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
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简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评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之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在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的回忆。

  二、三句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在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在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在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如今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小杜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两者各具其妙。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