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记者 > |
一零二 |
|
自从周望暗示他早已知道了自己和杨阳勾结的事情后,韩水平的精神彻底地崩溃了,本来对于竞聘就没有多少把握,加之有这样的事情,他早已心灰意冷。其实在讨论方案前他不仅知道了方案的内容,也结合方案找过了市里的领导,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市委管理的干部,他找朱冠军和刘平化,希望他们能考虑自己的处境,必要时让他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朱冠军显得爱莫能助,而刘平化为了石寨县和“三万工程”的事情此时心里添堵着呢,哪还有精力再搭理报社的事情。他前思后想,念起自己这几年对报社一向勤勤恳恳,没功劳也有苦劳吧,所以又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回到周望身上,希望人事改革从中层以下进行。那天会后,他气冲冲地去找周望,谁知人家在不咸不淡的几句话语中流露出对自己和杨阳的事情早已一清二楚。既然这样自己还有啥脸面继续呆在报社,出了周望的门后他甚至感到了后怕。无奈他只好装病躺在家里,似乎自己的后半生只有听天由命了!当考评委员会做出特聘自己的决定后,他好像还不相信周望会这样宽容自己。等到周望亲自带着有关领导到家里探望并征询对他的安排意见时,他在忙乱的点头当中理解了“感恩涕零”这个词的真正含意。 哪个单位改革的核心都是人事和体制的改革。海山日报人事改革一结束,随着新聘员工的陆续到岗,激励机制自然便开始运行,报纸围绕着“三贴近”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力求实现领导层和读者群两个满意。对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稿件全面更新,突出深度报道、舆论监督报道,依照这些内容再决定版面的设置。他们在头版长期开辟了《今日关注》和《百姓你我他》专栏,在其它的版面开辟有《读者之声》、《百姓连线》、《你在我心中,我在你心中》等专栏,力求做到从百姓关心的角度报道政府工作,最大限度地引起共鸣;从百姓关心的角度报道建设成就,最大限度地激发热情;从百姓关心的角度报道社会热点,最大限度地平衡心态;从百姓关心的角度报道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主导舆论。 周望根据报社的实际状况,很早便形成这样一个观点,中心工作报道是党报性质的使然,贴近百姓生活是市场的需求所在,而舆论监督除了能对政府职能部门起到督促作用外,对于社会上的许多不合理现象的揭露还能很好地安抚受盘剥的百姓,如果操作的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缓解社会矛盾。 看着改革后的《海山日报》在一片叫好声中既平稳又快速地运行,周望觉得有必要通过网络来体现“三贴近”。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由报社网络中心创办的海山新闻网上。这个网站几乎和两年多前《海山日报·牵手百姓报》的改版同步建立,现在不仅已成为海山市最大的门户网站,而且在全省的同类网站的点击率也名列前茅,日平均达到15万人次以上,超过了报纸的最高发行量。仅在新闻版上每天跟发的帖子平均达到三千多份,这些帖子多数是很有见地的,不仅对新闻消息本身给与了关注,更重要的是能中肯地提出很有思想的看法,有时候报纸也选登一些来自网络的观点和稿件。一天,他看到有一个网友在帖子里对当天的《海山日报》进行了评述,认为头版头条刊登的《我市公安系统积极创建平安海山保一方百姓幸福》的稿子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里面非常空泛没有内容,基本上等同于给公安系统发文宣誓,而另一篇稿子《保土保肥淤地坝成为海山粮食生产的“聚宝盆”》文字干练,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是难得的好文章,却被安排到了二版。该网友的评论真是很有见地,周望很受启发,他在想能否把报社拟定次日见报的稿子作为候选稿件预先发布在网站上,由网友投票进行评判并参与决定头版要上的稿子,这样既体现了网络的广泛参与性,更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为了充分体现民主,周望把自己的初步设想用书面的形式发了下去,引发了报社同仁的激烈争论。从收集到的回复中看到,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差不多各占一半。支持者认为,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是今后媒体发展的主流,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会取得报纸的地位,而此举则是把传统的报纸提前融合到现代网络之中,为今后报纸和网络的相互依存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由于读者以编辑的身份更早地参与到文章的评判中来,将会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报纸更吸引读者;反对者的理由恰恰相反,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无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新闻视野的角度都和专业工作者有较大的差距,而把稿子提前放到网上,引发争论,无疑是一种大跃进式的全民办报翻版,同时,报纸提前上网赢得网络读者的同时必将导致发行量的下滑。好不容易花了大气力改版的报纸在还未完全成熟之时就推出此举的话,必然会引发报社内部和报纸无限期的混乱。两派争论从书面到口头相当激烈,一时难分伯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在周望的积极倡导下,编辑部决定开这个中国新闻界先河。为了收到实效,报社特意做了精心准备,先是预告了由网友投票决定报纸稿件的消息,然后给网友推出两篇时效性不强但很有看点的稿子作为头版头条的候选稿子。大家心里都很明白,从这两篇稿件的反馈中,就能看出网友选择的水平究竟如何。 这两篇稿子均为新闻故事,《25元餐费和25亿元投资》说的是一个外资化工企业不久前落户海山的故事。该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看好在海山及毗邻地区储藏丰富的盐矿资源,准备投巨资进行化工原料生产。论资源储量海山不及毗邻的三个市,但另外三个市为了引进该项目在接待上费尽苦心,从省城甚至沿海地区购回来大量的山珍海味,真是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外商吃。而海山市则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一门心思用在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在外商考察的两天里,市委书记尚进和市长罗平安等领导都是陪同客人吃每餐25元的自助餐,也就是这25元的自助餐促使外商最后下定决心,放心地把25亿的化工项目落户到了海山。该项目落户的消息此前已在《海山日报》上报道过,而此次则是幕后的新闻故事。 另一篇稿子《1000人的“谎言”圆了一个绝症少年梦》讲述的是海山8岁的小学生王刚因患脑瘤导致双目失明,在他弥留之际说出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天安门前参加一次升旗仪式。显然,要带他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去,无论他的身体还是其它条件都不具备,但孩子在人世间里最后的梦如何圆牵动了全社会的心。为此由千余名老师、学生、警察及社会上众多的好心人组成的“圆梦”队伍,共同为王刚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交通警察的摩托车引导下,失明的王刚和他的父母坐上了自愿者开来的轿车,他们在海山郊外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了海山人民广场,此时的广场人山人海,秩序井然,王刚走下车后,父母牵着他的手噙着泪水指点着,这里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那里是人民大会堂,走在广场中央便说走到了升旗处,武警叔叔马上就要出来升旗了。紧接着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音乐声中,海山武警支队的五十多名官兵组成了方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正步走过王刚面前。随即响起了嘹亮的国歌,王刚自觉地扬起头,激动地高高举起右手,向苍穹行少先队员礼。 两篇稿子上网后,网友的投票非常热烈,等到截稿时间竟有两千多人投了票,还收到180多条帖子。令周望和编辑们感到高兴的是,网友的看法和他们是非常的一致,《25元餐费和25亿元投资》以百分之七十六的高票入选头条。网友们显得非常理性,许多人认为尽管《1000人的“谎言”圆了一个绝症少年梦》的故事非常感人,但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和重大项目在海山落户更是关切到每个老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所以头条应该上这类稿件。 之后的试验更证明了参与讨论稿件的网友们的水平。报社同仁感到惊奇的是,头天稿子上了网后,报纸的发行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街头零售增长的势头也很旺盛。大家分析说,新增加的购买者中大部分应该是网友,正是因他们自己也成为了“编辑”一员,从而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