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侠客李白
作者:张家翔
说到李白,中国文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诗篇往往以洒脱、狂放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来,仿佛游走于无束、逍遥之境地。他的酒意更是为世人所钦佩。李白的诗,细细品来,犹如开坛佳酿,馥馥飘香。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能够做到诗中有酒,醉酒吟诗的人,就只有李白了。
然而,真正的李白,并不仅仅是后人所了解的“诗仙”、“酒圣”,他还是一位行达天下的侠客。
李白的侠体现在他的剑,常言道“宝剑配英雄”,李白身为一个侠客,怎么会没有贴身利刃?“剑,兵中君子者也。”李白正是手握着剑,浪迹江湖,快意恩仇,仰天长啸,放浪不羁:“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倚剑登楼台,悠悠送春目”(《古诗五十九首倚剑》);“闲过信陵饮,托剑膝前横”(《侠客行》)。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李白,并不是我们心中所想象的那个外表儒雅,朱唇玉面,身饰华服,正襟危坐的懦懦书生。连他自己也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且游猎篇》)所以他很可能是一个满脸虬髯,身着短衣,一手提马缰,一手握宝剑的游侠。
作为一个游侠,不会饮酒是不行的,说实话李白的酒量确实很大,“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襄阳歌》)。他甚至有时为狂饮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这就恰恰印证了李白是一位真正的豪侠,酒就是他“豪”的最佳体现。为此,他的好友杜甫还曾劝慰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李白和杜甫虽为好友,然而他们在文化积淀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李白出生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属当时唐王朝的安西都护府),后来随父迁届蜀地昌隆县,据史书载:“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陆所凑啊……以财物雄役夷獠……其居处风俗、衣服、饮食,颇同于獠。”(《隋书·地理志卷二十九》)。可见当时李白居住的蜀地文化与杜甫居住的中原文化是相区别的。这种地域风情无疑给李白在幼年时期灌注了一些狂放、豁达、浪漫的行为元素和创作元素。另据《国补史》卷下《叙酒名著者》和《新唐书》的记载,蜀地自古多产美酒,剑南道成都府土贡有生春酒和剑南烧春(即烧酒),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想李白的饮酒史早在少年就已开始了。
要做到一个真正的侠客,内心还要充满爱,这种爱是对于天地间苍生的博爱,也就是“侠心”,李白的“侠心”就体现在他的爱国、爱民上。他曾路见不平,仗剑杀人,他自己也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然而在他看来,真正“侠”的定义并不是仅限于路见不平,仗剑相助,而是应该更广泛地拯救百姓于水火。所以在李白诗中,可以反复看到“贤思高举”的渴望。姜尚、管仲、诸葛亮,这些人物原先都是埋没在社会下层,后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君主所钦佩,故而得到礼敬,且委以安帮大任。李白一直想跟他们一样在政治上取得一些成就,他所谓的成就,是他大权在握的形势下,在国家危难之时(安史之乱)去挽救国家与百姓,然后功成身退,飘然远隐,游走山林。正如他所说:“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侠客行》)但李唐王朝并没有给李白这样的机会,当时昏庸的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调音赋词的文臣对待,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正所谓奇侠交奇友,李白也不例外,他曾与孔巢父、裴政、韩准、张叔明、陶沔等人隐于徂徕山,时称“竹溪六逸”。关于这几个人,李白也有叙述:“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可见这些人皆是当朝的高洁隐士。李白不仅结识隐士,而且还与僧人、道士有很密切的交往,比如说书僧怀素(725年~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李白在他的《草书歌行》中写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吾是醉后倚绳床,须臾扫进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可以看出,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观临过怀素的妙笔,而且怀素尚在少年,李白还称“吾师”。可见,与这位书坛奇人的关系匪浅。
侠,必行也。李白的“侠游”是浪漫而又曲折的,从《蜀道难》到看《关山月》,唱着《幽州胡马歌》至《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由《游太山六首》到《从军行》,从《登峨嵋山》游到《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直至最后客死当涂,发出最后的一啸:“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终歌》)由此可知,李白的诗并不完全是从酒里“泡”出来的,而是诗人广泛地接触了各个地域的人情世故,并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欲问诗篇穷妙处,只缘吾笔写吾真。”这才是他真正的创作源泉。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酒圣”,这的确不错,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是生活于当时社会的真实个体,“诗仙”、“酒圣”的称呼,只是后人的心灵被李白的浪漫诗篇触动之后,而发出的感慨罢了。所以,我个人认为称李白为“诗侠”是最恰当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