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危险的移动 > |
八十五 |
|
苏北看着吴运韬,想弄明白他说的“不好了”指的是在美国获奖不好还是因为在美国获奖证明了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批评不好。苏北理解为后者。他对吴运韬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对于有文学见解的人,他总是很敬重。 “胡杨知道你想到北京来工作吧?” “他知道。” “哦……你为什么要离开K省?” “因为一些个人原因。”苏北不想做更多解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我爱人认为孩子在北京接受教育会更好一些……” “你爱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她的调动问题解决了吗?” 苏北回答说:“她在K省在大学中文系当老师,已经先于我联系好了中国文化大学,还是搞教学。” “那太好了。” “孩子的问题,北京市政府有政策,知青子女户口可以落在北京,所以我女儿的户口前几年就落在了我父亲的户口本上……” “哦……”吴运韬说,“你是怎么认识徐罘的?” “我不认识徐罘,”苏北笑了,“是这样,我和爱人到中国文化大学联系工作的时候,接待我们一位领导正好也是曾经在K省洛泉地区插队的知青,他很热心,当时就为我的工作张罗,打了好几个电话。我是第二天接到那位领导的电话,让我来找您的……您说的徐罘是……” “你碰到了很多好人,”吴运韬笑着说,“徐罘是咱们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社原来的主任,现在退居二线了。他热心推荐你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来……”吴运韬把两只手绞在一起。“是这样,苏北。就我个人来说,欢迎你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来工作。这件事,我们要研究一下。我们的两位副主任到云南开会去了,要等几天才回来。你打算在北京呆一些日子吗?” “我想尽快回去。” “不要紧,你回去也行,回去等我们的消息。” “我知道调北京很难,这事还要您多操心……”苏北诚恳地说。 “就你的条件来说,不应当是很难的,”吴运韬说。“你以前联系过往北京调动吗?” “没有。” “这次你没有到其他出版单位去联系吗?” “没有。” “不用联系了,苏北。我基本上可以说,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决定调你。” 苏北站起来,表示感谢。他的脸微微地红了。 吴运韬让他坐下,两个人又聊了些别的,然后苏北告辞,吴运韬把他一直送到大门口。 事情进展极为顺利:东方文化出版中心领导班子很快做出了调苏北的决定,苏北很快就跑好了调往北京的所有手续。北京市政府对于知青返回北京有优惠政策,苏北的手续都是在这个框架内完成的,没有叨扰单位。 和吴运韬第一次见面四个月以后,也就是新的一年元旦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苏北已经把家从K省搬到北京,准时向东方文化出版中心人事处报到,并且坐在金超的第二编辑室办公室里面了。 苏北没有对任何人说他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煎熬:回来没有住房,为了租房,他简直跑断了腿,最后才在三哥的帮助下租到了又暗又潮湿的两间平房,租金是每年五千元。在北京,学校更是分为三六九等,为给女儿联系一个质量好一些的学校,他左磕右碰,好不容易找到一所离家很近质量又不错的小学。从来不会送礼的他,面红耳赤地去敲有关老师的家门,呐呐地说着客气话……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他又回到了他度过童年时光的这座城市,回到了他的生命开始的地方。 一九六八年年底,十八岁的苏北离开被贫困折磨着的家庭,带着父亲用拣来的废木料钉成的箱子,出发到遥远的K省洛泉地区插队去了。他还记得离开家的那天,母亲追随他到公共汽车站为他送行时的情形,还记得二姐瞒过姐夫给他手里塞的十块钱,记得大哥、二哥由于他在家庭问题上站在母亲一边而拒绝给他提供任何帮助时的表情和目光,记得在同一年中专毕业参加工作的三哥由于和最亲爱的弟弟离别伤愁动不动就向母亲发火时的蛮态,记得火车开动之时站台上响起的哭声,记得三哥用手背挥去泪水的姿势……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时光能够重新创造一个人,也能重新创造一个世界。苏北早已经不是二十五年前那个苏北,北京也已经不是他在这里读中学的那个世界。这里已经没有母亲,没有二姐了,父亲被在老家的大姐接走了,北京的所谓的家,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空壳,一个象征。他不是回家来了,二十五年前那个家早已经不存在了,消失了。他是把他的家搬到了一个已经有些陌生的世界。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