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英特尔:人才的第一指标是核心竞争力
作者:佚名
《营销传奇》:您在不同的国家读过书,同时也接触过世界各地的人才,能否将内地学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作个比较?
王文汉:与美国学生相比,国内的大学生在“硬能力”方面,考虑问题不具备像美国学生那样的广度与深度。在“软能力”方面,差距要更大一些。我们有一句话,叫“隔行如隔山”,在一些中国学生身上,甚至可以说“隔项目如隔山”。即使在做同一个产品的开发,分在某个项目组的人可能对另一个项目组的工作一概不知。而在美国,即便是另一个项目组的同事也能对你这个项目大谈一番,这有助于项目间的协作配合。
●为了出人头地,大家争着考第一名,只学要考试的内容,其他的什么都不关心。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够也就很正常了。
●像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样的高校,高科技课题有不少,可以多给学生(包括本科生)机会,让他们与老师们一起开展研究。
《营销传奇》:您认为这种差距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文汉:这主要是由教育体制造成的吧。中国内地的教育体制和台湾地区的教育体制差不多,都强调分数,强调竞争,大学学制很死,不如欧洲和美国灵活。我在荷兰读硕士期间,9个月时间上课,9个月时间进工厂实习。工厂实习实行“学徒制”,有一个师傅带着我,从扫地、擦桌子、IC设计到用电动橡皮擦画错的晶体管,什么都教。师傅有很多秘诀,带得很细很好,等到你能上手了,就出师毕业了。美国的学制更活,本科期间,他们考核学生的内容一般由三方面组成:项目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每学完一门课,老师会要求学生开展一个项目的研究,大多是几个同学一起完成一个项目,大家在项目里分别承担一定的工作,项目结束后,到讲台上去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协作精神,还对表达能力的强化有很大的帮助。几个同学把一个项目完成得很好,可以全部得A,全是第一名。不像我们,是被考试压着学,考试基本上是惟一考核学生的手段。高考也是“一考定终身”,分数高才能进好大学。而在美国,即使考试分数不高,只要你在其他方面有特长、有优势,也可以申请进入较好的大学。这样的结果是,为了出人头地,大家争着考第一名,只学要考试的内容,其他的什么都不愿意管。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够也就很正常了。由于担心失败而得不到高分,他们不敢冒险,也不敢去尝试。
《营销传奇》:国内高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弥补学生培养的缺陷呢?
王文汉:教材改革是一方面,而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更重要。我参加过多次与高校专家、教授的座谈,发现现在高校比较注重教材的改革,要求教材能够跟踪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这十分必要。但是教材还是用来上课的。我们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授课内容的变化上,更应该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在美国,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每门课程必须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比如,要求他们写出一个完整编译器程序。我们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另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中去。像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样的高校,高科技课题有不少,可以多给学生(包括本科生)机会,让他们与教师们一起开展研究。
《营销传奇》:在我的印象中,英特尔对教育一直很关注,英特尔是否有意参与并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
王文汉:对于英特尔及其员工来说,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未来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学校教育的质量以及学生在日益技术化的环境中的竞争力。在经济领域,高科技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培养出在计算科学、数学和工程学方面基础扎实的毕业生,从而培养一批娴熟的技术人员。因此,英特尔长期致力于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教育作出贡献。我们既赞助现金和设备,也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志愿活动,在学校和其他社区进行科普教育。在过去的几年里,英特尔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向大、中、小学的捐赠都超过1亿多美元。在中国,我们已经培训中小学教师10万人,帮助教师用更生动、活泼、有效的方式去上课,这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周济的高度肯定。
《营销传奇》:在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过程中,你们感觉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吗?
王文汉:客观地说,有一些。比如,过去我们通过向高校捐赠先进的实验室或向一些教授提供研究课题的形式支持高等教育,可是实验室的利用率并不高,没有达到让学生们接触最先进实验设备的目的。其实,大学教授与我们工程师之间的合作,应该产生很好的成果。我们认为应该改变这种现状,努力进行实质性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