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家族企业 女子称奇

作者:林一笑




  她的办公室布置得十分雅致,就像她身上的服饰一样,精致,不张扬。在她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两把寒光闪闪的长剑,那是朋友从英国带回来送她的礼物。潘佩聪笑盈盈地说:“可能朋友觉得我身上缺少点杀气。”因为不管是朋友还是员工,她都待之以宽厚仁慈的心。
  
  临危受命
  
  潘佩聪,温州挺宇集团的第二代负责人之一。当年父亲潘挺宇创办挺宇集团时,潘佩聪年仅10岁。挺宇集团起家靠潘挺宇,创业成功则在很大程度上靠刚过而立之年的潘佩聪。潘佩聪是一位经营奇才,她从小就边读书边跟着父母办企业。在父母亲不在国内且企业面临着危机的时候,她硬是走上了总经理宝座,毅然挑起了管理整个企业的担子。潘佩聪统领下的挺宇集团,触角已经伸及机电、传媒、化工、出版、公关策划、投资等各个领域。在中国民企巨头云集的浙江省,挺宇集团早已跻身百强。值得一提的是,从父亲的手中接手挺宇时,潘佩聪只有18岁。
  父母的出走缘于一场风波。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2000元起家的“挺宇”,到了80年代后期已经颇具规模。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把潘佩聪的父母“吓”到了国外。 那时候报纸上的大幅标题是: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绊脚石。她的父母都是历经波折的人,对政治相当敏感。他们决定先到国外看一看。1989年下半年,潘挺宇夫妇因为害怕私营企业会遭到打击,丢下子女和企业去了欧洲。他们考察了10多个国家,后来决定定居在西班牙。等潘父在那里把餐馆都开好了,这里的形势又缓和了。
  回来后,令潘挺宇夫妇吃惊的是:18岁的潘佩聪充当了准父母的领导角色,硬是单独将企业和家庭支撑了一年多时间,而且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实他们也知道女儿的能力,早在她16岁时就已经凸现出来。
  
  少年英才
  
  16岁那年,上海金山一家国有企业有30万元的欠款始终不到账。临近年关,公司资金周转紧张,父亲为此很是犯难。潘佩聪说,我去。那时候温州到上海坐船要20多个小时,到金山中途还要换几次车。潘佩聪仅凭着一个地址就找到这家企业。
  看到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来讨账,这家国企的领导大吃一惊。也许是16岁的潘佩聪楚楚可怜的神情令人不忍,也许是他们拗不过她的倔强。总之,最后她就凭自己的聪慧与执著,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那张30万元的支票。
  潘佩聪总能创造奇迹。后来挺宇集团技术含量较高并填补国内空白的主打产品“在线分析系统”仪表,就是她组织企业内外力量开发成功的。挺宇在外地包括国外的几项投资,也都是由她成功运作的。
  当时临危受命时父母不在身边,同龄人还都在上学,潘佩聪身边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商量。公司大小事务她凭着天性中的聪慧和坚韧,硬是扛了下来。以至于到了今天,弟弟、妹妹对她都十分敬畏。“他们两个的性格都比较内向,年龄和我相差又挺大。父母经常指派我去和他们谈话,他们就异口同声说:你的口气和爸妈一个样,不要说了,我们和你有代沟。”
  
  同道新文
  
  在朋友的眼中,潘佩聪是个极有经商头脑,而且眼光独到的女子。“她视野开阔,待人真诚,和她交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潘佩聪是北大的MBA,喜爱看财经类的书刊。在北京的那几年,她对传媒行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从前一直和仪表打交道的女孩,与《中华工商时报》合作,自己投资策划,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栏目“民刊”。
  这项合作结束后,潘佩聪在文化领域的热情并没有由此减退。她与过去在报社的合作伙伴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同道新文投资有限公司”,主攻文化产业。在北京,“同道新文”已推出了数本畅销书;在上海,潘佩聪与日本最大的一家电视台合作,投拍专题纪录片。她自己不仅身兼制片和策划,而且经常亲任主持。
  “假如当时你不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或者不是临危受命于挺宇,如果在你1 8岁的时候还有另一种选择,你会从事什么职业?”潘佩聪的回答丝毫没有迟疑:“新闻。我像是有一个情结,对这个行业一直怀有憧憬。‘同道新文’就是我新闻情结的一个延续吧。”
  当然,从事传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潘佩聪以她独到的眼光认定,传媒行业是国内唯一一块没被瓜分的产业,市场潜力大,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将企业迅速扩张。
  温州瓯海区女企业家协会的会长徐云旭和潘佩聪是好姐妹。在徐的眼里,潘佩聪是一个十分聪慧而又温婉的女子。徐云旭说:“我们比较要好的包括佩聪在内的4个女企业家中,其他的都是从事服装这类比较时尚的行业,所以平时衣着和打扮都十分时尚。而她从事的行业由于生产阀门等机械的产品,没法像其他几个姐妹一样可以从事喜爱的行业。她还很羡幕我们。”
  谈及此,潘佩聪很得意地笑了:“我都搞企业这么多年了,很多人碰面还问我,你们公司的服装怎么都没有在市场上看到啊?他们潜意识总认为女人若事业成功的话,肯定是做服装这一行的。若告诉他们我是搞机械阀门出身的,他们都不相信。”
  
  家族拥趸
  
  挺宇集团公司是一家年产值达几亿元的典型家族企业,也是成功的家族企业经营的典范。一家之主潘挺宇是董事长,母亲徐文清为办公室主任,姨妈徐小清为办公室总务,身为大女儿的潘佩聪为总经理,弟弟潘叶雷为副总经理,妹妹潘佩芳为财务经理,妹夫林肖为销售经理,就连表兄邵靖海都担任着采购主管。而潘佩聪的丈夫吴楚帆因为是自己那家父子公司的总经理,而成为唯一没有在挺宇公司担任职务的主要家庭成员。除了家族成员,没有任何家族之外的人员加入公司的管理层。
  有人笑言潘佩聪是家族企业的热情拥护者,对此潘佩聪坦陈:“确实如此,因为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看看当今世界500强企业,有超60%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他们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亲情令他们团结并使成本降得最低。”
  2002年,北大经济学者张维迎在温州主持了一场关于家族企业利弊之辩的“财富论坛”,潘佩聪作为正方代表,论述了家族企业的合理性。“记得我当时的观点是,如果用辩证的眼光来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目前的经济环境里,家族企业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区别在于大家合作的对象不同而已。”
  潘佩聪觉得,在一个家族企业中,合作对象是自己的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其凝聚力是旁人无法企及的。换作与其他人合作,难道就没有问题吗?“做企业也要顺势而为,最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和谐。和谐自然,那才是真正的美。20多年的漫长磨合,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潘佩聪也清晰地看到,当企业做大之后,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弱化。“扬长避短,是解决家族制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束缚的最好方法。”
  “我们的家庭很团结很幸福,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我们兄妹和父母都住在别墅区,相距很近。平时里邻居都非常羡慕我们,因为我们特别团结。早上一大队人马开着长长的车队去上班,晚上则又是一条长长的车队回家,大家亲密无间的样子让别人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