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官银 > |
三十八 |
|
“我们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儿小钱儿。再说了,你也就是从我这里拿点儿零花钱吧,别人的钱你也不能收,这我是知道的。” 杜念基问:“这钱是从哪个渠道支出来的?” 冯明璋回答说:“我给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放了八百万贷款,人家给我拿来十万表示感谢,我留了五万,给你拿了五万来。” 杜念基看着冯明璋说:“现在房地产行业越来越不看好了,你放出去的贷款能保证都收回来吗?” 冯明璋满不在乎地说:“如果放贷款的时候就不打算收回来,他们也不敢拿这么点儿小钱儿来糊弄我,坐地分赃,他们至少要给我三百万才叫够朋友。” 杜念基赶紧摆了摆手说:“千万别干那样的事情,否则早晚要翻船的,这话我跟你说过无数次了。” “我收他十万块感谢费,那意思就是要求他们到时候连本带息一分钱也不能差地还给我八百万贷款——这是先决条件。你放心,在临河地面,只要我说一声收钱,他们砸锅卖铁也得还上欠我的债——否则这个老大还怎么做?”冯明璋接着说,“人家都说共产党的干部都有‘五十九岁现象’,一到快退休的时候,总要给自己弄一笔养老金。我今年毛岁也五十九了,可在你的管制下,却一直也不敢出手搞钱,否则也不至于现在还是这点儿可怜的家业了。” 杜念基笑着点了点头。 “跟老曹斗得怎么样了?”冯明璋转了话题。 “现在还看不出分晓。”杜念基抽了一口烟说。 “各家地区分行这边,有我压着阵脚,保证全都归顺在你的旗下。”冯明璋认真地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关键还要看我自己。” “不管什么时候,要钱要人,你知会一声就是。”冯明璋说。 杜念基笑了笑说:“现在看,还不需要烦劳你老兄。” 两个人便不再多说些什么,兀自抽了一会儿烟,冯明璋起身告辞。杜念基送他到门口,挥了挥手,关上了门。 14 曹平林最近正在按照李副行长的指示,在研读《二十四史》。但是真正捧起这部著名的古代典籍,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古文水平的浅薄和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无知。在他的记忆里,仅仅知道岳飞是宋朝人,曾经把金兀术打得落花流水——这是他从刘兰芳播讲的著名长篇评书《岳飞传》中汲取的一点儿可怜的历史知识。另外,他对蒙古人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的事情也有一些了解,那也是看了《射雕英雄传》后才知道的。直到捧起这部根本没有标点符号和断句的《二十四史》后,他才知道中国历史上除了岳飞、成吉思汗以外,还有一些看起来也比较著名的人物,他们也曾经担任过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部长和司局长一类的职务。在试图阅读《二十四史》古文原本而失败之后,他聪明地找来了文白对照的简装本,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起码地理解书中的意思。但是意思虽然理解了,他却始终弄不明白,这部古籍絮絮叨叨地讲的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到底与官场,与政治有什么关系。 所以他终于放弃了在短时间内通过阅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来提高自己政治敏锐性的试图,“在世佛不拜来世佛,古人的东西毕竟适应不了现代经济社会下的官场了,能否成佛,在于参醒,我还是靠自悟吧。”他这样安慰着自己。 刚才他又给李副行长的家里拨了电话,在汇报了近一阶段的工作之后,他小心翼翼地告诉李副行长,他已经辗转搞到了在北京出售的那套清朝王爷的书架。为了打消李副行长的顾虑,他委婉地说:“李行长,我是委托在大学历史系教书的一位教授朋友,由他出面,买下了这套古书架。” 即使是在电话里,曹平林也似乎看见了李副行长的笑容,老李笑着说:“小曹办事很周到嘛!” 曹平林连忙说不敢当。 “不过,”随后李副行长又缓慢地说,“也不必让你费心了。你想啊,一来我的书房里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放下那么大的书架了,二来,如果别人看见这么一整套昂贵的书架放在我的家里,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你说呢?”说着,李副行长呵呵地笑了起来,似乎是在征求曹平林的意见。 曹平林一愣,马上反应了过来,连忙轻轻地说:“这方面我也考虑过了。您看这样好不好:我在北京的朋友那里搞一套房子,把这套书架放进去,房子的钥匙留在您那里。今后,您想读书的时候,就带几本古籍去那里研读。您想啊,有钟爱一生的古籍伴在身边,更有珍贵的古书架看在眼里,那才是您应该享受的读书的环境啊。这套房子的位置,尽量选择在北京的僻静的地方,那才是学习、读书的绝好地点,别人绝对不会去那里打扰您的。您看这样是否可行?”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