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龙凤坛
作者:十八公
盛夏的正午,骄阳似火。暑气熏蒸,连树上的鸟儿都热得钻进了阴凉里。
“冰棒、雪糕、汽水、饮料!”一位骑三轮摩托车的中年人大声吆喝着进了村,一群孩子呼地围了上去,这个买冰棒雪糕,那个买汽水饮料,唯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
这时,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妈拿着个鸡蛋问中年人:“我用这个鸡蛋换根冰棒行不?”
中年人先是摇了摇头,可一看换冰棒的是个上岁数的人,就爽快地答应说:“行!”接着把一支冰棒递给老大妈。
老大妈接过冰棒却不吃,转身往那个小女孩手里一塞说:“拿着。”
小女孩高兴地叫了声:“大大(即奶奶)。”
老大妈疼爱地摸着小女孩的头说:“走,到大大家去看细(小)鸡儿。”
小女孩却胆怯地说:“妈妈不让我到你家去。”
“你妈这会儿不知道,走吧!”说着拉起小姑娘的手。
老大妈话音未落,突然从禾场边路口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冲着小姑娘喊道:“乐乐,你干什么?”
老大妈一听,吓得赶紧松了手。
那妇女三步并作两步蹿了过来,从孩子手里一把夺过冰棒,往地上狠狠一摔说:“八辈子没吃过东西呀!”拉起孩子便走。
小女孩哭了,老大妈也掀起衣襟擦眼泪。
这一切,被站在一旁的我看在眼里。那妇女和孩子走远后,我上前问道:“大妈,刚才那女人是……”
老大妈看了看我,不知说什么好。
我便自我介绍说:“我是你们村扶贫工作组的,我叫关玲,有什么话跟我说就是。”
老大妈这才深深地叹口气说:“那是我的儿媳妇。”
我接过话问:“她怎么那样对待您呀?”
“唉,这都怨我的命不好呀!”老人的眼泪越擦越多。
我见大街上不是说话的地方,便说道:“大妈,我俩单独说说话儿好吗?”
“好好!在这外头挺晒人的,走吧,到我屋里去说。”
大妈把我带进家,这里只有两间破旧的土砖瓦屋,但屋里收拾得既干净又整齐,大妈拿张椅子让我坐在饭桌边,又给我一把蒲扇,倒上碗茶水,这才讲起她的经历——
大妈姓苏,是25岁那年开始守寡的。当时,儿子宝全才8岁,母子俩含辛茹苦。相依为命。后来,有人劝娘改嫁时,宝全坚决不同意,说等他长大了挣钱养活娘。做娘的也怕孩子将来受继父的气,便打消了改嫁的念头。总算是把孩子拉扯大了,靠省吃俭用先为儿子娶上媳妇,又勒紧裤腰带盖了新房,全家人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
往后的日子,本当是越过越红火的,可前年苏大妈的身上突然得了一种皮肤病,要是儿子及时带她去医院治疗。也许就能早早控制住了。可娶了媳妇的宝全一心想的是发家致富没顾及老人的痛痒,结果越来越厉害。后来发展到奇痒难忍,而且一抓就掉皮屑。儿媳是个极爱干净的人。为怕传染别人,先是不让她洗菜做饭,再是隔离她的碗筷。后来干脆连他们睡觉的屋也不让她进了。苏大妈见自己成了个多余的人,便又搬回老屋来住了。小两口正巴不得,不但再也不过问老人的冷暖,连女儿也不让找大大……
我在县妇联工作,对这种虐待老人的现象非常气愤,我想:今后开全体村民会时,一定得重点强调一下,联想到老人患的是皮肤病。便关切地说:“大妈,我看看你的病是什么样子。”
大妈不好意思地说:“怪难见人的,你还是不看吧。”
“没啥,让我看看,说不定我能治呢。”
“那好吧……”大妈一听说能治。便绾起裤腿,又掀开后衣襟让我看。
我看过后说:“我倒是有个治皮肤病的偏方。”
“那要花很多钱吧?”大妈不放心地问。
我看了看门外那个果实累累的丝瓜架说:“在城里可能得花点儿钱,在你们农村根本不用花钱。我这个偏方很简单。就是先用盐水把皮肤清洗一遍,然后用鲜丝瓜汁擦,一天擦两次,半个月就能去根儿。”
“真这么简单吗?”大妈显然不相信。
“这个偏方我是从一本《万密斋单方》的古本上看的,从没给人用过,大妈敢不敢做个试验?”
“这有什么不敢的?盐水又没有害,听说还消炎。丝瓜是清火的菜,别说是往身上擦,还能吃呀。对了,我们乡下人要是被蜂子蜇了。还用丝瓜叶上的汁擦哩,多擦几次就不会肿了。这不是说有药性吗?”
我笑着说:“对,这说明只会有益处,没害处。”
我是个急性子人,马上兑了半脸盆盐水,开始为大妈清洗患处,洗完后,又从丝瓜架上摘下几条嫩丝瓜,用刀切开,将瓜汁均匀地涂在患处,大妈顿时觉得凉丝丝地很好受。
为了使自己的试验绝对成功,我干脆搬到大妈这里来住了,坚持每天给她擦洗两次。不到两周,大妈的皮肤病便彻底去根儿了,大妈高兴得逢人便讲。我要搬回村部和扶贫组一起住时,她说什么也不肯。我只好长住下来。
后来,我见大妈很想念她的孙女,可儿媳却坚决不让孩子来。我一再对她说她婆婆的病好了,可她硬是不信。为了现身说法,暑假期间,我便回城去把自己的儿子冬冬接了来。冬冬见了大妈便叫奶奶,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晚上,我干脆让儿子跟大妈睡在一块儿,大妈一边用蒲扇给冬冬扇着风。一边讲那些山里的传说故事,冬冬总也听不够。
冬冬要走那天,大妈竟止不住地流眼泪,直到冬冬答应说放了国庆长假后还来看望她,老人的脸上才有了笑。
然而,还没到放国庆长假的时候,由于工作上的一些原因,工作组要撤回了。
大妈听说后,便把100只鸡蛋装在一只坛子里,非让我带走不可。我怎么能收呢?工作组有纪律。大妈说:“这不是送给你的,是给我那孙儿冬冬的,你若是真不收,我就跟你们的车进城,非把这坛鸡蛋当面送给冬冬不可!”
我见大妈的态度坚决,只好作了让步,说:“我老公的父亲办了个养鸡场,他每月都送来几斤鸡蛋,实在是吃不了,不过你这片心意我一定得收下,为了让我儿子永远记着您这位乡下的奶奶,我把这只坛子带回去好不好?”
大妈一想也对,便把鸡蛋拿出来,把坛子送给了我。临走时,我将100块钱交给村里的书记,让他待我们的车子走后,交给大妈。后来听书记说,大妈拿着钱好一阵后悔。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了开来,而且越传越神乎。事情明摆着,放着100只鸡蛋不要,却要一只旧坛子,这本身就说明那只坛子绝非一般。因为,那只坛子上有“龙凤呈祥”的图案,村里的人们便开始分析了,有的说是出自汉朝,有的说出自唐朝,总之一定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当传到大妈儿子宝全的耳朵里时,他立马想起母亲曾说过。那只龙凤坛是他爷爷当年斗争大地主李天龙时分的胜利果实。据说李天龙的祖上曾是明朝的一个大官儿,而他的曾祖父在清朝时,又给当时的黄州知府当过师爷,像这样一个人家的东西肯定值钱。城里的人当然是识货的。他把这个想法跟媳妇一说,媳妇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