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IBM中国大学最缺现代化教学
作者:佚名
《营销传奇》:这个问题有很多专家也指出过,您认为高校应当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邱晓萍:走合作办学道路。不是单向的合作办学,而是双向的实质性合作办学。现在我们一些高校的合作办学,实质上是对方向我们输出教育,我们很少向对方输出教育。如果是为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这样做有其必要性,但是,这却不能提高我们高校的国际地位。我们应该在向对方派送学生学习、派送教师进修,引进对方教材、教师来上课的同时,逐步要求对方派学生来学习,派教师到对方去上课,某些教材也可以向外输出。但从目前看,做到这一点很难。国外来的学生只需看看你的教材,听你的教师上一节课,就知道你够不够水平。我们需要改的地方很多,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都需要扎扎实实做起,要符合国际标准。
《营销传奇》:你刚才反复谈到了高校的教材问题、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能否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谈谈对高校教学的印象?
邱晓萍: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情况比较严重。当然,学以致用不是机械划分的。总的来说,如果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对未来成长有很大帮助,就是学以致用。造成一些学生学非所用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教材陈旧、课程体系不合理。就我对国内高校的了解而言,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过多,选修课程相对较少,学生能选的课程总量也不足。这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是最需要改革的地方之一。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来某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重新构建,过时、无用的课程应该取消,代之以新的课程。
我接触过的大学生大多用了很多时间来学习英语,这是很不合理的现象。我认为语言学习在高中阶段就应该解决,大学生应该花更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目前由于各地的教学水平很不一致,因此大学还将英语作为必修课程。实际上,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要在大学里进一步培养英语写作、听说能力,完全可以采取选修课形式,用不着开设必修课。
《营销传奇》:精通英语被认为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素质,目前一些学校还大力推行双语教学,也许大学生对英语的重视是很正常的。
邱晓萍:英语是沟通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双语也仅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成果。由于教学方法等问题,我们在英语学习上花的时间太多了,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培养。
话题三:大学应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
●IBM笔试题中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内容
●在IBM中,只要你有兴趣和潜力,公司就会给你机会
《营销传奇》:IBM是一家技术背景很强的公司,你们招聘人才时,强调对方的专业背景吗?
邱晓萍:恰恰相反,我们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并无严格要求。IBM招聘人才的第一关是笔试,主要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许你很难相信,笔试题中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内容。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IBM招聘的岗位覆盖面较广,不是所有的人员都从事IT技术,如果应聘的是技术岗位,在将来的面试中会有专门部门进行考核。二是IBM看重应聘者的潜能。笔试题目类似于GRE、GMAT考试,时间很短,由于时间紧迫,在压力之下,有的应聘者十分紧张,而有的应聘者却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十分冷静。通过这样的笔试,就能考查应聘者的综合反映速度、判断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在IBM中,有时,非IT专业出身的应聘者也能在IT技术岗位上做得十分出色。我们有一个技术经理,原来是学戏剧编剧的,进IBM后却当上了系统工程师。在IBM,只要你有兴趣和潜力,公司就会给你机会。而在笔试之后的各轮面试中,和今后的培训和工作中,IBM会发现你的兴趣和潜力。
《营销传奇》:能否描述一下IBM的面试场景?
邱晓萍:IBM的面试由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轮次,最多的有4至5轮。面试通常是一对一进行,采取与应聘者聊天的方式。面试主要考核应聘者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不错,技术也很好,过了IBM笔试这一关,却过不了面试考核沟通能力这一关。在聊天时,我们会提一些与对方观念不同的问题,看对方如何回答。沟通能力强的学生表现会很自如,落落大方。曾经有一个有过工作经历的应聘者来应聘,我出了一道难题,问她在三五年以后是否有离开公司的打算。面对这一问题,比较常见的回答是“我不会有这样的考虑”。可她回答我:“我现在不能给你‘是’或‘不是’的答案,但我可以向你承诺,在IBM这几年会竭尽全力作出贡献,绝对不会辜负公司的信任和培养。”这个回答给我很深的印象。4年后她离开IBM公司,我与她谈了一次话,认为她在IBM干得很出色,实现了她面试时的诺言。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不在于他说话多少,而在于能否说到点子上,思路是不是清晰,是不是有逻辑性。
自信心是我们考察的另一方面,在面试中我们通过观察应聘者的肢体语言就可以判别对方是否具有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起来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