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步步为局 >  上一页    下一页
八十五


  汪大明心里说,看来姚冰上次送的什么“科技示范地”的苞谷、“四化红旗田”的稻谷这会儿派上了用场。心里便等着龙书记顺势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谁知道他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眼睛都没往这边瞟一下,汪大明的失落越发增加了几分。只有陈伟阳认出了汪大明,微微有点意外,但也只是冲他点点头,再无一言半语。

  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龙书记招待谭首长的居然还有东北老烧,这价格低廉的东西在大都市恐怕早就绝迹了,在上档次的场所里更是闻所未闻。对于喝惯了五粮液、水井坊和洋酒XO、路易十三的牛力耕、陈伟阳、贾东生这些人来说,已经大有21世纪上海小资走进半坡氏族社会的近乎夸张的惊奇和艳羡,一个个争着表示对返璞归真的热切赞美。贾东生尤其殷勤,频频敬这个敬那个,对汪大明也客气地表示了两杯。龙书记的眼光看过来几次,但仍然没有介绍他,汪大明心里的失落达到了极点。

  几杯酒下肚,龙书记便捧出自己的回忆录来,要谭首长给题个书名:“真是天意,我的书刚刚写好,你就大驾光临,好像有先见之明似地。”

  “我还以为自己多么大的面子,原来不过是赶得巧而已。”谭首长乐呵呵地笑着,“我就知道不会白吃你的饭菜,你老龙这算盘打得贼精啊。”

  其他人马上恭维谭首长的字那是千金难求,今天别说龙书记沾了便宜,就是跟着看的人也大大地沾光了。

  谭首长等大家恭维够了,这才志得意满地提起笔来一气呵成。自然又是一番真假难辨的喝彩和不懂装懂的欣赏。七八个人轮流来到字幅前尽了捧场的义务之后,重新入座就开始谈些书法艺术的高雅话题,这时候龙书记才似乎突然想起汪大明的存在,指着他对谭首长说:“知道你一直关心地方的文化事业,我就叫了文化厅的小汪来,你难得来潇河一次,无论如何要扶植一下潇河的文化事业才好。要不,咱们6500万潇河人民可不答应啊,呵呵!”

  汪大明赶忙站起来自我介绍:“我叫汪大明,请首长多多批评,呵呵。”

  一旁的牛力耕突然想了起来,问道:“上次代表文化厅发言的就是你吧,年轻人不错不错!”

  谭首长上下打量一下汪大明,点点头说:“蛮精干的,不错嘛。”

  汪大明趁机鼓动谭首长去南河口看傩戏,“咱们潇河虽说文化资源深厚,但最具特色最为古老的还是傩戏,其中又以南河口的傩戏最为独特和完整。傩戏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极强的色彩感和音乐美,又由于其先天的封闭性,极少横向交流,所以至今仍然保留有商朝时期的部分特点。”

  谭首长只在沈从文的小说中看过关于傩戏的描述,来自北方的他对这种纯粹的南方民间艺术很感兴趣,于是又问了汪大明几个问题,便当即决定第二天去南河口看看。牛力耕和陈伟阳马上抢着说省里立即就安排,去那边陆路水路都方便的。只有贾东生稍微迟疑了一下,他原本想拉老首长去他正在搞的一个形象工程工地看看的,顺便要点拨款下来,没想到被这个半路杀出的毛头小子抢了机会去。

  直到此时,汪大明才明白龙书记棋高一招,事先不向任何人介绍自己,半途再突然推出,让人想提防都来不及。汪大明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为自己先前在心里对他的唐突和不敬而自责。

  刚刚结束宴席,汪大明就急不可耐地给郭天宝打电话。郭天宝一听又喜又急,喜的是机会这么快就来了,而且是北京来的大人物;急的是汪大明这时候才给自己消息,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

  汪大明开玩笑说:“要不我帮你推掉算了?”

  “别别别,人家抢还抢不到哩,”郭天宝明知道汪大明这是玩笑话,但仍很急地表示,“我马上召开四大班子开会,连夜布置接待工作和安排表演节目。”

  “你那‘处女浴’的把戏就别玩了,我看谭首长多半是个老革命,万一搞砸了可不是玩的,呵呵。”汪大明有点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

  郭天宝连说“知道知道”,便匆匆挂了电话。

  要不要向厅里汇报呢?汪大明犹豫了好一阵,按说这么大的事情必须向党组汇报,由陆厅长出面陪同才是名正言顺的,但汪大明知道一旦陆厅长插进来事情就变复杂了,弄不好还会出现什么节外生枝的情况。但是不汇报的话,自己很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无论陆援朝还是潘治政肯定都会对他的“地下活动”反应强烈。甚至会搬出“组织原则”之类的政治帽子来。思来想去,汪大明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赌,万一逼急了就说是首长的私下活动,中央保卫局要求不扩大知晓范围的。这么一想,汪大明就理直气壮起来。于是下午照旧去厅里转转,见也没有什么事情,就和办公室打声招呼,说是要外出调研几天。

  第二天一早,汪大明就陪同谭首长出发去南河口,随行的就是头天省里的几位大员,没想到龙书记也兴致很高,说是搭帮老首长一起出去看看新奇。于是三辆高级轿车在一前一后两台警车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车辆行人纷纷躲避,坐在车里的汪大明忍不住想到先前自己就是作为行人的角色给人家让路的,不由得又生出一番感慨。几年前耿达在报纸上写过一篇短评,标题叫《警车开道背后的“长官”意识》,结果被新闻阅评组一顿痛批,指责作者将现在的警车开道和封建社会的鸣锣开道相提并论是“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耿达直感慨那个写阅评意见的家伙一定是自己有资格享受警车开道待遇的,要是他也是个供人驱逐的普通百姓只怕就不会这样看了。当时汪大明还打趣道:“说不定人家也是你我一样受驱赶的阶级兄弟,只是脖子后来还拖着一条看不见的辫子热爱恭颂圣恩罢了。”

  看看到了南河口市的边界,只见郭天宝早就率了一大队人马在恭恭敬敬地等着。见了车队,先就有锣鼓队敲打起来,一群穿戴花花绿绿的男女老少拼命挥舞彩旗绸缎,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巨大的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谭首长莅临南河口指导工作”。汪大明见了微微皱了皱眉头,心想都什么年代了这郭天宝还给弄这样的场面,万一老爷子不吃这一套岂不弄巧成拙!他赶忙下了车去看动静,却见上来两个民族装扮的美貌少女给谭首长一行每人挂上一个精致漂亮的山寨绣花布包,又见两个赤膊裸背的男子上来敬献“高山迎客酒”。

  汪大明拉过郭天宝说:“你小子也太冒失了吧?这么张扬未必好啊。”

  郭天宝挤挤眼睛,说:“老人家都喜欢热闹,你没看老爷子正笑着嘛!”

  汪大明回头一看,可不,谭首长正眉开眼笑地乐着,牛力耕他们也一个个面露喜色,这才将心中的一块石头放下地来。便四处张望,并没发现柳如烟的影子,心里自是怅然若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