问他。

  “是的,头很痛。”

  “您从哪里来?”他看了我一眼,用手指按着太阳穴,表情依旧是很痛苦。

  “深圳,你现在除了头痛还有别的感觉吗?”我仔细打量着他又问,初次见面这样关心一个陌生人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知道高原反应的症状到底如何,下飞机到现在已经快一个小时了,我的身体还没有出现什么不适的反应。

  “您这是出差还是旅行?”看样子他是个商人,我猜测他此行拉萨的目的,同时也想和他多多说话以帮他减少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

  “出差。”他的反应症状明显得到缓和,做了一个深呼吸,松了一大口气,神色也明显好转了。看来并不是那位导游所讲的那样可怕吧,我暗自思忖着。

  “你是来旅游的吧?西藏很漂亮,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旅行。我每次过来出差总会有一点轻微的高原反应,不过一会儿就没事了。没有吓着你吧?”缓和过来的他话语多了起来,有点不好意思的向我解释,担心刚才自己的症状吓住了身边这个看来有些柔弱的女孩子。

  “快看,那边就是布达拉宫了。”车已行到市区,中年男人用手指着远处一排寺庙式的建筑,告诉我那就是布达拉宫了。这就是传说中包藏众多珍宝的布达拉宫吗?远远望去,独有的西藏风情建筑使它林立在远处与众不同。

  “哦,很漂亮。看上去非常雄伟,确实名不虚传啊!”看着窗外这个气势恢宏的建筑,我却没有想象中的兴奋,说得竟然有些言不由衷。也许是我走过太多地方,各种各样的人类建筑精华见得多了,因而更喜欢纯净、自然的景色。况且,我还没有真正感受这个城市,这座宫殿,一种距离将我隔离在布达拉宫之外。

  我找出出发前带的旅游手册,再次翻看关于布达拉宫的介绍:

  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藏式建筑群。它奠基于海拔3600多米的山麓,占地面积366775平方米,主楼高115.70米,共13层,大体分红宫、白宫两部,沿山而筑,层楼起飞阁,高巅有金顶金幢,四周多危垣石磴。

  布达拉(Potalaka)是梵文的藏语音译,是佛教传说中观音菩萨居止之山。据藏文史料记载,布达拉宫初建于吐蕃松赞干布在位时期,相当于公元6世纪中。建成百余年后毁于雷火。随着吐蕃王朝的崩溃,逐渐废弃。12世纪以后,虽然先后有藏传佛教高僧栖山说法,但其所居处已非宫室遗存,只有拉萨大昭寺壁画上还保留着昔日宫殿的图像。

  17世纪前期,在红山旧址上重建布达拉宫。历时3年,建成了白宫。白宫,因宫墙涂白色而得名。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00米。此后,布达拉宫已不单纯是一个教派领导人的修道场所,而兼作300多年内西藏地方封建统治的中心。

  布达拉宫的第二次大兴土木,是由第巴桑结嘉措主持修建红宫。红宫因外墙涂红色而得名,于公元1690年落成。红宫是一座多层建筑,其内部可分为大殿、佛殿和灵塔殿等主要殿堂。从17世纪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前后经过300多年。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艺术精华的荟萃。作为民族艺术的宝库,布达拉宫藏有极为丰富的艺术珍品,宫内有大量的壁画、唐卡、雕塑等。

  合上书,再次抬头看那红白相间的宫殿,开始隐隐有了一些神秘的气息在心中盘旋。

  “已到西藏,很开心。”我低头开始发手机短息,发给那些一直牵挂我行程的深圳网友。

  很快收到他们的回复:“一路小心等你回来,摩卡,记得快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