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0期

罗贯中一个馒头引发的玩笑

作者:知白守黑




  小说不是史志,它可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家想象的空间朝什么方向发展,这要看他的心情,到底是想伺候谁,还是想炮轰谁,当然由他自己决定。同样的东西,往往有不同的结果,他可以将其写成一朵鲜花而万古流芳,也可以将其写成一坨粪便而遗臭万年。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以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把同样视皇帝为傀儡的曹操写成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让后人演戏时都把他弄成白脸,而把诸葛亮则写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结果到处都是烧香的庙,引无数贤能竞折腰。罗贯中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体现“拥刘反曹”的个人倾向,这也许正是《三国演义》的骨架。
  罗贯中视曹操为青楼妓女,无情炮轰。罗贯中拥护的是汉室,奉若神明,想伺候的当然就有诸葛亮。他把诸葛亮视为深闺秀女,从头顶到脚后跟儿伺候得体贴入微,无所不至,无处不舒服,对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毛孔都进行了精心的美化和神化,让其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其每一块肌肉都长满了忠良的神经。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除了长得好,是帅哥,脑子也好使,足智多谋会打仗,神通广大会发明;除了木牛流马、孔明灯、孔明棋、八卦阵等,就连国人天天吃的馒头也是出自诸葛亮的杰出发明。这使后人在研读《三国演义》后,不但相信诸葛亮是个大军事家,更是一个发明了馒头等军民共用产品的大发明家。这从写作艺术上讲,应该叫功夫;从历史真实的角度看,应该叫玩笑;留给后人的,应该叫尴尬。
  《三国演义》叙述:“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
  据此,大部分后人坚定地相信,今天我们所吃的馒头就是“诸葛亮牌”的,诸葛亮就是中国历史上发明馒头的第一人。然而,世上亦有钻牛角尖者,给予馒头以讹传的说法。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由此看来,古人已从中发现了猫腻儿,所谓的蛮头,诸葛亮的确做过,但它不是让人吃的,而是用来祭神的,诸葛亮所做的“蛮头”远不是今天放在餐桌上供人们品尝的馒头。“馒头”一词是从“蛮头”讹传而来,不是诸葛亮自己想这样,而是后人包括罗贯中之类强加的,这不能算是诸葛亮的错,诸葛亮本人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想当爱迪生式的发明家。如果说《三国演义》的记载中诸葛亮在馒头食品上有发明,他所谓的发明只能说有两项,一是使馒头有了被后人音同讹传的最早依据,二是他是看着古人的馒头发明了自己的“蛮头”。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家,麦种得早,就有了食用的多种方法,有了磨,就有了面,有了面,也就有人尝试做各种面食,馒头便是其中的一种。古人做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但那时古人还没有想起馒头这个时尚的名词,他们称馒头为“饼”。《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面起饼”应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馒头。
  在《三国演义》的精彩文字中,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而南阳正是小麦种植较早的地区之一(至今仍是全国的重要粮仓),从战国到三国历经了600多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不可能流不到蜀国,“面起饼”也不会传不到南阳,卧龙冈上的种麦人也不可能没有见过“面起饼”。
  《因话录》倒是给了一个说法,称三国时期的蜀国早有此物:“馒头本是蜀馔(意为在诸葛亮之前已有馒头),世传以为诸葛亮征南时以肉面像人头而为之。流传作‘馒’字,不知当时音义如何,适以欺瞒同音。孔明与马谡谋征南,有攻心战之说。至伐孟获,熟视营障,七纵而七擒之,岂于事物问有欺瞒之举,特世俗释之如此耳。”这再次证明,诸葛亮发明“蛮头”前,馒头的确存在于世,并且诸葛亮发明馒头一说不止受到一人的怀疑。
  晋朝时馒头仍是祭品,人不能吃,只能用来敬。到了唐朝有了发展,馒头变成了餐桌上的观赏食品,但只能看还是不能吃。人们真正吃馒头的历史是从宋朝开始的。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馒头作为大众食品,早已摆上了平常百姓的餐桌,他在写《三国演义》时,手里拿着的正是可吃的馒头,可他头脑中思考的却是诸葛亮祭神的“蛮头”,既然都是面做的,读音又相同,在自己的小说中把“蛮头”演义成馒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罗贯中这么一写,不但为这种食品起了一个很时尚的名字,也把馒头发明者的花环实实在在地套在了诸葛亮的头上,既达到了伺候诸葛亮的目的,也增加了小说的韵味,何乐而不为?《三国演义》中的馒头一出炉,冒着热气就传到了寻常百姓的口中,因为这部书是出自民间而盛传民间的大众书籍。
  追根溯源,与其说是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发明了馒头,倒不如说是罗贯中用自己手中的一支秃笔趴在小桌上的油灯下发明了馒头更能让人信服。这种发明馒头的过程不用锅蒸而用笔写,不用和面而用研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发明创造,这样做出来的馒头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玩笑,留给后人的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尴尬。
  
  编辑/宛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