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机关 > |
五十三 |
|
第二天一早,奶奶揉了一大盆发面,放暖气那儿让它发酵。然后,祖孙三人在欣星的率领下,去逛街。 他们先到中心广场,这里人潮如涌,男女老少在这里晨练,打拳舞剑的,使枪弄棒的,遛鸟逗狗的,打球跳舞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欣星带奶奶和弟弟到广场一角老年秧歌队那儿,五六十号老年人,男男女女,穿红挂绿,舞动手里的扇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身腰,跳得正欢。 她们看了一会儿,欣星对奶奶说:“奶奶,这些老头老太太,岁数和你差不多,你看人家多快乐呀。这次你就不走了,住一段时间,给你报个名,你也跟上跳跳,保你返老还童。” “我怎么看着像老妖精似的。你说这么大年纪了,穿得大红大绿的,还屁颠屁颠地扭,也不害怕人家笑话。”奶奶笑着说道。 “这你就没文化了不是。在这,不要说穿得大红大绿的,就是光着颠,也没人笑话的。”欣星说完,呵呵呵呵地笑着跑开了。奶奶跑着追了几步,举着巴掌要打。 “这死丫头,也不害臊。” 在这儿逗留了一会儿,欣星带着他们到健身设施这块儿。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欣亮混在人群中,在健身器上上蹿下跳,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了。欣亮要奶奶在健身器上耍耍,奶奶就是不肯。 他们溜达到湖边,湖水已经结冰,冰面上活跃着滑冰的人们,欣亮是在冰面上耍惯了的,见这儿比马莲沟的涝池要大得多,迫不及待地就要上去。欣星挡住他,说姐姐给你租滑冰鞋去。说着,她跑到租鞋处,租了三双滑冰鞋跑回来,给欣亮和奶奶各一双,自己一双,弯腰穿滑冰鞋,边穿边给他俩示范,欣亮也就边学边穿。欣星穿好滑冰鞋,见欣亮的没有穿好,就帮着他穿好,又去帮奶奶穿,奶奶说什么也不穿。欣星蹲下来,抱着奶奶的腿,非给她穿不可。奶奶弯腰把她推开,执意不穿。欣星说句“真是老古董”,就牵着欣亮走上冰面。 在家乡,进入冬天,涝池就结冰了,一直到来年春天才慢慢地融化。涝池离他家不远,欣亮一个冬天都在冰面上。他们叫打滑操。他和小朋友一起,上了冰面,随手捡一块冰块,狠劲地摔打在冰面上,打成冰渣子,跑几步,在冰渣子上滑过去,滑得老远老远。在那儿,他顺滑、倒滑、侧滑、站着滑、蹲着滑,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而穿了这滑冰鞋,两脚反倒不听使唤,一上冰面就跌了几跤,欣星教了他一会儿,长进不大,他就不耐烦了,脱了滑冰鞋,就像在家乡的涝池上,尽情地滑起来。 奶奶看着孙子、孙女玩得很开心,便信步走到湖心亭里坐下来,东张西望,放眼望去,其情其景,目不暇接。 欣星滑到这里,滋溜停下来,对奶奶说:“可好玩了,奶奶,你不下来,你会后悔的。” “有啥后悔的,不就打滑操吗?奶奶打小儿看到老的,你以为奶奶稀罕呀!” “你不稀罕拉倒。”欣星说着,脱了滑冰鞋,上了亭子,和奶奶坐在一块儿,逗奶奶玩呢。奶奶问:“你们城里人家,拧开水管子,水就淌到锅里了,修这么大个涝池干啥呀?” 欣星捂着嘴笑得前仰后合,末了说:“奶奶呀,你笑得我都快抽过去了,这哪里是什么涝池呀,这是人工湖,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夏天划船、钓鱼,冬天滑冰,跟水管子沾不上边。” “哦,”奶奶若有所思,她对欣星说,“这城里人呀,真不知道水有多贵。在我们那儿,有时候水一紧张,涝池里没水了,得到镇上去拉水,好几里地,拉水的人多了,一天也难保拉上一趟水。冬天涝池里的冰都打净了,得进山去打,打一回冰,也就吃上三五天。你不想,在我们那呀,吃这个水呀,难着呢。要是修这么大的个涝池,那该多好呀。” “那容易,”欣星开玩笑,她把头靠在奶奶的肩上,抚摸着奶奶粗糙的手,“等我大学毕业了,挣上好多好多钱,到咱村里去,每家每户都安上自来水,就像城里人一样,水龙头一开,水就到锅里,奶奶你就用不着拉水、打冰了。” “难为我的孙女儿这么孝顺,”奶奶抚摸着欣星的头说,“只怕到那时,奶奶早就不在人世了。” “不会的奶奶,你好好活着,活它一百岁。” “那不成老妖精了,猪嫌狗不爱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祖孙俩东拉西扯,说了一会儿闲话,奶奶惦记着她的面该发酵了,估计欣亮也玩够了,就说还是回去吧。欣星还了滑冰鞋,祖孙仨回到家中,奶奶就忙着去蒸她的供仰了。 年三十日,欣星、欣亮,一大早就被奶奶撵起来,催他俩去贴对联、门神。欣星有点不愿意,说这又不像乡里。在乡里,有那么多的门要贴,自然起的早才能贴完。这里就一个门,用不了兴师动众的,一大早就贴对联的。奶奶不饶,说过年就是这样,不然就不像过年了。 欣星、欣亮没用多少时间就把对联贴上了。奶奶把各个房间,包括阳台、厨房和卫生间,都扫了一遍,又拖了一遍,收拾得一尘不染。午饭以后,奶奶擀长面、做梢子,忙得不亦乐乎。忙完了这些,她叫上欣星、欣亮去门房端供仰。 扛的扛,抬的抬,总算把供仰给弄到家里了。奶奶指挥孙子、孙女把电视柜连同电视机搬到客厅的窗台下,把餐桌搬出来,放到电视柜的位置上。把供仰端上餐桌,掀了盖布,一样一样地摆放出个样子来。 欣星看着这些,十分好奇,向奶奶问这问那,奶奶向她做了一番解释:最大的那块,叫灶山,差不多有自行车轮子那么大。做起来挺费事的:把发好的面兑上面粉,一遍一遍地揉,揉好了,揪成一小疙瘩一小疙瘩,再搓成小小的济子,做成各式各样的“零件”,依这些“零件”的形状和寓意,逐个粘在一起,再用各色颜料依次染出来,然后用沙枣、大枣、花生点缀其间,用大锅蒸熟,颇具观赏价值。在供桌上,灶山居中,靠墙立着献上。 灶山前面是牛鼻子,做法较灶山简单,把揉好的发面团成一团,稍加修饰,将沙枣之物点缀其上,状如牛头,大小如大南瓜,五个一组供奉,有点儿讲究的。牛鼻子两旁各献羊角儿(面食,状似羊头)、灶卷各五个。 献上供仰,奶奶在牛鼻子前正中置一小碗小米,以备上香之用。摆完了这些,奶奶对欣星说:等你爸爸回来,上过香,烧过纸,放过炮,就可以吃长面了。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