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律诗的韵】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了解了近体诗之后,纔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是甚么,然后能知道甚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甚么。

在这一节里,我们先谈律诗的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5]。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6],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盐十五咸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它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近似的韵)在读音上有甚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须知道:它们在最初的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在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举应试的时候不能不遵守它;后来成为风气,平常写律诗的时候也遵守它了。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香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这一段故事可以说明近体诗用韵的严格。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真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窄韵如江韵、佳韵、肴韵、覃韵、盐韵、咸韵等。窄韵的律诗是比较少见的。有些韵,如微韵、删韵、侵韵,字数虽不多,但是比较合用,诗人们也很喜欢它们。

现在我们举出几首律诗为例[7]:



送魏大将军(一东)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欠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喜见外弟又言别(二冬)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筹笔驿(六鱼)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元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终南山(七虞)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峯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外宿,隔水问樵夫。



钱塘湖春行(八齐)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纔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月夜忆舍弟(八庾)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送赵都督赴代州(九青)

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8]。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咏煤炭(十二侵)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种首句用韵的风气到晚唐纔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现在试举两个例子: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十三元韵,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韵脚却用了十二文韵的"纷"字,林逋《山园小梅》第一句韵脚却用了一先韵的"妍"字。这种首句用邻韵的情况,在王维、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律诗里是少见的[9]。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它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注释】:
[5]《佩文韵府》等书,也是按这个诗韵排列的。

[6]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是罕见的,这里不谈。

[7]我们有意识地举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必分别,而前人在律诗中严格区别开来的韵,如东与冬,鱼与虞,庚与青。其余的韵可以参看下文各节所举的例子。四支,张巡《守睢阳诗》,43页。五微,苏轼《寿星院寒碧轩》,36页。十灰,杜甫《春日忆李白》,39页。十三元,林逋《山园小梅》,20页。十四寒,杜甫《月夜》,29页。十五删,陆游《书愤》,23页。一先,王维《使至塞上》,27页。二萧,毛主席《送瘟神》(其二),30页。四豪,卢纶《塞下曲》,51页。五歌,杜甫《天末怀李白》,32页。六麻,杜牧《泊秦淮》,50页。七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2页。十蒸,苏轼《郿坞》,51页。十一尤,李白《渡荆门送别》,29页。窄韵不举例。

[8]扬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龙庭"就是"龙城"。这里不用"龙城",而用"龙庭",因为"城"字是八庚韵,"庭"字是九青韵。

[9]李白有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也是首句用邻韵,还有李颀的《送李回》。但是这种情况不多见。