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大年代 > |
一 |
|
01英雄也问出处 二00九年四月四日,清明节。 骞州南外环茅根山墓园。 一对青年夫妇站在一处墓地前。两人都三十岁左右,男子身材颀长,腰杆笔挺,面容冷峻。女子怀中抱着一个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婴儿胖嘟嘟的小脸上挂着无邪的笑容,给这个冷冰冰的墓园带来一丝暖意。 “强哥,我和刘辰来看你了,这是我们刚刚出生的儿子,名字叫方辰。你在这边就是出了名的讲义气,在那边朋友肯定也不少,你向来大方豪爽,还像以前那样过日子就好,有时间我就会来看你的。”男子方一开口,面上冷凝就被悲戚取代。 刘辰安慰地拍了拍丈夫方军的肩膀:“强哥,希望你能保佑我们的儿子平安长大。” 她说话时方军已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烧纸,放在墓碑前边烧了起来。 火苗带动着烧完的纸灰飘了起来,提醒着人们阴阳相隔的肃穆和苍凉。火苗后的墓碑上刻着:挚兄宋洪强之墓,弟方军立于二00八年八月三十日。 烧完了纸,方军又从包里拿出一份报纸放进火里:“强哥,这是今天的骞州证券报,我特意带来给你看的。”报纸放进去后火苗一下蹿高了不少,很快就卷了边角,不过最上边的两行大标题还隐约可以看见: 我市著名私募、资本大鳄左川昨日自杀身亡 2009年4月3日,上证综指收报2419.78点 骞州是个内地省会城市,不大不小,不土不洋。这里的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改革开放初期鄙视下海经商之辈,冠之以“投机倒把,不务正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沦落下岗时又都得仿效前辈老路纷纷做起小买卖,却再也难有摆摊摆出“傻子瓜子”之类的时代背景和机遇,只能叹息错过了好时机。 新世纪之后,网络时代把人们的视野打开,似乎百姓的见识也一夜间达到世界大同的地步,个个皆可指点江山,点评国内外大小事务,只是感觉到发财的机会越来越少,周围的穷人越来越多,每个人似乎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赚钱,却又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 左川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羡慕而且拼命巴结的人。这也难怪,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似乎已经不再用道德与法律来衡量,只有金钱才是唯一的标准。谁有钱谁就是成功人士,谁就是大家的偶像,毕竟肮脏的一块钱和干净的一块钱都具有相同的市场价值。 时代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中国尤其如此,但是命运的归属说到底还是人自己的选择。在每个路口,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路,也就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时间回到一九九六年年初,就在骞州大小企业随着国家政策开始陆续改制,国企职工开始陆续理解“下岗”这个中国专有名词的时候,左川的发家机遇也不经意却又必然的降临了。 那年左川三十三岁,已经在火车站开饭店八年了。这并不是因为他不想找个工厂上班,但他是个孤儿,既没上过多少学也没可以顶替父辈的名额,靠老街坊吃百家饭长大后就只好开始跟着一帮社会人混江湖,好歹没出大乱子,后来在火车站摆摊卖早点,然后开饭店,期间结婚成家,在众人眼里也是家庭事业双丰收了。可每当深夜来临时,这个虽然没多少文化却外粗内细的男人常常会失眠,他总感觉自己追求的生活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老家的三舅想让孩子上咱店里打工。”妻子王丽红看着丈夫半夜里又习惯性地抽烟发呆,索性也不睡了,“今天刚打的电话,等你回信呢。” “他自己是副厂长,怎么还安排不下孩子,非得往咱这里送?”左川有些纳闷。 “他们厂要改制了,他自己还不知道以后干什么去呢,哪还能管得了孩子。要是能安排了谁愿送到外面去?” 左川更纳闷了:“他们厂不是效益很好吗,老牌国企,这些当官的怎么想的?” “你说的那是前几年,这几年他们厂不行了,要不然机械局也不会想甩包袱,只是现在还没人要。多惨啊,好好的几百人的企业想卖都没人要,你就说让不让孩子来吧,能帮就帮一把。”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